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投稿指南
编委会
书刊订购
栏目建设
English
期刊社主页
扫一扫,欢迎关注本刊公众号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系统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审稿系统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全年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服务
下载排行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本期目录
2018年 第3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8-02-15
上一期
下一期
目 录
《江汉学术》2018年第1期目录
《江汉学术》编辑部
2018, 37(1): 2-4.
摘要
(
302
)
PDF
(347KB) (
1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法律专栏_法治中国建设的新视域与新话语
司法体制改革的价值导向及其实践进路——以对改革试点工作的反思为视角
周 恒
2018, 37(1): 5-13.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8.01.001
摘要
(
445
)
PDF
(1657KB) (
1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为了破解妨碍司法公正以及司法公信力的体制窠臼,我国围绕公正、高效以及人权的价值维度掀起了一轮新的司法改革浪潮,并借助试点先行的方式加以推广。在试点改革扩展至全国范围之际,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工作需要认真反思相关的试点经验,以满足改革进一步深化的需求。就当下而言,顶层实践方案的缺失、社会认同度的低下、基层司法人员的消极应对以及改革过程中的简单“西化”思想,逐渐成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工作的阻滞因素。由此,我国司法改革在实践进路上应当着力于完善改革的顶层设计,借助表达机制的型构提升改革的民间认同感,通过职业保障制度的确立提升基层司法人员的改革热情,并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型改革道路。
经济法范式下的农业法原则探析
李长健,孙富博
2018, 37(1): 14-21.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8.01.002
摘要
(
338
)
PDF
(1583KB) (
2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法的原则是法制定的必然要素,是法律实施、防止法律运行异化的重要需求。农业法原则是农业法制定、实施及主体参加农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准则。农业法是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经济法学是新兴法律部门,加之经济法的自身属性,使得农业法的原则研究存在着多元化现象,学界对此还没有达成共识。农业法应属于经济法的子部门法,重构与发展农业法原则要从经济法这个本源中寻找答案。农业法原则为经济法的局部性原则,具体包括:“三农”利益协调与保障原则,“三农”实质公平、效率、安全共进原则;“三农”可持续发展原则,依法用权与权责统一原则,最小限制、最大促进原则五个方面。
经济 管理
“高薪养廉”还是“高薪致腐”?——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林 川,曹国华
2018, 37(1): 22-31.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8.01.003
摘要
(
418
)
PDF
(1719KB) (
2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反腐败”已经成为中国经济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以中国沪深A 股2007—2014 年间的1415 个上市公司为样本,可实证检验高管薪酬与高管腐败之间存在的关系。研究发现,高管薪酬在高管的显性腐败与隐性腐败之间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关系。在显性腐败行为中,高管薪酬与腐败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高薪养廉”,也就是说高管获得的薪酬水平越高,则高管显性腐败的概率越低;而在隐性腐败行为中,高管薪酬则与腐败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高薪致腐”,也就是说高管获得的薪酬水平越高,则高管隐性腐败的程度会更高。另外,研究还发现,相较于非国有属性的企业,“高薪养廉”在国有属性的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企业政治策略研究述评与未来展望
何晓斌,车笑竹
2018, 37(1): 32-40.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8.01.004
摘要
(
429
)
PDF
(1592KB) (
1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最近十几年来,企业政治策略作为企业非市场战略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回顾十几年来国内外企业政治策略方面的文献,我们可以发现,对于企业政治策略的内容、分类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成果,但是对企业政治策略的形成过程、机制,以及企业政治策略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等问题缺乏研究。单一视角的理论推演已不足以说明企业政治策略与企业绩效、制度环境构建之间的关系。要解决企业政治策略与企业价值关系之间的争论,需要引入共同演化的视角,来全面和系统地理解企业政治策略与企业自身及其利益相关者乃至宏观环境间的互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未来的企业政治策略研究框架可以采用过程视角研究新创企业政治策略的形成过程和机制,将企业市场战略和政治战略统一到同一框架中分析二者对企业的整合影响,从共同演化视角出发,构建新创企业政治策略与制度环境的相互作用模型。
教育部名栏_现当代诗学研究
论台湾现代诗中的“沉默”——以罗任玲诗作的陈述表现为中心
郑慧如
2018, 37(1): 41-47.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8.01.005
摘要
(
554
)
PDF
(1616KB) (
1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沉默有如黑洞,带领读者进入诗的无边宇宙。在现代诗里,沉默以意象或陈述表现。它经常指向读者所发现的,字里行间的意蕴或符旨;但是阅读行为中“沉默”或“空隙”更难能可贵,更能在飘移的符征中生发阅读趣味。沉默是台湾中生代诗人罗任玲诗作的主要特色。“安静”“静默”“祥和”“安详”“宁静”,是罗任玲诗中经常出现的关键词;纷扰世局和流行诗潮完全撼动不了她充满哲思的安详气质。倘若按照陈述语和意象语在诗行中的比重区分,罗任玲诗中的沉默至少有三种表现方式。其一,意象语虽未主宰一切叙述,但是整合叙述;其二,由藕断丝连的意象将死亡的想象置诸生存的描绘,在生死的纸上历练中凝结现实;其三,几乎泯除陈述语,而每行的意象之间就有隐约的命题,或从句式,或从语法,和意象互为表里。
作为文滓的诗:陈黎的揾学写作
杨小滨
2018, 37(1): 48-56.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8.01.006
摘要
(
288
)
PDF
(1614KB) (
2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拉康对于“揾学”及其相关概念的阐述,探讨台湾诗人陈黎如何通过文字意义上的涂抹、废弃等策略来建立新的诗学范式。陈黎的许多诗作经由对汉字的创造性或破坏性处理,瓦解了原有的符号构筑。“揾学”的擦拭不是使得语言符号秩序更加干净有序,而是在擦拭的过程中抹出了更多“文滓”,或者说,暴露出更多符号域下的真实域残渣。揾学意味着文字不是作为符号域规范建构的能指,而是在互相涂抹(覆盖迭加)和擦拭(删减消泯)的过程中逼近了真实域的混沌状态。可以说,陈黎精妙地体现了拉康理论中对文字的绝爽意味的揭示,并通过对于创伤性绝爽的铺展,挑战了神圣符号的压迫。
社会学
个体经济秩序与进城创业者的经营进程
陈文超,陈红梅
2018, 37(1): 57-64.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8.01.007
摘要
(
365
)
PDF
(1610KB) (
1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个体经济秩序与个体经营行动相关。基于经验资料的分析,可发现在市场经济中,进城创业者的经营进程呈现出一定的发展规律,从初入新市到融入新市,从融入新市到带人入市,最后形成联动立市的经济实践格局。不同于西方现代经济组织的发展路径,本土社会中进城创业者的经营进程没有采取纵深化的发展模式,也更没有陷入日常表达中“有增长无发展”的内卷化状态,而在情感关系以及经济利益驱动机制的作用下,采取的是家户组织化的横向发展形式。在同家同业、同乡同业等生产关系中,进城创业经济组织的不断孵化,不仅增强了进城创业者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而且繁荣了城镇市场经济中的个体经济,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图景,并且促动了流出地经济产业区域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
新型农村社区权威秩序生成机制与阶段性转换
伊庆山
2018, 37(1): 65-72.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8.01.008
摘要
(
368
)
PDF
(1570KB) (
1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型农村社区以空间格局、经济关联、公共权力结构的系统性改造,来回应乡村社会贫困化和离散化两大难题。从实践运行机制看,它表现为外部力量和内部力量的综合作用,大体划分为两个阶段:在规划变迁阶段,国家力量和制度供给起主导作用,“规模经济、土地增值、公共服务、城乡一体”是外生性权威秩序生成机制,发展道路是预先设计和清晰可见的;在文化内部整合阶段,社区自组织力量和内聚重建起主导作用,“利益诉求、集体经济、精神需求、公共生活”是内生性权威秩序生成机制,发展道路具有实践性和探索性。虽然政府干预有助于打破乡村发展困境,但由于国家力量的时限和效度,外生性权威秩序具有不稳定性。社区自组织力量只有在充分认识政府干预所创造的有利的发展要素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顺利完成新型农村社区两阶段权威秩序转换,才能保障社区平稳运行和有序发展。
文学 美学
论《尘埃落定》中的罂粟意象与边疆现代性
郑亚捷,杜仙茹
2018, 37(1): 73-79.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8.01.009
摘要
(
694
)
PDF
(1564KB) (
2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罂粟(鸦片)作为民族耻辱的象征代表着来自西方强势文明的侵入和冲击,是自晚清以来中国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进程中具有悲情民族主义色彩的典型符号。在小说《尘埃落定》中,阿来叙述并再现了罂粟种植给现代史时期的边疆带来的巨变。作为自始至终撬动小说情节向前发展的关键线索,罂粟被赋予了多重象征含义,成为作者对中国现代历史进程中边疆现代性进行反思的重要意象。特定历史语境中进入西南藏区的罂粟,在激发边民对金钱、欲望迷狂的同时,编织出了边区短暂繁荣的美好幻境,它促使边区社会敞开封闭的大门,作为外来力量,它对于西南藏区的经济、社会的转变以及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速融入国家的现代进程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商贸和革命两种外在力量双重介入后,西南藏区土司制度走向急速瓦解和终结。在这一进程中罂粟种植意味着某种被带入藏区的现代性,这既是作者对这一段历史进行书写的深意所在,也是破解小说作品深层意蕴的重要视角。
南宋笔记的审美特质及文化成因
刘师健
2018, 37(1): 80-86.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8.01.010
摘要
(
403
)
PDF
(1577KB) (
1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南宋笔记作品形态、风格呈现出与以往创作的迥异之别,叙写无关宏旨的内容,集中于日常、个人的问题,注重表现主体的心灵、人生体验与感受,凸显了文体独立的文学品性。其题材方面表现出多托往事而避近闻,主题寓意反映道德理想的特征;叙事方面,不再如历史著作那样叙述宏伟阔达的场面,而表现出淡化故事情节与背景的倾向,采用第一人称限知叙事,提供多种情节发展的可能性,叙述更具真实感;审美精神方面,文以自娱的创作倾向明显,体现出轻实用而又重情趣的审美精神。其文化成因与宋代散文创作繁荣的大气候,科学考古学、史学领域重实录又考虑道德意义的新趋向以及心性儒学思想高度发达有关。
感官媒介·身体理性: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审美分析
王雅楠
2018, 37(1): 87-93.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8.01.011
摘要
(
489
)
PDF
(1575KB) (
1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为人工智能代表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不仅彰显了技术领域的进步,同时也作为装饰具有了审美价值,其所采集的数据亦可作为审美的对象。智能可穿戴设备以身体为依托,作为媒介延伸了人的感官,从而具有了身体化的特征。它的传感技术、接收装置与人的身体融为一体,呈现出了交往共生的审美化的动态关系。作为身体的媒介,智能可穿戴不仅为信息提供简单的传播功能,同时亦包含媒介的述行性“制造者”功能。智能可穿戴设备加深了人对世界和自我的接触和体验,使其不仅能够体验现实生活,更能够在虚拟现实中建立经验。在身体狂欢的时代,智能可穿戴设备对于身体的重视所带来的不是表象上的狂欢,而是异于工具理性的身体理性。基于智能可穿戴的设计理念和佩戴理念之上的,是人主体性意识的高扬和对自身健康及状态的理性认识与追求。
哲 学
阿马蒂亚·森的贫困理论及其方法论启示
任付新
2018, 37(1): 94-100.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8.01.012
摘要
(
1759
)
PDF
(1580KB) (
8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阿马蒂亚·森摆脱贫困研究的传统供求模式,基于实证研究,提出了关于贫困的权利理论,指出贫困并不仅仅指收入不足,而是权利的失败所导致的。森在《贫困与饥荒》中使用权利方法对饥饿和贫困问题进行研究。但是,权利方法依然是经济领域内的考察。森进一步提出“以自由看待发展”的伦理发展观,从人们实际享有的自由出发,以“可行能力”作为衡量人类发展综合性评价标准,关注底层人民的利益。森的贫困理论开启了对贫困问题研究的多维视角,对于解决中国贫困问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贺麟“知行合一新论”的方法论反思及其当代价值
杨 杰
2018, 37(1): 101-106.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8.01.013
摘要
(
486
)
PDF
(1555KB) (
2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贺麟“知行合一新论”以“有我”的态度接引西洋哲学科学方法改造传统知行观。具体来讲,贺麟吸收西洋生理心理学界定知行概念,应用黑格尔正反合理念讨论知行合一,汲取斯宾诺莎身心平行论探讨知行平行并进论,从应然与实然、逻辑、事实与价值等方面的区分论述知行关系,得出其“自然的知行合一”的结论。随着当今心理学、生理学等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西方哲学、传统知行观研究的进展,贺麟“儒本洋末”的方法论需要与时俱进、加以反思。更进一步,贺麟的方法论为当前及未来知行观的研究提供了很多经验和启示,当今学界需要接着宋明理学与贺麟讲知行合一,用中国哲学自身的思维与语言解决知行关系这一哲学问题,从而得出具有中国哲学意味的知行理论。
《庄子》“美丑同一”的存在基础:“道”与“气”
周 杰
2018, 37(1): 107-112.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8.01.014
摘要
(
697
)
PDF
(1579KB) (
1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庄子》中“道”的思想是对老子“道”思想的继承与发挥,以“道”为世界的本原。“道”先于万物之初,无始无终,是“物物者”而引导万物的生成。虽然《庄子》中对“气”的论述不如“道”详细,但是,通过全书关于“气”的论述,可以发现,“气”是道化生万物的物质基础,道是气运化流转的内在推动力和引导,气的流化的依据是道的规定,气的运转形成了有形象的万物,而万物也因此具有了道的规定性,表现为物的各自属性。“气”在“道”的推动、引导、规范、规定下运转,并得以形成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或现象界。由此存有论来看,道化生万物,万物由气而成,故“通天下一气耳”,也因此,万物存在的表现形式不同,可以有成有毁,有美有丑,有大有小,也有可与不可,然与不然,但从“道”的观点来看,都是没有差别的。如此,就形成《庄子》美丑同一存在论的理论基础。
语言学专栏_领域语言研究
海峡两岸同义异形词语义视觉表象特征差异研究
许 蕾,侯铭瑞
2018, 37(1): 113-119.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8.01.015
摘要
(
265
)
PDF
(1610KB) (
1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海峡两岸一衣带水,但因历史、政治等因素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缺乏联系。这种状态,使两岸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产生了不少差异。而语言是社会活动的最主要组成部分,这些差异势必会影响到语言。语言也是交流的主要工具,近年来两岸交流互动频繁,语言的差异给两岸交流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海峡两岸语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汇上,因为词汇是语言要素中反映社会发展最敏感、最迅速的部分。两岸词汇差异从词义和词形的关系来看主要有同义异形、异义同形两大类,其中同义异形词比重较大。同义异形词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内差异和外来差异两方面,其中同义异形外来词在语义视觉表象特征方面的差异较多。
小说和传记语体多特征对比分析
刘艳春,王小帆
2018, 37(1): 120-128.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8.01.016
摘要
(
534
)
PDF
(1964KB) (
1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国家语委现代汉语通用平衡语料库”,采用Biber 多特征方法,利用EmEdito、ROST PreLang、SPSS等软件,可以对小说和传记语体的63 项语言特征进行量化对比,并结合情境特征对二者的语言特征共性和差异进行功能解释。结果显示,小说和传记在51 项语言特征上差异显著;作为文学语体的下位分支,二者使用的高频词与汉语高频词表有极高的重合度,不存在专属其语体的特殊词汇;其超用词、罕用词与词型覆盖率之间的关系也都符合一般语体所呈现出的基本规律。相同的渠道和生成环境使小说和传记都具有书面文本的语言规范性,而话题、场景、参与者间关系和交际目的的不同,则导致二者在上下文依赖、书面化、互动性、介入性和情感特征等方面差异明显,并通过五十多项语言特征的频次差异来加以呈现。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