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征稿简则
公法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社会治理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期刊订阅
English
期刊社主页
在线办公
作者在线投稿
作者在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全年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服务
作者服务中心
作者服务中心
更多...
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1.
从研究视野透视如何将生成式人工智能有效嵌入教育—基于 328 篇 CSSCI 文献 Citespace 知识图谱分析
王 群,杨 雪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41 (
5
): 36-44. DOI:
10.16387/j.cnki.42-1867/c.2024.05.004
摘要
(
287
)
PDF(pc)
(1353KB)(
17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国家教育转型的需要,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其强智能性,展现了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的潜能。我们利用可视化软件 CiteSpace 对 328 篇教育领域生成 式人工智能的 CSSCI 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探究教育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当前教育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研究主要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逻辑论、效用论、风险论和路径论展开,极富启发意义。未来应注重从不同学科、学段和地区等细分领域拓展教育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研究空间;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深化教育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实践经验和典型案例的研究;与国际接轨,开拓国际视野,深化相关议题中外对比的纵深研究;跳出专业学科的藩篱,深化教育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跨学科的融 合研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
“一带一路”核心区十余年与未来发展研究—兼论统筹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高质量建设
顾华详,顾红霞,陈 宏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41 (
4
): 89-103. DOI:
10.16387/j.cnki.42-1867/c.2024.04.010
摘要
(
181
)
PDF(pc)
(1238KB)(
809
)
可视化
收藏
“一带一路”核心区高质量建设走过了取得丰硕成果的十余年。新疆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锚定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努力践行丝路精神,深化“五通”、优化经贸合作,高位强劲推动“一带一路”核心区高质量建设。坚持夯基垒台,立柱架梁,持续深化“一带一路”核心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深化政策沟通,国际共识不断拓展加深;增进民心相通,多元项目合作,交往交流不断深入。坚持守正创新、行稳致远,核心区建设坚定站稳人民立场,树牢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凝聚合作发展共识,务实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高质量建设走深走实。昂扬奋进下一个金色十年,应牢牢把握新疆“五大战略定位”,坚持全面深入落实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精神,统筹目标导向与行动导向,积极对接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持续推进核心区高质量建设蹄疾步稳再出发,坚持以“八项行动”凝聚“一带一路”核心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以更加宏阔的视野和魄力深化大开放促进大开发,构建起“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与自贸试验区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发展新格局;更加科学地统筹协调,从战略上省视和聚焦“八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深度谋划“八项行动”的法治部署,为落实新的目标任务注入固根本 、稳预期 、利长远的新质动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目录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编辑部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41 (
6
): 2-4.
摘要
(
171
)
PDF(pc)
(1249KB)(
117
)
可视化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4.
数字乡村建设、农村创新创业活跃度与农业新质生产力
陈培彬,黄可权,朱朝枝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41 (
6
): 76-89. DOI:
10.16387/j.cnki.42-1867/c.2024.06.008
摘要
(
169
)
PDF(pc)
(1420KB)(
63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 2011—2021 年中国 30 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乡村建设与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并检验了农村创新创业活跃度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显著促进了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数字乡村建设水平每提高 1 个单位,农业新质生产力将会随之提升 0.227 个单位。机制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建设会通过提升农村创新创业活跃度而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影响效应在“胡焕庸线”以东地区以及非粮食主产区发挥了更加明显的作用,且伴随着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提升,数字乡村建设的促进效应将被不断强化。门槛效应检验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会由于农村创新创业活跃度的差异而表现出“增—增—降”的双重门槛效应。基于此,围绕数字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因材施策、完善农村数字资源监管力度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5.
中国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的具体分类及立法建议
郝铁川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41 (
5
): 5-16. DOI:
10.16387/j.cnki.42-1867/c.2024.05.001
摘要
(
150
)
PDF(pc)
(1273KB)(
11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应由核心制度、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四个部分组成。 依据我国宪法法律和党的重要文献的有关规定,以及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之间 的逻辑层次关系,我国有七项根本制度、二十一项基本制度,十四项制度可以列入重要制度。它们应该根据需要加以立法或载入我国相关法律之中,让“四个自信”中“制度自信”的依据更加清晰明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6.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法官角色理论新发展
郝世坤,郭沙沙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41 (
6
): 5-14. DOI:
10.16387/j.cnki.42-1867/c.2024.06.001
摘要
(
145
)
PDF(pc)
(1247KB)(
159
)
可视化
收藏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蕴含丰富、全面的法官角色论断。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官政治角色是司法政治属性的体现;裁判者角色是司法理性的核心;社会角色是人民中心论的本质。习近平法治思想实现了法官三种角色的统一,具有务实、科学和辩证的理论特性。务实性表现为遵循了问题导向的改革路径;科学性体现在尊重中国法治模式、准确厘定政治、司法和社会三者关系以及司法手段与目的的关系;辩证性则表现在理性看待司法与行政、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的统一。新时代的法官角色理论定位从实践面向为法官裁判理念和行为标准的更新与完善提供了指引,从制度上为法官角色的充分落实提供了保障,有利于推进中国式法官角色理论体系的完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7.
人工智能科技助力保障我国老年人权益的实现路径
姜小卉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41 (
6
): 37-45. DOI:
10.16387/j.cnki.42-1867/c.2024.06.004
摘要
(
131
)
PDF(pc)
(1240KB)(
189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老年人口数量不断攀升。传统的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口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全国老龄办因此提出智能化养老,开启探索智慧养老的实践。人工智能及互联网科技的发展成果也在嵌入到养老产业及领域,为老年人的生活、健康、医疗、情感支持、社会参与等权益提供了极大的便捷和利益;但是另一方面智能科技也可能使老年人的个人信息保护、隐私权、财产权等方面面临被侵犯的风险。人工智能科技保障我国老年人权益需要充分考量项目或产品的适老性、完善相关监管法律、加强国家公权力的监管以及多元主体共治的实现路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8.
碳税立法的国际经验与中国进路
肖 京,张 洁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41 (
6
): 15-25. DOI:
10.16387/j.cnki.42-1867/c.2024.06.002
摘要
(
130
)
PDF(pc)
(1351KB)(
59
)
可视化
收藏
在当前国际国内背景下,碳税立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世界各国虽然在碳税立法的模式选择与制度设计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在立法理念与改革方向等方面具有诸多的共通之处。碳税立法的国际经验对中国的启示主要有三个方面:应分阶段、分步骤推行碳税法律制度;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并施行相应政策配套措施,保护本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制定相应政策和配套措施,为碳税立法提供良好运行环境。中国碳税立法的理论基础较为完备,并具有较为坚实的法律制度基础和政策支持。中国碳税立法应当妥善处理碳税与其他绿色税种之间的关系,做好对碳定价体系进行内部协调。中国碳税立法应当采取“融入型”碳税立法模式;渐进式地扩大碳税征收范围;以碳排放量计征,设立碳税征收试点;因地制宜地制定碳税税 率;制定碳税优惠政策,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充分发挥碳税收入的积极作用,实现“双重红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9.
现代性视角下“母胎单身”青年的自我认同与调适
韩抒洁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41 (
5
): 56-64. DOI:
10.16387/j.cnki.42-1867/c.2024.05.006
摘要
(
126
)
PDF(pc)
(1215KB)(
576
)
可视化
收藏
“母胎单身”作为近年来的热议现象引起了大量社会关注。以“母胎单身”青年为研究对象,从现代性视角切入,试图探析“母胎单身”青年在亲密关系领域的自我认同困境以及个体的应对方式。面对高度现代性带来的生存焦虑,“母胎单身”青年的自我在反身性规划下不断成长,同时也面临着重构自我的困境,包括自我碎片化、不稳定的个人时区以及把握脱单机遇与风险感知的失衡。“母胎单身”青年通过在友谊中获得的纯粹关系、自我选择的生活方式应对这一困境,维持一种暂时的平衡状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0.
农业碳排放效率测度及空间收敛性研究—基于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动态分析
钱 力,孙 芳,宋俊秀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41 (
4
): 104-115. DOI:
10.16387/j.cnki.42-1867/c.2024.04.011
摘要
(
119
)
PDF(pc)
(1225KB)(
919
)
可视化
收藏
在“双碳”目标导向下,研究省域农业碳排放效率对利用农村减碳空间,促进低碳农业转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利用非期望产出 SBM-GML 模型测算除港澳台、西藏之外中国大陆 30 个省、市、自治区 2010—2022 年农业碳排放量和农业碳吸收量,进而测算各省市农业碳排放效率,分析其静态和动态演变特征,并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其空间收敛性。研究表明,我国农业碳排放效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北部沿海地区农业碳排放效率最高,长江中游地区农业碳排放效率最低,各省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省份效率仍处于中下水平,存在较大减碳潜力;技术进步有助于农业碳排放效率提高,而农业技术效率限制动态农业碳排放效率进一步上升;各省农业碳排放效率存在空间收敛特征,低效率省市向高效率省市“追赶”,农业机械总动力、产业结构对其收敛性存在显著影响。基于此,各省应该实施差异化农业碳减排策略,加大农业技术进步,调整产业结构,从而推进低碳农业转型,加快农业生态文明建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1.
生命历程视角下青年不婚意愿的形成缘由及表征研究
常进锋 ,李泽西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41 (
5
): 45-55. DOI:
10.16387/j.cnki.42-1867/c.2024.05.005
摘要
(
113
)
PDF(pc)
(1226KB)(
32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中国单身社会趋势愈发严重,青年婚恋现象日益多元化,其中较为特殊的不婚现象越演越烈。上述趋势使得洞察青年不婚意愿何以形成是理解中国婚姻与家庭结构变革的重要视角。通过半结构访谈法、参与观察法,基于生命历程理论,对 21 位 25 岁至 35 岁具有明显不婚意愿的青年进行个案研究,探讨其不婚缘由、形成过程及呈现状态。研究发现,这些青年正在脱离传统婚姻文化和原生家庭结构的情感束缚;青年不婚意愿的形成缘由在性别方面存在共同性和异质性。在共同性原因上,两性均受到传统婚姻文化与家庭(族)主义变迁的影响。在异质性原因上,男青年偏重经济性、生理性等原因,女青年偏重对婚姻中性别话语的反思;不婚意愿的形成除个人因素外,深受事件的累积效应和阶段性差异及身边婚姻的影响;不婚意愿是流动的而非固定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2.
数字经济发展何以影响家庭教育支出?—基于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
马 萍,刘轩宇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41 (
6
): 54-65. DOI:
10.16387/j.cnki.42-1867/c.2024.06.006
摘要
(
112
)
PDF(pc)
(1344KB)(
93
)
可视化
收藏
数字经济逐渐进入普惠共享新阶段,对促进家庭富裕和优化家庭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基于 2014—2020 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和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与家庭教育支出存在显著的正 U 型关系,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家庭资产非线性的中介作用和家庭人口年龄结构正向的调节作用影响家庭教育支出;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缩小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家庭的教育支出差距,但会扩大城乡家庭和不同经济与文化资本家庭的教育支出差距。由此提出对策建议:稳定家庭资产,促进共同富裕,为家庭教育支出提供坚实保障;缩小数字鸿沟,推动数字普惠,缩小家庭教育支出差距;积极应对新人口形势,落实多方保障,为家庭教育支出增加底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3.
走向高质量转型: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战略变革研究—基于新旧战略《路线图》的文本比较
孟 伋,邹太龙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41 (
6
): 100-110. DOI:
10.16387/j.cnki.42-1867/c.2024.06.010
摘要
(
109
)
PDF(pc)
(1351KB)(
237
)
可视化
收藏
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事业的深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于 2014 年、2020年推出了“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行动计划(2015—2019 年)”和“2030 年可持续发展教育(2020— 2030 年)”战略。两大战略体现了各自在不同背景、对于“可持续发展教育”内涵理解、建设目标、行动领域和实施体系上的变革演进。新战略具有“高质量愿景、高质量部署和高质量共同体”的转型特征,同时也面临着“教育与 17 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独立关系研究有待深化、UNES?CO 与主权国家间常态化互动机制有待建立”两大挑战。为推进完善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建设,应树立“大教育”发展理念,充实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路径;应紧随数字化转型契机,积极构 建中国式可持续发展教育新型(生产)关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4.
样态·归因·诊治:当代青年网络文化消费的三维审视
王振杰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41 (
6
): 111-120. DOI:
10.16387/j.cnki.42-1867/c.2024.06.011
摘要
(
109
)
PDF(pc)
(1248KB)(
29
)
可视化
收藏
当代青年网络文化消费深植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文明沃土,吸收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优秀成果,具有显著的文明特质。在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下,现代网络场域为媒体技术契合当代青年特性的迭代更新提供了广阔的文化消费发展空间,进而迭生出个性化、融合化、符号化等消费行为的多元样态。但网络文化消费行为的多元样态不同程度地削弱着主流意识形态于网络空间的引导力,凸现出网络文化消费的价值虚无主义,遮蔽着当代青年的自我真实认知。对此,应当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导下充分发挥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强化网络空间法治规约与优化网络文化产品同时并进,涵育当代青年科学理性的网络文化消费素养,实现对当代青年网络文化消费行为的规治与引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5.
负责任创新框架下的算法歧视及其治理研究
郭佳楠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41 (
6
): 26-36. DOI:
10.16387/j.cnki.42-1867/c.2024.06.003
摘要
(
106
)
PDF(pc)
(1256KB)(
286
)
可视化
收藏
负责任创新旨在科学和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社会行动者和创新者之间实现彼此负责,同时考虑创新过程中的伦理问题及创新产品的可接受性、可持续性和社会需求,其内涵分为行政定义和学术定义。算法作为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之一,在推动产业经济发展与方便人类生活的同时,亦带来严重的算法歧视问题,包括算法不公、算法欺骗、信息不对称等。通过对算法歧视肇因追本溯源可知,算法歧视乃技术性、非技术性、人类对算法数据使用认识的有限性所导致的结果。算法歧视作为技术领域的治理问题,在借鉴负责任创新理念的同时需要从国家、科学共同体、公众个体层面进行算法歧视规避,并通过建立健全责任价值嵌入机制、预防性协商评估机制、知识共享机制、长效反馈机制、协同履责机制来落实治理策略,以达到对算法歧视治理的同频共振的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6.
数字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基于社会认知理论视角
袁宁波,李 婷,石涌泉,崔殿宁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42 (
1
): 88-100. DOI:
10.16387/j.cnki.42-1867/c.2025.01.008
摘要
(
96
)
PDF(pc)
(1431KB)(
869
)
可视化
收藏
网络素养对于数字时代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构建数字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内容体系模型,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提出其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随后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进行测度,进而分析大学生网络素养影响因素及其对网络素养的作用机制以及中介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大学生网络素养整体水平一般,亟待进 一步提升;(2)网络自我效能感、网络态度、家庭支持、学校支持、社会支持、人际交往能力对大学生网络素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网络自我效能感、网络态度存在中介效应。基于此,提出增强大学生网络自我效能感、引导树立积极的网络态度、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构建网络素养培育生态体系的提升策略,以促进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育与提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7.
京津冀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时空演变、困境与路径选择
李砚忠,董 媛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42 (
1
): 101-116. DOI:
10.16387/j.cnki.42-1867/c.2025.01.009
摘要
(
94
)
PDF(pc)
(1468KB)(
27
)
可视化
收藏
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提升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研究 采用超效率 SBM 模型与 Malmquist 指数模型对 2018—2022 年京津冀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效率进行测度,进一步探索时间与空间多角度公共服务格局特征。研究发现:京津冀各维度公 共服务供给效率水平各异,公共教育服务“单点突破”领先于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服务;区域效 率形成以北京为极核、其他城市参差不齐的“梯级化”格局;空间效率分布呈“点轴状”高值集 聚,形成“东北—西南”轴向高效率区域。此外,基于效率动态演化角度,发现医疗卫生服务“一 马当先”,效率进步最为显著,技术进步作用凸显;全域整体效率发展“平稳渐进”,呈现良好发 展态势。从协调、资源、技术三个层面探讨效率提升的现实梗阻,据此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未 来,京津冀应着眼于协同发展的战略要求,立足三地基础,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形成京津冀优势 互补、合作共赢的公共服务发展新格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8.
数字文明时代的高校变革:机遇、挑战与对策
王琳博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41 (
6
): 46-53. DOI:
10.16387/j.cnki.42-1867/c.2024.06.005
摘要
(
87
)
PDF(pc)
(1231KB)(
379
)
可视化
收藏
数字文明时代不仅带来了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而且对人类社会学习、生活、思维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数字文明时代给高校变革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它突破了学习者学习方式的限制,拓宽了教育者教学模式的时空,强化了管理者数字治理的效能。同时,数字文明时代给高校变革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呼唤高校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重新构建教学模式,强化管理思路的重新调整。为了应对数字文明时代对高校变革的挑战,高校教师应不断提升数字素养、高校需加强数字治理的制度体系建设和重构人才培养体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9.
校园欺凌行为:概念起源、相关辨析与行为类型
林 艳,胡春光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41 (
5
): 119-128. DOI:
10.16387/j.cnki.42-1867/c.2024.05.012
摘要
(
85
)
PDF(pc)
(1274KB)(
14
)
可视化
收藏
明晰校园欺凌行为的本质内涵,才能辨识和判定什么是校园欺凌事件,为后续的 校园欺凌行为预警与防治策略奠定基础。梳理校园欺凌行为概念的起源、辨析校园欺凌近义 词、归纳欧美日等国关于校园欺凌行为的概念界定,从行为主体、主观意愿、力量失衡、行为要素和伤害后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总结出校园欺凌行为的五个特征:意图性与针对性、重复 性与持续性、权力性与控制性、攻击性与伤害性、超个人性与双重性。校园欺凌行为是一个多重属性的行为,可由各种类型来进行体现与表达,可分为身体欺凌、言语欺凌、关系欺凌、财物欺凌、奴役欺凌、网络欺凌、性欺凌、种族欺凌八种类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0.
人类解放视域下人工智能发展的风险及应对
陈 欣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41 (
5
): 27-35. DOI:
10.16387/j.cnki.42-1867/c.2024.05.003
摘要
(
82
)
PDF(pc)
(1208KB)(
149
)
可视化
收藏
人工智能作为人类智能的技术成果,对推动人类解放具有较强的驱动作用。为了早日实现人类解放,需要正视人工智能给人类自然解放、社会解放和自我解放带来的发展契机与风险,其中,人工智能通过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丰富人类社会关系及充盈人类精神生活,提升了人类能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能力。然而,当人工智能技术在自然界与社会环境中使用时,也会给人类解放带来风险,如破坏生态环境、疏离人的社会关系、引发人的精神危机。这就需要人类从自然层面,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工智能发展理念、加强人工智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提升人工智能在生态治理中的效能;社会层面,明确人工智能设计原则、加强社会对人工智能的监管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自我层面,坚持人是实践主体原则、强化人的道德主体地位及提升人的文化素养,以找出应对策略,从而不断为人类解放提供动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