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投稿指南
编委会
书刊订购
栏目建设
English
期刊社主页
扫一扫,欢迎关注本刊公众号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系统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审稿系统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全年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服务
下载排行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本期目录
2012年 第3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2-10-30
上一期
下一期
现当代诗学研究
“远方”的祖国景观——论当代汉语诗歌中的少数民族文化元素
颜炼军
2012, 31(5): 5-11.
摘要
(
232
)
PDF
(1748KB) (
1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当代汉语诗歌与少数民族文化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不同时期的汉语写作者都曾根据不同的意识形态和诗意需求,将各种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化入汉语诗歌写作中。实际上,这一贯穿当代诗歌史的现象,暗含了新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密码,以及“主流”文化革新过程中被疏忽的力量。在我们已有的新诗史视野中,汉语诗歌从自我创造走向政治身份之间的道路上,有一重关系常常被忽视:即当代汉语诗歌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资源汲取。当然,也有少数民族诗人发出了另外的声音,来应对“他者”的眼光。这种交互关系,无疑是透视当代中国文学的重要维度。
鸾生/变身·巫语/诗语——论唐捐身体诗生发的时空
夏婉云
2012, 31(5): 12-20.
摘要
(
261
)
PDF
(1757KB) (
1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90年代是新诗世纪末华丽的年代,各种身体诗、器官诗斑斓横陈,唐捐是其中颇具特色的一位,其诗有怪诞魔幻的意味。有研究者谓唐捐诗标新立异,或做白日梦,或是影响的焦虑,想要超越前贤,而这些论断还没有触及其“诗的生发”。人不自觉的、不经理性思考的“诗意”,才是诗中思想的生发,找出此前理解,就是找出“诗的生发”。梅洛·庞蒂说人童年、早年身体的触觉和运动感觉,是人具有的“第一时刻”,后来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装入”往后的每一时刻中。所以身体的知觉是创造的关键。研究诗人身体知觉过的成长环境、个人体验和地理因缘,才是诗的生发。由“身体图式”探讨唐捐“为什么会这样地”写诗,可以得知他诗的每个现在都隐含一个无以离弃的过去,这些与他形成了生命共构,形成了“处境的时空性”——唐捐诗的生命结构主要媒介为父亲、民间信仰、大埔乡环境。
岛屿·都市·社会——台湾中生代诗人方群现代诗试论
郑振伟
2012, 31(5): 21-26.
摘要
(
242
)
PDF
(1740KB) (
1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台湾中生代诗人方群三本诗集为讨论的焦点, 可尝试探索诗人如何面向时代, 并以个人的经验、记忆和想象跟时代对话。现代与古典、梦想与现实、西方与东方、文化与理想、民主与自由成为台湾中生代诗人的纠葛和关注的重点,表现在诗中就是题材的多元。通过分析方群二十多年来的作品, 我们看到其乡愁、离散、孤独、疏离、欲望、贪污、污染等不同的主题, 诗人关注台湾的社会和历史, 也触及都市的文明和社会上的种种议题, 展示出强烈的批判和反思精神, 并借着诗歌创作写重拾自主的力量, 追寻真理。
朱英诞、废名新诗理论比较研究
倪贝贝,王泽龙
2012, 31(5): 27-32.
摘要
(
243
)
PDF
(1735KB) (
1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为在新诗道路上跋涉的同路者,废名与朱英诞在诗学理论上存在极大的相似点,但也有不少的差异性。朱英诞继承了废名“当下性”的诗学观,指出新诗就是“内容是‘真诗’,形式是散文”的自由诗。废名以“新诗唯一的形式在于分行”总括了新诗的形式问题,朱英诞尤为强调语言文字及修辞技巧对新诗的重要性。废名对温李一派的推崇以及对波特莱尔、莎士比亚与塞万提斯等外国诗人的借鉴,使他的诗歌具有了晦涩和哲理等多重意义。朱英诞则偏重于对陶渊明、谢朓、韦应物等写景兼说理派诗歌的探讨,并将西方浪漫派、现代派和欧洲古典哲学融会贯通,共同形成其诗学理论的构建基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人本范式阐析
吴学兵
2012, 31(5): 33-36.
摘要
(
221
)
PDF
(1650KB) (
1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强本固基的伟大工程,要基于时代主题和实践主题的转换和发展,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通俗化、普及化和群众化,着眼于指导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其大众化的话语方式和实践方式的差别必然出现不同范式。所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确立人本范式取向,将马克思主义与人民群众结合起来,以提升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彰显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本质属性。
列宁群众观的文本诠释与当代启示
赵文,林修果
2012, 31(5): 37-43.
摘要
(
237
)
PDF
(1671KB) (
3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列宁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对待人民群众的立场和态度,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列宁群众观以全心全意服务群众为出发点,以相信依靠群众为立足点,以教育引导群众为制高点,以组织领导群众为落脚点。列宁主张从群众中选拔人才、到群众中去了解民情,倾听民意,鼓励人民群众的政治监督,重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列宁群众观的当代意义在于:要正确确立党政机构与人民之间的关系,要通过增强政治回应性和参与性来保证中国政治体制的人民性,切实保证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建设
蒙云龙
2012, 31(5): 44-48.
摘要
(
245
)
PDF
(1650KB) (
1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全球化背景下意识形态对立的加深、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与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渗透的加快,使得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与发展显得愈加重要和紧迫。一方面,全球化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扩大其影响力和辐射面,另一方面,全球化发展也冲击着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宗旨与合法性。因此,认清全球化背景的利弊及其对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冲击,寻求应对之策,争取国际话语权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采取推进理论创新、增强宗旨意识、扩大兼容并蓄、掌控网络舆情、加快经济发展等举措来加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建设与发展。
哲学研究
徐复观的政治思想之基本性格及其限定
欧阳询
2012, 31(5): 49-53.
摘要
(
229
)
PDF
(1719KB) (
1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熔铸儒家的德治与现代民主政治,现代新儒学大师徐复观采取了民主精神亦即自由主义精神与民主政体两条进路,用儒家的“文化自由主义”或者说“道德上的自由主义”涵摄与超越西方政治自由主义精神,并借助“无为而治”这一观念从政治主体、方略、目的和人性论预设四个维度重释儒家的德治,以至与现代民主政治下的“守夜人”国家理论、“有限政府”理念进行会通。由此形成徐复观政治思想之基本性格,并成为现代新儒家政治哲学的代表。
从终极理想和现实态度反观孔子的政治智慧
①
林满平
2012, 31(5): 54-58.
摘要
(
276
)
PDF
(1727KB) (
1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孔子的思想,不像希腊思辨哲学那样来自于观念的辨析和推衍,而是来自于历史的经验。孔子的政治智慧在于,在精神层面要守经志道,建立“大同”的社会终极理想,这种理想既是追求,又是原则,更是一种信仰,给人类一种继续发展下去的希望;在这个希望的指引下,积极地适应历史实践,根据人类的本性,建立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的社会制度和政治秩序;在历史实践中体现理想追求和终极关怀。只有这样,历史才就有了意义,人类也就有了希望,而以人事为本的政治活动才会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
领域语言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英汉商贸信函词汇特征对比分析
占小海,张维友
2012, 31(5): 59-63.
摘要
(
300
)
PDF
(1660KB) (
3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自建两个小型语料库,并使用各类语料库分析软件分析,可以发现英汉商贸信函在用词上既有相似的地方,如都比较简单具体,专业术语复现率不高;又有各自的特点,如英语商贸信函的礼貌用语选择较少,规则性更强,中文信函所用正式词汇较多,在礼貌用语层面更为复杂。据此可以对商务英语和汉语信函提出相应的写作和教学建议。
语言研究
《万历野获编》历史词语补释
杨继光
2012, 31(5): 64-68.
摘要
(
244
)
PDF
(1722KB) (
2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明沈德符撰写的《万历野获编》及《补遗》中有为数甚多的历史词语,这些词语现代人已不太能理解,而常用大型工具书及历史类专科词典,如《汉语大词典》《辞源》《辞海》《中国历代官称辞典》《中国历代官制词典》等也未能将其完全搜罗进去,或虽有收录但释义有误,或对其所处时代的把握不够准确。通过对“把目”、“部堂”、“对品”、“宫秩”等词语的考释,可以减少读者的阅读障碍,提高《万历野获编》的历史研究价值。
湖北新洲方言词语考释十三则
罗庆云,金燕丽
2012, 31(5): 69-71.
摘要
(
308
)
PDF
(1710KB) (
2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洲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可以划归江淮官话区。新洲方言中有些常用词语与普通话不同,它们听起来似乎有点“土”,但是如果将这些活的方言与古典文献用例相结合,并对它们进行考释,可以看出,它们其实是古汉语的遗留,例如“巴家”、“板”、“避鼠”、“心厚”、“肉奶奶”等词语在很多古代文献中都可以见到,像《说文解字》《台阳笔记》《醒世姻缘传》等等。这些词语在《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中有的没有出现,有的释义不准确,可以据此对《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进行补充完善。
文艺研究
梅光迪对胡适学术思想的影响
叶金辉
2012, 31(5): 72-77.
摘要
(
231
)
PDF
(1736KB) (
1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胡适在五四运动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然而,从“逼上梁山”、“不用典”、“整理国故”到提倡颜李之学,其背后的动力,自觉或不自觉地来自梅光迪的逆向思想激荡,掺杂着保守主义的资源。胡适曾称“逼上梁山”是“偶然”的决定。梅光迪出于文化保守主义的守势立场,对胡适“逼上梁山”的思想激荡是必然的,对胡适而言却是偶然的攻势。易言之,梅光迪的必然信念促动了胡适以实验主义改良中国文化的偶然主张。
传统故事与现代技巧——以迟子建的《泥霞池》为例
龙厚雄
2012, 31(5): 78-81.
摘要
(
204
)
PDF
(1643KB) (
1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迟子建是一位很值得关注的具有恒产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泥霞池》是一部以农民工为对象展示当下社会生活的杰作。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底层人的故事;复杂、生动且富有个性的人物群象;出污泥而不染,难以抗拒诱惑的环境;传统的小说叙事与现代的技巧融合的技法;污泥浊水下也折射出淡淡的人文关怀,小说中的这些特征都值得我们仔细玩味。
在历史和现实中触摸荒诞———于晓威小说的哲学解读
2012, 31(5): 82-86.
摘要
(
181
)
PDF
(1658KB) (
1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泰戈尔与屈原颂神诗歌比较研究
李文斌
2012, 31(5): 87-90.
摘要
(
265
)
PDF
(1723KB) (
2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印度现代著名诗人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写过许多颂神的诗歌,使他获得广泛世界性声誉的诗集《吉檀迦利》就是宗教抒情诗,抒写了诗人对神的向往以及人神合一的理想追求。中国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一生中也创作了许多歌颂神灵的诗篇,《九歌》堪称为代表。中、印两大著名诗人都拥有世界性声誉,也都在各自民族文化的沃土中创作了大量颂神的诗篇,但两者对神的理解和态度是迥然有别的。对二者的比较,有助于理解中印两国人民不同的哲学观和人生观。
拜厄特的小说《占有》中的身份冲突
邱春英
2012, 31(5): 91-95.
摘要
(
284
)
PDF
(1655KB) (
1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女性解放运动促使女性开始思考父权社会中与女性生活相关的问题。拜厄特小说《占有》中三位女性人物的身份冲突,也即如何给自己身份定位的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处理与男性的关系。这种冲突一定程度地折射出妇女在争取自己权利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借助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进行文本解读,可以透视三种冲突的内在根源。
大众传媒对辽宁儿童文学艺术表现的影响
孔凡飞
2012, 31(5): 96-101.
摘要
(
225
)
PDF
(1729KB) (
1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如今的大众传媒在文学中的地位已经从传播途径、工具中介,走向功能主体。将辽宁儿童文学作为研究样本,放置在大众传媒的背景下进行研究,梳理其发展现状和水平,预示其未来发展走向,旨在探讨大众传媒对其艺术表现的外部与内部的影响。大众传媒作为一种强权话语,它对辽宁儿童文学的艺术表现既有制约与限制,同时也有解放与提升。
历史研究
从轮船招商局的管理制度议领导风格
潘淑贞
2012, 31(5): 102-107.
摘要
(
227
)
PDF
(1741KB) (
1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为企业的领舵人,领导的风格决定了企业的命运与方向。轮船招商局创办后由于利润的驱动而致领导人不断更迭,先是作为商人身份的唐廷枢、徐润任总办,后又由官方代表盛宣怀主管局内事务。不同的领导人由于自身不同的身份,并且拥有不同的社会阅历及个体素质导致了不同的领导理念,对招商局的管理也采取不同的方式,从而也创造了不同的企业风格。这种管理制度的变换,充分体现了当时社会上“官”与“商”两种力量与观念的博弈。
从《山海关志》看山海关在明清之际的地位变迁
余劲东
2012, 31(5): 108-111.
摘要
(
367
)
PDF
(1664KB) (
2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明清易代之际,山海关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山海关志》是对山海关地区记载较为系统、全面的志书。明清时期,共有七种不同版本的《山海关志》出现,但由于明清的更替,导致明清之际的三版亡佚。详细比对现存明与清初的两版《山海关志》,可以从中窥探出其余各版本的内容与特点,可以看出除佘一元版的《山海关志》外,其他各版都对之前版本的内容损益无多,并且对已亡佚三部“山海关志”的内容亦有迹可循,另外还可以清晰地看出山海关地区在明清之际战略地位的变迁。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