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征稿简则
公法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社会治理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期刊订阅
English
期刊社主页
在线办公
作者在线投稿
作者在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全年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服务
作者服务中心
作者服务中心
更多...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28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1-10-12
上一期
下一期
政治学研究
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稳定探析
李腊生, 詹爱霞
2011, 28(5): 5-9.
摘要
(
277
)
PDF
(1355KB) (
2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社会稳定是任何一个国家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然而, 许多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却极易出现社会动荡。其原因是错综复杂的, 诸如人们的期望值过高、政治参与渠道不畅等, 还有历史的国际的原因。这些国家获得和维持社会稳定的途径主要有:提高政治制度化层次, 建立合理而强有力的政党制度, 坚定不移地推行全方位的改革政策, 强化政府能力和巩固政治权威,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国也属于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 我们党和政府应根据中国国情,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社会管理, 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疏导机制、调控机制、缓冲机制等一整套社会稳定机制。
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论析
赵兴
2011, 28(5): 10-15.
摘要
(
256
)
PDF
(1286KB) (
1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延安精神内涵丰富, 具有完整的科学体系。其基本内涵包括五个方面: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 是党的精神支柱。延安精神没有过时, 相反, 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时代价值。党的历代领导人都强调要继承、恢复和弘扬延安精神。分析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 需要从过去、现在、将来这三个维度来进行。必须科学客观地总结过去, 直面矛盾地立足现在, 不辱使命地谋划将来, 只有这样才能将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更加彰显出来。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党魂——对延安精神的形成、地位及当代价值的再认识
刘义贤
2011, 28(5): 16-18.
摘要
(
270
)
PDF
(1259KB) (
3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延安精神的形成有其重要条件:马克思主义是延安精神产生的理论源头;毛泽东思想是延安精神的理论基础;当年延安恶劣的自然条件是延安精神形成的客观条件;当年延安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是延安精神产生的政治基础;当时共产党人的光辉实践是延安精神形成的深厚土壤。延安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精神体系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它是中国共产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不朽的党魂。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表现为:对共产党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人生观具有引领作用;对解决当今中国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启迪作用;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指导作用。
“贤母良妻”与民初国民人格的培育
赵炎才
2011, 28(5): 19-25.
摘要
(
246
)
PDF
(1367KB) (
3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民国初期, 时人认识到诸多国民道德心薄弱、法律观念缺乏, 国势日趋于悲哀危险之境, 主张改造“腐陋”家庭, 以贤母良妻为“直接救国”之手段。而理论上的近代“贤母良妻”乃中外思想的结晶, 其基本清除了封建贤妻良母的弊端, 是人格独立, 才德兼备, 肩负家庭与社会双重责任的新妇女形象。在近代民族主义话语下, 它对于共和精神的培育主要体现为利国、相夫与教子等方面。时人欲藉此塑造国民理想人格来化解民族国家危机进而实现郅治。
试论中拉关系中的台湾因素
程洪, 李岩
2011, 28(5): 26-31.
摘要
(
297
)
PDF
(1287KB) (
2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拉关系的迅速升温, 中拉关系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 学术界对中拉关系的研究视角不断丰富, 研究程度也不断深化。研究中拉关系, 台湾因素是绕不开的, 过去60年中, 台湾因素始终是中拉关系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对改善两岸关系和未来发展中的中拉关系意义重大。
中共党史文献资料数字化建设研究
汤红娟
2011, 28(5): 32-36.
摘要
(
284
)
PDF
(1280KB) (
1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共党史文献资料数字化建设是中共党史文献资料管理过程中一场深刻的革命, 对中共党史文献资料数字化建设进行研究是一个崭新且十分重要的课题。中共党史文献资料的数字化、科学化、现代化管理在全球信息化事业的大趋势下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网络在人们生活、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使中共党史文献资料的交流与共享越来越深入。
坚定信念 捍卫真理——论李达晚年的历史功绩
彭汉琼
2011, 28(5): 37-40.
摘要
(
332
)
PDF
(1273KB) (
1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李达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大学任职时间最长、威望最高、影响最大的校长, 他坚持按教育规律办学, 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办教育, 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为发展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李达作为一个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一生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应用和发展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李达充满着为真理和人民利益而献身的强烈感情, 他敢于坚持真理、捍卫真理, 无私无畏直到献出生命。
论俾斯麦时代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创建
唐庆
2011, 28(5): 41-45.
摘要
(
573
)
PDF
(1289KB) (
12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俾斯麦率先在德国建立社会保险制度, 它超越了应付时变的功效, 不仅适应了德国工业化的现实需要, 发挥了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也为世界各国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创造了先例, 提供了经验。更为重要的是, 客观上它为资本主义历史进程注入了社会主义因素, 开启了资本主义国家由阶级对立向合作包容的新社会关系的转变, 影响广泛而深远。德国的社会保障发展模式, 为中国结合国情研究社会政策的实践以及构建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了参考。
残疾人社区服务: 问题与对策
李金红
2011, 28(5): 46-51.
摘要
(
304
)
PDF
(1282KB) (
6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关爱残疾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一些发达国家残疾人服务已经进入到高水平的社区服务阶段时, 我国残疾人社区服务仍处在以福利救济为主的初级阶段向专业划分阶段过渡的时期。与这一时期相应, 我国残疾人社区服务存在着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能力较弱与服务体制不畅的问题。由此, 培养残疾人社区服务意识、提高残疾人社区服务能力和创新残疾人社区管理体制也就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
经济学研究
中国碳减排路径之初探
胡俊文
2011, 28(5): 52-55.
摘要
(
244
)
PDF
(1276KB) (
2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加剧, 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通过对碳关税和碳税等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分析, 借鉴国外开征碳税成功经验, 作好中国开征碳税的各种准备。中国应择时开征碳税, 避免碳关税的不利影响;加快实施“走出去”和外包战略;建立和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充分利用清洁发展机制。
我国发展杠杆租赁业的障碍及治理对策
郑琼
2011, 28(5): 56-59.
摘要
(
250
)
PDF
(1268KB) (
3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杠杆租赁是利用财务杠杆原理而形成的一种高级融资租赁方式。由于杠杆租赁具有独特的融资融物、投资减税等多种优势, 且租赁双方在租赁过程中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因而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运用。然而, 我国目前金融体系不发达、租赁市场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支持力度不够、专业人才奇缺, 严重制约了我国杠杆租赁业的发展。因此, 我国应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完善信用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大力发展专业租赁公司, 加大高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以促进我国杠杆租赁业的顺利发展。
中国经济体制模式中的政府作用探讨
魏玉平
2011, 28(5): 60-64.
摘要
(
225
)
PDF
(1274KB) (
1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经济体制既不同于计划经济, 也不同于自由市场经济, 而是一种国家政权对经济具有决定性影响力的经济体制。中国经济体制模式中的政府作用主要表现在:规划引导, 牢牢把握发展方向;维护社会稳定和国际和平,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培育市场主体, 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 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进行经济管制和宏观调控, 弥补市场失灵;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网;推进改革开放,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重视教育, 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湖北省地质公园开发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熊继红
2011, 28(5): 65-69.
摘要
(
266
)
PDF
(1283KB) (
2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 以地质遗迹保护为主的地质公园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我国也大力开展地质公园建设。湖北省地质旅游资源丰富, 地质公园发展却处于初始阶段, 资源开发不平衡, 缺乏有效管理是目前的劣势, 地质公园需求扩大、政府积极支持是面临的机遇, 宣传促销不力、缺乏品牌优势是发展的威胁。应从资源勘探、统筹策划, 从业人员培训、严格园区管理, 加强宣传促销、打造优势品牌, 开展科学研究、普及地学知识等方面逐步推进地质公园建设。
法学研究
从“刀笔吏”到“在野法曹”:知识转型与近代律师的角色认知
李卫东
2011, 28(5): 70-76.
摘要
(
253
)
PDF
(1363KB) (
3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古代讼师的主要知识来源是讼师秘本, 讼师秘本所包含的知识内容不仅与传统律学有很大的区别, 与近代政治、法律原理更是相去甚远。在传统的法律观念和制度下, 讼师是一种社会地位低下并被法律禁止的职业。近代律师制度伴随着近代法学知识的转型而产生。作为一个新的知识群体, 近代律师与同时代的法官、检察官一样, 源于近代新式法学教育。律师在法律地位上与法官和检察官对等, 并对二者予以牵制, 是一种独立的自由职业, 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理想追求。
论国际政治与国际法的互动
吴云龙
2011, 28(5): 77-82.
摘要
(
278
)
PDF
(1286KB) (
2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国际政治和国际法历来是两个紧密联系的领域。理论研究上, 两者彼此互动且深刻影响;国际实践中, 双方互为制约又相辅相成。它们的交叉和结合共同推动着国际社会的进步。国际法的诞生源于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的实践, 国际政治侧重于国家间政治关系、政治活动的探讨, 国际法则重点分析国家交往的法律规范。
刑事和解的人本法律理念分析
姜小卉, 张箭
2011, 28(5): 83-85.
摘要
(
247
)
PDF
(1267KB) (
2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 刑事和解已在部分地区试点适用。刑事和解制度契合了我国以人为本的法律思想, 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法律领域的具体运用。同时刑事和解决不能姑息和纵容犯罪, 刑事和解的适用应该具有法律的有限性, 刑事和解应当与以人为本的法律思想相协调、相统一。
武汉学研究
二十世纪中国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论略
涂文学, 李卫东
2011, 28(5): 86-92.
摘要
(
283
)
PDF
(1295KB) (
2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运动发轫于晚清, 经过百余年的艰苦建设和曲折发展, 至20世纪末中国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中国城市化的主要内容是一个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现代经济活动的推动作用最大。在20世纪前期, 中国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来自商业贸易的发展, 到了20世纪中后期, 城市发展的动力则主要来自于工业化的推动。伴随城市化进程, 20世纪中国城市发展日益现代化。城市现代化的内容十分丰富,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城市有机体的形成和城市功能的复合化。
《续汉口丛谈》价值析论
宋传银
2011, 28(5): 93-98.
摘要
(
357
)
PDF
(1347KB) (
2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续汉口丛谈》是王葆心所辑录的一部武汉地方史著作, 它广征博引, 汇集文献中有关武汉的资料, 还有一部分是作者的亲历见闻, 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该书在搜求史料的基础上, 依据史料考订史实, 进行学术研究, 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但书中与武汉无关的记载相对较多, 引述文献时存在引用原文不够严谨等缺陷。
教育学研究
中国近代私立大学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历史考察
兰军
2011, 28(5): 99-103.
摘要
(
251
)
PDF
(1275KB) (
2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近代私立大学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多种方式营造出办学的多样化格局。其办学体现出以下特点:海外投资是经费筹措的主渠道, 外籍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主要构成部分, 积极邀请国际知名学者进行短期访问和讲学, 鼓励教师和学生出国交流以及推行教学语言国际化等。中国近代私立大学开展的国际合作办学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 弥补了国家高等教育的短缺, 促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其办学举措对当今民办高校办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新史学"与近代的中国教育史研究——(1901—1936年)
郑刚
2011, 28(5): 104-108.
摘要
(
227
)
PDF
(1275KB) (
3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世纪上半叶, 应时而生的“新史学”和中国教育史研究都经历了辉煌的发展阶段。作为专门史的中国教育史研究充分吸收了母体学科——历史学科在教育史观、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史料观等方面所提供的丰富养料。“新史学”的发展推动了中国教育史研究的进程, 促进了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建设。
大众媒体与大众文化对西方媒体素养教育发展的影响
李廷军
2011, 28(5): 109-112.
摘要
(
287
)
PDF
(1851KB) (
2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于媒体形态在媒体素养教育形式上的“风向标”作用, 大众文化在媒体素养教育价值取向上的“晴雨表”作用, 西方媒体素养教育在深度上经历了从“抵制媒体→认同媒体→思辨、解读媒体→赋权媒体”这样一个不断深化的轨迹。其对我国媒体素养教育的重要启示是:构建媒体素养教育的技能向度、文化向度和多维向度, 促进其向超越保护主义取向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