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3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6-08-28
    目录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目录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2016, 33(4):  2-3. 
    摘要 ( 146 )   PDF (434KB) ( 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MAIN CONTENTS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2016, 33(4):  4-4. 
    摘要 ( 158 )   PDF (199KB) ( 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公法研究:香港特别行政区治理专题
    再论全国人大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家安全立法权
    周叶中,张小帅
    2016, 33(4):  5-11. 
    摘要 ( 324 )   PDF (1442KB) ( 5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央出于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信任,在制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时,通过第23条将国家安全立法权授予香港特别行政区。但香港特别行政区却迟迟未完成该项立法,导致对香港社会存在的有损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言行无法进行有效惩戒。在此情况下,全国人大可以凭借宪法第31 条赋予的监督权和立法权,收回《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23条的授权,径行对香港特别行政区进行国家安全方面的专门性立法,这种立法与列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的全国性法律不同,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施,无须列于附件三,而是可以直接实施。
    主权、国家安全与政制改革:“港独”的《基本法》防控机制
    祝捷,章小杉
    2016, 33(4):  12-19. 
    摘要 ( 319 )   PDF (1464KB) ( 2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港独”是一种谋求“香港独立”的社会思潮、分离理论和政治运动,不论分离主义者如何构建和渲染,其归根结底是一个法律问题。《基本法》是我国的宪制性法律,它对香港的地位作了清晰的界定,应当成为反驳和遏制“港独”的法律依据。首先,“港独”挑战了国家主权,但是《基本法》明确规定,香港的主权属于中国。在《基本法》的框架下,“港独”没有任何讨论的余地。其次,“港独”组织酿造的暴力事件,危害了香港的繁荣稳定,也威胁到了国家安全。《基本法》第二十三条有关国家安全的规定,应当被用于遏止“港独”。最后,“港独”因民主化而起,只有最终实现民主普选,才能彻底消解“港独”的生存空间。《基本法》有关普选的规定为重启政制改革、消解“港独”奠定了基础。
    香港基本法颁布25周年的回顾与前瞻——基本法实施中的青年、媒体、教育问题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邹平学,张晋邦,李岳峰
    2016, 33(4):  20-28. 
    摘要 ( 224 )   PDF (1355KB) ( 2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香港基本法颁布已有25 周年。香港回归以来,基本法的实施也遭受了诸多挑战,产生了系列问题。特别是近些年来,香港行政主导体制不彰,特区政府施政不畅,政制发展问题陷入僵局,经济结构和产业转型困难,贫富差距扩大,社会阶层对立撕裂严重,国家认同淡漠,人心回归没有完成,本土意识滋长甚至产生分离主义和独立主义倾向,高度政治化的社会运动此起彼伏,愈演愈烈,基本法实施迈向深水区,依法治港面临的诸多深层次问题渐次凸显。其中媒体、青年、教育问题尤为引人瞩目,这三大问题对基本法顺利实施的影响重大,且三者具有多元面向之间的复杂勾连关系,成为当下内地和香港基本法学者共同关切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2015年5月23日,深圳大学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港澳与内地合作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深圳大学中心、武汉大学两岸及港澳法制研究中心三家单位邀请香港浸会大学、澳门理工学院、澳门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广州社会主义学院、深圳大学的二十多位知名学者和全国人大港澳基本法委员会、广东省政府港澳办、香港中联办深圳培训调研中心等实务部门的领导,以及《法学》和《江汉大学学报》编辑部的同志,围绕基本法实施中的媒体、青年、教育以及香港的本土意识和社会思潮等问题展开卓有成效的探讨。
    公法研究:行政法治专题
    论行政强制执行在节能减排中的运用与完善
    朱茂磊
    2016, 33(4):  29-34. 
    摘要 ( 252 )   PDF (1427KB) ( 1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国内严峻的环境和资源保护形势以及国际激烈的气候谈判决定了我国节能减排应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作为保障法律义务履行的一种手段,行政强制执行在我国节能减排管理实践中已有较为广泛的运用。从产生能源资源浪费和高碳排放的基本要素来看,现行的行政强制执行还存在适用对象较狭窄、种类不够多样化等问题,这会严重影响行政强制执行在节能减排领域应有作用的发挥。就行政强制执行的完善而言,则主要包括将公民个体纳入行政强制的对象范围、增设非财产性的资格限制类执行罚以及完善公布违法事实的行政强制执行方式等内容。
    公众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法治保障研究
    陈小燕,冉旺
    2016, 33(4):  35-40. 
    摘要 ( 333 )   PDF (1427KB) ( 2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政府直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弊端显现,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应实行重心下移、保障下倾,鼓励公众参与。从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立法来看,公众参与无法可依。随着户籍制度放开,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下,未来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应是城乡统一立法,制定“城乡生活垃圾综合治理条例”,明确规定公众参与的机制与方法,为公众参与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提供法治保障。同时,以政府放开环境治理资源垄断为前提,嵌入配套措施,发挥企业、社会组织中介作用,树立村委会、农民主体地位,来回应农民对于“美化家园、清洁乡村”的现实需求。
    经济学视域下湖泊管护困境及其应对策略——以湖北省典型湖泊为样本
    王腾
    2016, 33(4):  41-45. 
    摘要 ( 198 )   PDF (1454KB) ( 1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湖泊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具有防洪排涝、饮用水和工业用水、灌溉、调节河川径流、航运交通、改善空间生态环境等多种功能。从经济学的视角对湖北省的湖泊样本分析发现,当前湖泊保护存在外部性与“公地悲剧”困境、“晋升锦标赛”困境,解决困境的办法是建立统一的管理决策机制、湖泊保护性投入的补偿机制以及湖泊保护的刚性追责机制。
    法治视域中的基层税收执法监督机制问题探析
    彭诚,廖东进,李远华
    2016, 33(4):  46-50. 
    摘要 ( 223 )   PDF (1421KB) ( 2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层税收执法监督是为了实现税务法治化和税收现代化,从制度上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基层税收执法的监督约束机制。就贵州省基层国税机关而言,当前,执法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监督主体机构设置不够科学、监督人员素质不高、监督对象不够明确、监督程序不够规范以及监督的奖惩激励机制不完善等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基层税收执法监督的法治化。要解决这些问题,应当加快监督机构改革、推进法治监督队伍专业化、厘清法治监督的对象和范围、创新监督形式和程序、完善监督奖惩机制以及学习借鉴国外经验等。
    社会治理研究
    社区工作者群众工作“3+3”综合能力模型
    徐晓军,万仁德
    2016, 33(4):  51-59. 
    摘要 ( 251 )   PDF (1712KB) ( 2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形势下的社区工作者群众工作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探讨社区工作者群众工作原则的基础上,建构群众工作的“3+3”综合能力模型。社区层面开展群众工作特殊的工作内容要求具备的专门能力:服务群众能力、事务管理能力、政策影响能力;群众工作专门的方式方法所要求的必备技能:信息化运用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该模型的建立对于加强党群联系以及提高社区治理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数据时代网络突发事件的生成与处置机制创新
    张侃
    2016, 33(4):  60-64. 
    摘要 ( 229 )   PDF (1419KB) ( 1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数据时代在给网络突发事件处置带来新的挑战和困境的同时,也为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机制的创新变革和不断完善提供了新的可能。发挥大数据技术善于预测的优势,在尽可能全面占有社会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建立一整套预测、预警网络突发事件的体制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以便更好地处置、化解网络突发事件。
    经济理论与实践
    移动互联网业态下团购网发展趋势研究
    吴光恒
    2016, 33(4):  65-71. 
    摘要 ( 218 )   PDF (1440KB) ( 2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手机为主的移动端凭借其方便、快捷、可携带等特性逐渐取代PC 端成为人们上网的首选工具。团购网站的发展模式因此发生了转变:比如随着LBS 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团购网站由单一团购模式向为线下商家提供全方位的营销方案转变;开始对基于用户行为的数据进行挖掘,向大数据商业模式转变;BAT开始注重以团购网站为入口布局O2O,向O2O大市场入口转变。团购网站要在移动端获得发展,要不断完善APP,加强团购黄页的建设;要借助“互联网+”的思维,扩大现有产品的选择范围;要建立完善的线上线下展示、配送平台,为消费者提供直观的消费体验;要注重企业的品牌效应和口碑效应,在扩大用户群的同时,提升消费者的忠诚度。
    中国在法企业跨文化治理体系构建初探
    邓芸
    2016, 33(4):  72-76. 
    摘要 ( 152 )   PDF (1421KB) ( 2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引领其现代化治理体系的方向,而跨文化治理能力是跨国企业得以立足国际社会的必要条件。中法合资企业的典型案例透析出企业跨文化管理的共性问题。遵循“法治、德治、自治、共治”标准,建设有效整合人力资源、组织管理和组织文化的跨文化治理体系,对于中国在法企业以至于所有跨国企业都不可或缺。
    文史研究
    力量的角逐:宋代科举怀挟论述
    游君彦
    2016, 33(4):  77-82. 
    摘要 ( 236 )   PDF (1445KB) ( 2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怀挟作为宋代科场最为严重的弊端之一,大肆横行于两宋场屋。宋朝为了保证科考的公正,实施了一系列的革弊措施,怀挟舞弊与革弊变成了一场“永无休止”的战争。但是它并非仅仅是举子和朝廷之间的“争斗”,还存在着巡铺、书坊等力量的参与和作用,四者之间的相互角逐使得这场革弊斗争更加“旷日持久”。
    论海外华人女作家的家族传奇书写——以凌叔华《古韵》与虹影《饥饿的女儿》为例
    汪云霞,李思瑶
    2016, 33(4):  83-89. 
    摘要 ( 368 )   PDF (1504KB) ( 2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凌叔华的《古韵》、虹影的《饥饿的女儿》,跨越了20 世纪从三四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的历史。海外华人女性作家创造的家族传奇在东西方经久不衰,西方人借此看陌生神秘的东方世界,东方人借此回顾历史和文化。这两位作家的自传体小说所呈现的家庭状态、异国情调以及书写技巧,既来源于自身独特的经历,也迎合了西方读者的阅读期望所创造的“中国想象”。两者的写作探讨了海外华人女作家写作家族传奇的规律,以及随着时代的演进,隐含在文本中的文化心态和文学传播技巧的差异。
    论戊戌时期汪康年的变革思想
    邓正兵,李保勤
    2016, 33(4):  90-97. 
    摘要 ( 266 )   PDF (1453KB) ( 2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汪康年戊戌时期的变革思想以兴民权为中心,经历了政治变革、社会变革和地方自治思想萌芽三个阶段。作为维新派中的实干家,他的变革思想不仅在当时有着积极的思想启蒙作用,而且对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对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有筚路蓝缕之功。
    哲学研究
    儒、道“天人合一”的不同形态及其生态伦理意蕴
    王海成
    2016, 33(4):  98-102. 
    摘要 ( 274 )   PDF (1426KB) ( 4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态伦理视域中的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关系问题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儒家“有我”形态的“天人合一”以肯定天人之辨、人禽之辨为前提,但天人之辨、人禽之辨在人的存在过程中的具体展开又要求人承担起对宇宙、自然界的责任。儒家认为,只有这样,人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它具有伦理学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特征。道家“无我”形态的“天人合一”思想肯定其他存在物的内在价值,将它们视为与人平等的价值主体,具有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特征。儒、道两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不但可以和当代生态伦理学的主流理论展开对话,而且为整合当代生态伦理学诸理论提供了新的视野。
    现代危机下不同路径的政治哲学对话——施特劳斯与马克思
    王雪
    2016, 33(4):  103-108. 
    摘要 ( 214 )   PDF (1467KB) ( 1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批判现代性,马克思和施特劳斯这两位哲学家的政治哲学理论联系在了一起,基于对现代性危机的不同认识,施特劳斯和马克思两位哲学家进行了政治哲学领域内的对话。施特劳斯将现代性危机归于理论危机,而马克思将现代性危机归于实践危机。基于此,两位哲学家提出了基于不同政治哲学路径的解决方案。回归政治哲学,可以看出,二者的哲学思想都是对“人类应该如何更好生活”这一问题的解答。
    教育学研究
    共产主义理想的“实践”现实性——兼论其在《原理》课中的“合题”地位
    张军
    2016, 33(4):  109-115. 
    摘要 ( 254 )   PDF (1484KB) ( 2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马克思主义批判性地吸收了黑格尔的理性必然“现实”观和费尔巴哈的感性、对象性“现实”观,建立了自己的“实践”现实观。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社会历史观等都是马克思主义“实践”现实观的逻辑推演,共产主义理想则是“实践”现实观逻辑结论,是真正“现实”意义上的“人是人的目的”的实现。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简称《原理》)课教学中,“共产主义理想”部分实际处于教学的“合题”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严密逻辑推理的圆满句号。马克思主义是否科学就充分体现在这个“合题”上。符合“现实”是科学性的有力论证,也是《原理》课教学中最有说服力之处。
    在法中国留学生文化适应现状解析
    郭娟
    2016, 33(4):  116-120. 
    摘要 ( 568 )   PDF (1558KB) ( 9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法建交50 年以来,赴法留学的中国学生人数逐年增长。通过对法国波城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及其老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考察在法中国留学生的文化适应状况及他们在心理适应和社会文化适应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影响其文化适应的主要外因(文化距离、社会支持)和内因(心理压力、语言水平、文化策略)。
    行政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路径探讨——基于人格培养的理念
    左霞
    2016, 33(4):  121-124. 
    摘要 ( 250 )   PDF (1443KB) ( 2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培养目标即培养什么样人才的问题,这是行政管理专业教育的逻辑起点。没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取向就不能确定,就不能构建起科学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式,学生就业也就没有方向。目前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中存在着培养目标含糊、同质化等问题。在社会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以人格培养为核心,探索其实现路径。
    英文摘要
    ABSTRACTS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2016, 33(4):  125-129. 
    摘要 ( 148 )   PDF (836KB) ( 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