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征稿简则
公法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社会治理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期刊订阅
English
期刊社主页
在线办公
作者在线投稿
作者在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全年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服务
作者服务中心
作者服务中心
更多...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4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4-12-28
上一期
目录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目录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编辑部
2024, 41(6): 2-4.
摘要
(
11
)
PDF
(1249KB) (
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公法学及理论法学研究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法官角色理论新发展
郝世坤,郭沙沙
2024, 41(6): 5-14. doi:
10.16387/j.cnki.42-1867/c.2024.06.001
摘要
(
11
)
PDF
(1247KB) (
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蕴含丰富、全面的法官角色论断。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官政治角色是司法政治属性的体现;裁判者角色是司法理性的核心;社会角色是人民中心论的本质。习近平法治思想实现了法官三种角色的统一,具有务实、科学和辩证的理论特性。务实性表现为遵循了问题导向的改革路径;科学性体现在尊重中国法治模式、准确厘定政治、司法和社会三者关系以及司法手段与目的的关系;辩证性则表现在理性看待司法与行政、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的统一。新时代的法官角色理论定位从实践面向为法官裁判理念和行为标准的更新与完善提供了指引,从制度上为法官角色的充分落实提供了保障,有利于推进中国式法官角色理论体系的完善。
碳税立法的国际经验与中国进路
肖 京,张 洁
2024, 41(6): 15-25. doi:
10.16387/j.cnki.42-1867/c.2024.06.002
摘要
(
21
)
PDF
(1351KB) (
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当前国际国内背景下,碳税立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世界各国虽然在碳税立法的模式选择与制度设计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在立法理念与改革方向等方面具有诸多的共通之处。碳税立法的国际经验对中国的启示主要有三个方面:应分阶段、分步骤推行碳税法律制度;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并施行相应政策配套措施,保护本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制定相应政策和配套措施,为碳税立法提供良好运行环境。中国碳税立法的理论基础较为完备,并具有较为坚实的法律制度基础和政策支持。中国碳税立法应当妥善处理碳税与其他绿色税种之间的关系,做好对碳定价体系进行内部协调。中国碳税立法应当采取“融入型”碳税立法模式;渐进式地扩大碳税征收范围;以碳排放量计征,设立碳税征收试点;因地制宜地制定碳税税 率;制定碳税优惠政策,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充分发挥碳税收入的积极作用,实现“双重红利”。
人工智能与社会发展研究专题
负责任创新框架下的算法歧视及其治理研究
郭佳楠
2024, 41(6): 26-36. doi:
10.16387/j.cnki.42-1867/c.2024.06.003
摘要
(
14
)
PDF
(1256KB) (
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负责任创新旨在科学和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社会行动者和创新者之间实现彼此负责,同时考虑创新过程中的伦理问题及创新产品的可接受性、可持续性和社会需求,其内涵分为行政定义和学术定义。算法作为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之一,在推动产业经济发展与方便人类生活的同时,亦带来严重的算法歧视问题,包括算法不公、算法欺骗、信息不对称等。通过对算法歧视肇因追本溯源可知,算法歧视乃技术性、非技术性、人类对算法数据使用认识的有限性所导致的结果。算法歧视作为技术领域的治理问题,在借鉴负责任创新理念的同时需要从国家、科学共同体、公众个体层面进行算法歧视规避,并通过建立健全责任价值嵌入机制、预防性协商评估机制、知识共享机制、长效反馈机制、协同履责机制来落实治理策略,以达到对算法歧视治理的同频共振的效果。
人工智能科技助力保障我国老年人权益的实现路径
姜小卉
2024, 41(6): 37-45. doi:
10.16387/j.cnki.42-1867/c.2024.06.004
摘要
(
13
)
PDF
(1240KB) (
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老年人口数量不断攀升。传统的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口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全国老龄办因此提出智能化养老,开启探索智慧养老的实践。人工智能及互联网科技的发展成果也在嵌入到养老产业及领域,为老年人的生活、健康、医疗、情感支持、社会参与等权益提供了极大的便捷和利益;但是另一方面智能科技也可能使老年人的个人信息保护、隐私权、财产权等方面面临被侵犯的风险。人工智能科技保障我国老年人权益需要充分考量项目或产品的适老性、完善相关监管法律、加强国家公权力的监管以及多元主体共治的实现路径。
数字文明与教育专题
数字文明时代的高校变革:机遇、挑战与对策
王琳博
2024, 41(6): 46-53. doi:
10.16387/j.cnki.42-1867/c.2024.06.005
摘要
(
16
)
PDF
(1231KB) (
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数字文明时代不仅带来了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而且对人类社会学习、生活、思维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数字文明时代给高校变革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它突破了学习者学习方式的限制,拓宽了教育者教学模式的时空,强化了管理者数字治理的效能。同时,数字文明时代给高校变革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呼唤高校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重新构建教学模式,强化管理思路的重新调整。为了应对数字文明时代对高校变革的挑战,高校教师应不断提升数字素养、高校需加强数字治理的制度体系建设和重构人才培养体系。
数字经济发展何以影响家庭教育支出?—基于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
马 萍,刘轩宇
2024, 41(6): 54-65. doi:
10.16387/j.cnki.42-1867/c.2024.06.006
摘要
(
18
)
PDF
(1344KB) (
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数字经济逐渐进入普惠共享新阶段,对促进家庭富裕和优化家庭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基于 2014—2020 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和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与家庭教育支出存在显著的正 U 型关系,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家庭资产非线性的中介作用和家庭人口年龄结构正向的调节作用影响家庭教育支出;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缩小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家庭的教育支出差距,但会扩大城乡家庭和不同经济与文化资本家庭的教育支出差距。由此提出对策建议:稳定家庭资产,促进共同富裕,为家庭教育支出提供坚实保障;缩小数字鸿沟,推动数字普惠,缩小家庭教育支出差距;积极应对新人口形势,落实多方保障,为家庭教育支出增加底气。
社会治理研究:乡村振兴研究专题
农村妇女全面参与乡村振兴的社会认同与生成机制
惠建利
2024, 41(6): 66-75. doi:
10.16387/j.cnki.42-1867/c.2024.06.007
摘要
(
14
)
PDF
(1248KB) (
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农村妇女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道路上的重要力量,具有全面参与乡村振兴的诸多优势。农村妇女数量比例较高,具有头脑灵活、细腻温柔、包容仁慈等性格上的天然优势和因地制宜的地理优势,这些优势使其能深度参与乡村振兴。然而,实践调研结果显示,农村妇女全面参与乡村振兴的社会认同明显不足,其全面参与乡村振兴的必要性和能力未得到社会各方面的认可与支持,从深层次上影响到农村妇女全面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效果。社会认同理论对于解释新发展阶段农村妇女全面参与乡村振兴的社会融入、消减歧视、心理认同,以及制定相应的社会政策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基于两项社会实践调查,结合社会认同理论提出生成“平等对话”“组织支持”“因人施策”等社会认同机制的对策建议。
数字乡村建设、农村创新创业活跃度与农业新质生产力
陈培彬,黄可权,朱朝枝
2024, 41(6): 76-89. doi:
10.16387/j.cnki.42-1867/c.2024.06.008
摘要
(
16
)
PDF
(1420KB) (
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 2011—2021 年中国 30 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乡村建设与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并检验了农村创新创业活跃度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显著促进了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数字乡村建设水平每提高 1 个单位,农业新质生产力将会随之提升 0.227 个单位。机制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建设会通过提升农村创新创业活跃度而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影响效应在“胡焕庸线”以东地区以及非粮食主产区发挥了更加明显的作用,且伴随着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提升,数字乡村建设的促进效应将被不断强化。门槛效应检验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会由于农村创新创业活跃度的差异而表现出“增—增—降”的双重门槛效应。基于此,围绕数字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因材施策、完善农村数字资源监管力度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全息式解纷的实践机理及其借鉴价值—以闽南先锋村“对比算账”解纷实践为例
郑容坤
2024, 41(6): 90-99. doi:
10.16387/j.cnki.42-1867/c.2024.06.009
摘要
(
8
)
PDF
(1250KB) (
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转型期乡村纠纷频发且复杂化升级,着眼于国家建设和治理发展需要,必须构建新型乡村纠纷治理机制。这种新型乡村纠纷治理机制可以解读为全息式解纷,即强调整体性价值的纠纷治理机制。闽南先锋村依托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纠纷化解,创设出“对比算账”式纠纷化解机制,治理成效引人瞩目。“对比算账”解纷模式内含规则援引、利益权衡、单元集成、谱系观照四个要素,构成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全息式解纷。显然,这一地方性实践为在乡村纠纷化解中落实治理理念和构建新型乡村纠纷治理机制提供了样板和重要启示,其借鉴价值具体包括:强化阶段间节点衔接,实现全过程解纷;增进差异性空间融合,实现全方位解纷;推动在 地化资源集成,实现全体系解纷。
教育学研究
走向高质量转型: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战略变革研究—基于新旧战略《路线图》的文本比较
孟 伋,邹太龙
2024, 41(6): 100-110. doi:
10.16387/j.cnki.42-1867/c.2024.06.010
摘要
(
17
)
PDF
(1351KB) (
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事业的深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于 2014 年、2020年推出了“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行动计划(2015—2019 年)”和“2030 年可持续发展教育(2020— 2030 年)”战略。两大战略体现了各自在不同背景、对于“可持续发展教育”内涵理解、建设目标、行动领域和实施体系上的变革演进。新战略具有“高质量愿景、高质量部署和高质量共同体”的转型特征,同时也面临着“教育与 17 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独立关系研究有待深化、UNES?CO 与主权国家间常态化互动机制有待建立”两大挑战。为推进完善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建设,应树立“大教育”发展理念,充实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路径;应紧随数字化转型契机,积极构 建中国式可持续发展教育新型(生产)关系。
样态·归因·诊治:当代青年网络文化消费的三维审视
王振杰
2024, 41(6): 111-120. doi:
10.16387/j.cnki.42-1867/c.2024.06.011
摘要
(
10
)
PDF
(1248KB) (
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当代青年网络文化消费深植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文明沃土,吸收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优秀成果,具有显著的文明特质。在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下,现代网络场域为媒体技术契合当代青年特性的迭代更新提供了广阔的文化消费发展空间,进而迭生出个性化、融合化、符号化等消费行为的多元样态。但网络文化消费行为的多元样态不同程度地削弱着主流意识形态于网络空间的引导力,凸现出网络文化消费的价值虚无主义,遮蔽着当代青年的自我真实认知。对此,应当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导下充分发挥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强化网络空间法治规约与优化网络文化产品同时并进,涵育当代青年科学理性的网络文化消费素养,实现对当代青年网络文化消费行为的规治与引导。
人文视野
试论图书馆与口述史的内在联系
董 冬
2024, 41(6): 121-128. doi:
10.16387/j.cnki.42-1867/c.2024.06.012
摘要
(
8
)
PDF
(1231KB) (
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保存人类知识和记忆是图书馆的重要功能。口述历史作为一种特定的人类知识和记忆承载方式,不仅保存了那些微观的、个体化的记忆,而且丰富了宏观历史事件的细节,在功能上与图书馆具有一致性,因此图书馆自诞生之日起就有收集口述史的职责。当今,口述史受到各方重视,图书馆开展口述史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并提供技术支持和项目组织服务,不仅有利于提高口述历史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也提升了图书馆历史资料的保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