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征稿简则
公法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社会治理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期刊订阅
English
期刊社主页
在线办公
作者在线投稿
作者在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全年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服务
作者服务中心
作者服务中心
更多...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3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8-06-28
上一期
下一期
目录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目录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2018, 35(3): 2-3.
摘要
(
147
)
PDF
(449KB) (
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MAIN CONTENTS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2018, 35(3): 4-4.
摘要
(
118
)
PDF
(198KB) (
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公法研究:学习十九大报告特稿
论规章的合宪性审查机制
莫纪宏
2018, 35(3): 5-12.
摘要
(
297
)
PDF
(1389KB) (
1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制度框架内规章的合宪性审查的制度和机制特征,规章的合宪性审查是一项已经存在、尚待完善的立法监督制度。可以通过宪法修改或宪法解释的方式,在现行宪法与国务院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和军事规章之间建立形式上的法律联系,从而为规章的合宪性审查提供形式合宪的法理基础。目前关键的制度设计就是要把规章纳入《立法法》所规定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合宪性审查的对象的范围,以保证规章的合宪性审查工作的权威性
公法研究:香港社会法治专题
论全国人大释法对香港宪制秩序的维护和塑造——基于第五次全国人大释法的思考
李晓兵,何天文
2018, 35(3): 13-21.
摘要
(
243
)
PDF
(1440KB) (
2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港独”势力对“一国两制”的否定,是当前香港宪制秩序面临的重大挑战。以宣誓辱国事件为契机,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规定,主动解释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确认和发展了主动释法的程序惯例,巩固了人大释法的地位、范围和效力。第五次人大释法通过明确宣誓就职的法定形式、内容和效力,实质上申明了“一国两制”是香港宪制秩序的基石,“高度自治”的前提是承认“一国”的根本地位。本次释法加强了中央政府在特区自治中的主导性,体现了人大释法机制在消除基本法理解的分歧、化解香港政治运行的困局、塑造中央与特区的和谐关系、引导香港宪制秩序发展方向上的作用,凸显了人大释法在维护和塑造香港宪制秩序中的重要性。特区法院高度尊重该解释,勇于承担维护“一国两制”的宪法使命,实现了人大释法权与香港司法权的良性互动,预示着“一国两制”的未来发展将获得香港人民更加广泛的肯定和支持。
论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辩论的基本制度构造——以《议事规则》为中心的考察
底高扬
2018, 35(3): 22-29.
摘要
(
215
)
PDF
(1442KB) (
2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香港立法会辩论具备“辩论导入—辩论运行—辩论导出”的横向结构和包括可辩论性、实效性、正当性等基本范畴在内的多层次规制的纵向结构。理解香港立法会辩论制度不仅要从规则表面形塑其基本制度构造,还要明白其背后的权力配置与制约原理。香港立法会辩论制度的演变符合香港现代民主发展的一般规律,但其具体运作过度依赖立法会主席的自我规制,存在偏离香港立法会独特辩论价值定位的可能性,使该辩论在处理香港与中央、行政与立法、泛民派与建制派利益冲突问题上面临道德风险、政治风险。
公法研究:公法基本理论与实务专题
论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诉前程序”
王春业
2018, 35(3): 30-37.
摘要
(
192
)
PDF
(1387KB) (
2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两年的试点,《行政诉讼法》正式明确将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写入法律之中,并将诉前程序作为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前置程序、必经程序。但仍需要对诉前程序的选择运用、检察建议的内容、行政机关自我纠错的程度以及少数特殊案件的诉前程序进行明确,以指导司法实践。
体系化、公共性视域下公共文化服务立法的保障共治
赵谦,何佳杰
2018, 35(3): 38-44.
摘要
(
132
)
PDF
(1390KB) (
1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相对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立法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保障机制的必要前提。可运用法释义学分析方法,从阐明相关立法现状、厘清所涉核心概念的角度来探究该类立法的规范内涵,进而于该视域下尝试界定其价值目标,以就其未来发展完善指明方向。一方面,伴随《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颁布实施,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立法已初步形成一类相对独立的体系化部门法;另一方面,公共文化及公共文化服务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立法所涉的核心概念,皆强调政府主导作用下的公共性要义,以凸显非营利性、非排他性及基于服务对象的普遍性。基于这两方面所成就的体系化、公共性之规范视域,可将该类立法的载体目的定向为保障法,并将其作用对象目的确立为公共文化社会共治。
地方人大重大事项讨论决定权行使问题的程序化解决
牟爱华
2018, 35(3): 45-54.
摘要
(
169
)
PDF
(1402KB) (
1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宪法和组织法等法律法规中,对“重大事项”规定过于抽象和笼统,有关范围和标准不明确,缺乏可操作性,致使地方人大重大事项讨论决定权制度未能很好地实施。由于“重大事项”属于立法上的一种“法律间隙”,是无法从立法技术上具体化的,这就需要通过严格的法定程序来合理配置地方重大事项决策决定中地方党委决策权、政府决策执行权和地方人大讨论决定权三种权力,并构建这三种权力的协调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人大主导作用。探索人大讨论决定“两审制”或“三审制”,规范地方重大事项讨论决定中各权力主体行为,明确各种权力行使的方式方法和要求,建构和完善地方人大讨论决定权行使中重大事项议案的提出与提请、审议受理、重大事项调研、公示听证和重大事项议案或决定草案讨论决定审议程序机制,保障地方人大依照法定程序,采用司法上“造法用法”技术,对“重大事项”进行合理合法的解释,确定“什么是需要人大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保证地方人大重大事项讨论决定权的有效行使。
社会治理研究
进城创业经济会衰亡吗?——丰丹《欧洲商贩史》的启示
陈文超
2018, 35(3): 55-60.
摘要
(
170
)
PDF
(1409KB) (
1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欧洲商贩史》描述了欧洲商贩的阶段性发展过程,并着重探究了其走向衰亡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受其启发,从内外两个维度出发分析我国城镇市场经济中进城创业经济活动所面临的风险和机遇。外在因素方面,进城创业经济的发展受到城镇居民需求的支配,而制度设置或阻滞或促动进城创业经济的发展,相对城镇居民的先赋性优势来说,进城创业者的自致性优势使其处于难以被替代的位置;在内在因素方面,进城创业者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促使他们实现进城摊贩、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的类型化发展,并逐渐转型和升级。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进城创业经济将继续繁盛,并走向一种资本和新观点结合的经济发展之路。
选择性边缘与社会适应:失独者的边缘行动及其异化困境
王东,张楠楠,徐晓军
2018, 35(3): 61-67.
摘要
(
215
)
PDF
(1384KB) (
1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边缘化理论视角为出发点,通过对失独人群边缘化进程的分析,试图为失独者适应社会探索可行路径。研究发现:对失独者边缘化行动性质的认知差异,是导致失独者主观建构的边缘化体验与客观边缘化事实间偏差的主要原因,其直接原因在于他人对失独者选择性边缘行动的否定和消极回应。由于失独事件本身已给失独者造成了情感性重创,主观上的干预策略有限且很难取得效果。因此,在理解失独者选择性边缘行动的基础上,缩减失独者主观边缘行动与客观边缘事实之间的偏差,或可成为减缓和阻止失独者边缘恶化的关键举措。
经济理论与实践
以价值创造能力为代理变量的企业成长能力模型和框架体系
乐长征,陈小林,胡胜
2018, 35(3): 68-77.
摘要
(
218
)
PDF
(1601KB) (
2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企业成长能力是对企业经济活力的综合性描述,具有理论上的客观性、系统性和动态性。单一的企业成长能力模型只是反映了企业成长质量的部分特征。基于“企业成长机会集”概念,以价值创造能力为代理变量,企业短期成长能力可定义为企业的短期价值创造能力;企业长期成长能力由具有不同性质的企业可持续成长能力、再投资价值创造能力和潜在成长能力三种能力组成。源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表明,企业成长能力不是一个“伪概念”。以价值创造能力为代理变量的企业成长能力模型和框架体系实现了企业成长在内容和形式上的有效统一,为企业积极应对新时代,进行业绩评价和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双边货物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
卢小兰,贾豪燚
2018, 35(3): 78-86.
摘要
(
339
)
PDF
(1562KB) (
4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东盟十国已成为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基于2000—2015年东盟十国与非东盟10个比照国数据,建立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分析自贸区的建立及其他主要因素对中国与东盟双边货物贸易的影响方向及程度。结果表明:经济规模每提高1%,则双边货物贸易额增加0.7246%;人口规模每提升1%,双边的货物贸易额扩大0.1971%;空间距离每扩大1%,则双边货物贸易额缩小0.0157%,但不显著;拥有共同边界对双边贸易影响方向不确定,且影响程度不显著;区域贸易组织的正向影响程度高度显著,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中国与东盟内国家比中国与非东盟国家间的货物贸易多0.4063%。中国可通过发展本国经济、积极参加区域贸易组织和调整经济发展结构来提高双边贸易。
贵州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李少雄,李本光
2018, 35(3): 87-94.
摘要
(
191
)
PDF
(1645KB) (
2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贵州省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依赖。通过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贵州省1978—2016年间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表明,贵州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贵州省固定资产投资波动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经济增长波动,而贵州省固定资产投资波动主要源于自身。脉冲响应分析则发现,与贵州省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比,贵州省经济增长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更明显。进一步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贵州省经济增长能够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加,而固定资产投资并不能有效促进经济增长。贵州省需要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增加有效投资,使投资和经济增长良性循环。
城市史研究
张之洞与清末武汉地区的职业教育
陈晖
2018, 35(3): 95-99.
摘要
(
202
)
PDF
(1367KB) (
1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张之洞不仅是经世致用的政治家,还是勇于开创的教育家。文教兴革是他主持的“湖北新政”的重要内容之一。他在主政湖北期间,创设了各级各类新式学堂,尤其是开创了具有真正意义的近代职业教育的先河。湖北武汉地区成为新式教育的实验地和职业教育的样板区,其影响深远,且留下了值得我们思考与探索的空间。
抗战时期贵州民族地区城市发展论略
王肇磊
2018, 35(3): 100-107.
摘要
(
195
)
PDF
(1427KB) (
2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抗战时期,在国家政策和工矿企业、军政机构、东中部人口西迁的推动下,在贵州社会各界的努力下,贵州民族地区城市一改过去封闭落后的传统状态,在经济、市政建设、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城市现代性因素不断积累,并形成了抗战时期贵州民族地区城市发展的基本特征,如城市发展迅速,外力推动因素显著,城市发展不平衡,民族性特征突出等。
教育学研究
师范类专业海洋教育课程建设探究
刘训华
2018, 35(3): 108-113.
摘要
(
187
)
PDF
(1371KB) (
1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海洋教育是国家海洋战略中带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内容。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都要求国民海洋意识及认知有新的提升。师范教育作为国家教育的基石,在师范类专业开设师范类海洋教育课程是国家和时代对于师范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特色教育和通识教育两个途径构建海洋教育课程的保障体系,以“全球视野、中国立场”为基础,从海洋教育理论、知识体系、社会应用和课程教学论等四部分架构课程体系。在课堂教学形式上,注重小组教学、seminar研讨、合作教学和专题讲座等方式,将“体验式”和“沉浸式”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形式,让数据库资源共享和科研氛围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保障。培养师范生必备的海洋意识、知识、技能和方法,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形成价值引领。
大学治理进程中高校教师主体地位建构——交往行动理论视角
黄文武,艾馨
2018, 35(3): 114-118.
摘要
(
160
)
PDF
(1394KB) (
1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行政人员与教师是大学治理的两大核心主体,大学治理目标实现的关键就在于促成两大主体间有效的交往行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提出有效交往的四个必要条件,即可理解性、真实性、正当性和真诚性。以该理论为视角审视行政人员与教师间的交往行动,发现群体间的文化冲突、大学管理的内卷化及内部人控制问题等原因导致教师地位边缘化,两大主体并没有形成有效交往。通过制度保障、组织依托、文化支撑三个层面的建设以期重塑教师在大学治理中的主体地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交往式教学的三重维度:理论·价值·路径
王斌,杨钧期
2018, 35(3): 119-123.
摘要
(
187
)
PDF
(1362KB) (
1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交往式教学具有理论、价值和实现路径维度的内在统一性。理论的维度上,交往式教学需从马克思交往理论中汲取人本的学理依据。价值的维度上,着力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人的回归”、价值认同的生成及方法论自觉的问题,赋予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巨大魅力。实现路径的维度上,以教学交往共同体的建立为目标取向,通过建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交往主体,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功能,回归生活世界,培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道德想象力,以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交往式教学的研究提供新视角和方法论指导。
英文摘要
ABSTRACTS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2018, 35(3): 124-128.
摘要
(
151
)
PDF
(795KB) (
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