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投稿指南
编委会
书刊订购
栏目建设
English
期刊社主页
扫一扫,欢迎关注本刊公众号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系统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审稿系统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全年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服务
下载排行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本期目录
2021年 第4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1-04-15
上一期
下一期
目 录
《江汉学术》2021年第2期目录
《江汉学术》编辑部
2021, 40(2): 2-4.
摘要
(
208
)
PDF
(1302KB) (
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社会学
农村内生发展研究的理论转向、命题与挑战
章志敏,张文明
2021, 40(2): 5-15.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21.02.001
摘要
(
441
)
PDF
(1481KB) (
1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面对日益加剧的全球农村发展困境,在理论的反思批判中内生发展日益成为重要的突破视角。在分析单位上由国家向地方的转变,以及对外生发展的批判而引发的由内生到新内生的概念演化促成农村内生发展的理论建构。农村内生发展的核心观点为:由地方主体性形成的发展过程能够产生满足地方居民多样需求的发展结果。具体理论命题包括:第一,农村内生发展的形成需要地方与超地方因素的共同作用;第二,内生发展的农村在发展进程中呈现出地方主导的关系结构;第三,内生发展能够满足农村居民的多样需求;第四,内生发展确立农村(地方)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持续存在。目前,农村内生发展面临着理论的可检验性和预测性存疑等方面的困境。对此,加强理论基础构建,扩大学术交流等将是重要的突破方向。
我国养老服务劳动力供给的宏观影响因素分析
丁雪萌,孙 健
2021, 40(2): 16-23.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21.02.002
摘要
(
243
)
PDF
(1544KB) (
1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我国机构养老护理人员供给数量与结构化矛盾日益突出,未来机构养老护理人员的缺口规模也将持续扩大。因此,有效解决养老护理人员的供需矛盾将是未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以1996—2017年机构养老护理员为研究对象,多角度定量分析其供给的宏观环境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人口、经济以及社会因素对机构养老护理员供给的长期静态影响;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与协整分析,检验其序列是否平稳且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进而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各种因素对机构养老护理员供给的短期动态影响;利用状态空间模型综合分析不同时期人口、经济与社会各因素对其供给水平的影响程度与趋势变化。研究发现:人口、经济以及社会因素与机构养老护理员供给间存在长期与短期关系,三者对机构养老护理员供给的影响虽然存在时变性,但其最终均趋于平缓,因此机构养老护理员的供给处于一个长期稳定的变化阶段。基于养老护理员供给现状,从微宏观角度出发,可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养老护理人员队伍提出政策建议。
扶贫治理现代化与国外减贫研究的进展和热点
郑瑞强,高 驰
2021, 40(2): 24-34.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21.02.003
摘要
(
587
)
PDF
(1468KB) (
2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实现扶贫治理现代化需要不断汲取全球减贫经验。选择2014—2018年SCI-EXPANDED、SSCI、A&HCI检索数据库中的减贫研究文献,运用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的词频、文献共被引和突现性等分析手段,可发现近五年国外减贫研究主要涵盖贫困认知、均衡增长、衡量指标、社会支持、慈善协同等五大领域,研究热点聚焦“经济增长—减贫—不平等”的三角关系,“健康干预”逐步成为研究前沿。借鉴多维减贫、生命周期减贫和空间减贫理念,可从认知转变、重心转移、均衡发展、产业融合、注重参与、科学评估、系统思维等方面探讨国外减贫研究成果对推进我国减贫事业发展的启示。
管理 经济
大数据视域下公共决策模式之转变:经验、数据与统合
马 桑,张苑漫
2021, 40(2): 35-42.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21.02.004
摘要
(
329
)
PDF
(1439KB) (
1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传统的公共决策受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的制约,强调经验决策。大数据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公共决策的响应机制和决策市场上各主体的行为结构。利用大数据可以提升政府的科学决策水平,实现更好的资源配置。然而,公共决策不仅需要工具理性,亦不可废弛价值判断。经验是否科学可以依据数据来检视,价值是否正当则需要内隐性知识来辨别。因此,理想的公共决策模式是在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的基础上,将传统的经验决策嵌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背景下进行流程再造和决策优化的“统合决策模式”。这既是高效配置资源的公共决策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感知、多元共治的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纵向兼任高管、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基于不同股权结构下的研究
王建琼,林宝专,文旭松
2021, 40(2): 43-52.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21.02.005
摘要
(
357
)
PDF
(1422KB) (
3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2012—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我们实证研究了内部控制、纵向兼任高管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纵向兼任高管和内部控制作为企业治理的两种形式,均能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且纵向兼任高管在内部控制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过程中充当补充机制,即股东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较弱时可通过委派高管来发挥治理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纵向兼任高管、内部控制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在不同股权结构下存在显著差异,股权制衡程度越大,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 的提升作用越强,纵向兼任高管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作用越弱,纵向兼任高管对内部控制薄弱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作用越弱。
教育部名栏_现当代诗学研究
“亦东亦西”:论张枣诗歌渊源的一种情形
彭英龙
2021, 40(2): 53-61.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21.02.006
摘要
(
311
)
PDF
(1445KB) (
1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张枣的创作堪称“中西合璧”。张枣研究中一种常见的错误是,把一些可能同时具有中西渊源的因素,只归结为对传统的继承或改写。事实上,张枣诗作里的许多意象、主题、手法都属于钱锺书所说的“亦东亦西”的情形,即在中西诗歌中都存在先例。这其中,至少包含三类例子:燕子与鹤等鸟类意象、家谱及精神谱系主题、“幽会”书写。可以说,张枣诗歌的“中西合璧”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其创作试图对中西诗歌中的“异质性”因素进行“熔接”,二是其创作又往往是对中西诗歌中相通因素的“续写”。
浪人形象·女性气质·死亡冥思——象征派诗人诗歌的“颓废”趋向与读者批评
田 源
2021, 40(2): 62-71.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21.02.007
摘要
(
263
)
PDF
(1417KB) (
2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20—1930 年代象征派诗人诗歌蕴含感官式“颓废”趋向,它们几乎成为了现代读者的阐释焦点。通过对民国报刊史料的搜集整理,发现象征派诗人在读者批评文献中大多被描摹为浪人形象,飘荡无依的足迹,触发苍凉悲苦的人世感慨,形成压抑、彷徨、落魄的“颓废”感受,抚今追古让感伤心绪获得一丝慰藉,然而今非昔比的巨大落差强化了落寞的氛围。由此滋生的女性刺激,引发“颓废”的官能颤动,阴柔嬗变的女性气质与“颓废”的审美意识不谋而合。苦闷矛盾的刺激效应,加剧“颓废”的神经分裂,酒泪与死亡的深层“颓废”产物逐渐生成,诗人们借此获得暂时的麻痹与宁静。象征派诗人诗歌的“颓废”趋向,既接受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又受制于昏暗的国家现实,历史语境与人生经历契合,生成读者批评的“颓废”审美风格。
法律专栏_法治中国建设的新视域与新话语
司法信息公开的时代回响:缘起、实践与策略
王 群
2021, 40(2): 72-80.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21.02.008
摘要
(
168
)
PDF
(1459KB) (
1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司法信息公开助益公民司法监督权落实,是实现国家司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是扩大司法程序正义进而提升司法裁判公众认同感的重要举措。时下,我国司法信息公开多方联动态势凸显、程序性与实质性并重、同信息技术紧密关联,司法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部分公众和司法机关对司法信息公开的认识和能力滞后,司法信息实质公开不够、司法信息公开不及时、选择性信息公开、信息公开无反馈和考核监督不完善等问题的出现严重制约了司法信息公 开工作的纵深发展。鉴于此,有必要深化相关主体对司法信息公开的认识,推动司法信息实质公开,建构以“知情权”为本位的司法信息公开;优化司法信息公开的管理机制,全面加强对司法信息公开的顶层制度设计。
行政诉讼中法院审理无意义案件的可裁判性研究
张洪新
2021, 40(2): 81-87.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21.02.009
摘要
(
239
)
PDF
(1375KB) (
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行政诉讼的进行过程中,包括撤诉在内的各种行为都可能使得案件没有进一步审理的必要和意义。对于没有审理必要或者审理意义的案件,人民法院应该考虑何种因素,我国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从维护司法权威和保障行政诉讼目的实现的角度,法院应该区分两种不同类型的审理无意义案件,即案件所涉议题本身变得没有意义或个人利害关系没有意义但所涉议题本身仍然存在。如果是议题本身没有审理意义,由于司法权力得以运作的前提消灭,此时法院必须将案件予以驳回。在个人利害关系变得没有审理意义的情况下,如果案件所涉及的议题仍然有裁判的需要,此时该案件是否仍然具有可裁判性,法院必须将案件及时裁判的迫切需要、对司法权威的不利影响以及现有司法资源有效利用等审议性因素纳入考量范围。
警察云取证与公民隐私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以司法判例和相关学说为考察对象
高荣林
2021, 40(2): 88-95.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21.02.010
摘要
(
249
)
PDF
(1383KB) (
3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美国,由于“第三方理论”的存在,当云用户接受云服务时,其也将承担隐私信息可能被云服务商使用或披露给警察或第三人的风险。因此,云用户的隐私无法得到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的保护。为了弥补以上缺憾,保护云用户的隐私权,美国颁布了电子隐私保护法案,该法案限制警方或政府执法人员迫使网络服务商向政府提供其存储的用户信息;限制网络服务商自愿向政府和非政府人员提供其存储的用户信息。为了论证云用户的隐私权,美国学界又提出了:电子邮件理论,即将公民接受云服务视为接受电子邮件服务;承租人理论,即将云服务看作是第三方提供的“保管箱”服务;封闭的容器理论,即将云服务商提供的存储空间看作是背包、公文包、行李箱等“封闭的容器”。云用户对以上“电子邮件、保管箱和封闭的容器”都应该享有合理的隐私权。市场发展理论认为,保护云用户的隐私促进云经济的快速发展。
哲学专题_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形态理论探微——信念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
陈宣明
2021, 40(2): 96-103.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21.02.011
摘要
(
283
)
PDF
(1383KB) (
2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马克思认为,文化本身是信念活动与实践活动相统一的一种实践信念形态。因全部社会生活本质上是物质生产活动的,文化形态的信念力量及其实践形式都是物质生产的自然产物,即是物质生产活动的主客观关系的一种折射,故文化形态具有信念性和实践性有机统一的根本属性。信念活动与实践活动的辩证关联机制(规律)决定着文化形态的运行和发展,在此基本机制的作用下,基于多样化地面对世界的一般文化形态的逐步形成是文化形态发展的必然趋势。
哲 学
从训诂到义理:《老子》“自然”之基本问题辨析
宋德刚
2021, 40(2): 104-112.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21.02.012
摘要
(
355
)
PDF
(1418KB) (
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前学界对《老子》的“自然”研究得非常细致和丰富,但是有一些基本问题仍需要辨析。首先,有学者将“自然”之“自”解释为“始”,“自然”是“始然”。而在先秦时期很难说“自”有“始”义。“自然”之“自”不应理解为“始”,而应理解为“自己”。其次,学界的主流观点是将“自然”解释为“自己如此”。更严谨地说,“自然”应指具有正面价值性的“自己如此”,而非一切存在状态。但是这种正面价值性不应从“然”之“许”义入手,而应返回文本、语境之中。最后,针对五例“自然”的指向对象,有学者认为其指向万物、百姓,有学者则认为指向对象是多元的。“自然”应当指向万物、百姓、天地、圣人、道、德,并可进行一定的分类。其中,“万物—百姓之自然”与“天地—圣人之自然”共同表征现象世界中的存在者之“自然”,“道—德之自然”表征形上世界与现象世界的本质性关联,“人与世界之自然”表征世界的整体性存在以及人在世界中的安顿。
教 育
儿童教育中身体之动的压制与解放
宋 岭
2021, 40(2): 113-120.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21.02.013
摘要
(
163
)
PDF
(1373KB) (
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儿童的身体及其自由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一直未得到真正的释放与解放,现实中仍然存在着诸多控制、排斥甚至规训儿童身体运动和活动的教育现象。这种静听式的教育是对儿童探索、建造和互动天性的磨灭,是身心二元认识论在教育中的残留。“动”是儿童生命的彰显,是儿童与世界互动、认识世界和自我的基本方式。具身认知科学也发现,身体感知觉运动等不仅是身体生理健康的基础,更与儿童大脑和认知、能力与情感等方面的发展不可分割。因此,儿童教育应适当融合育智和育 体,开展更多具身化的课程活动,而且要开放儿童的感知觉世界,让儿童在真实的身体体验、活动和运动中成长,在与周遭的人、事、物的真实互动中认识世界、建构自我。
协同教育中家校微信互动时空的特性研究
赵钱森,石 艳
2021, 40(2): 121-128.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21.02.014
摘要
(
193
)
PDF
(1395KB) (
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现代信息化社会里家庭与学校普遍运用微信进行互动,微信在现代家校互动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愈发显著。家校微信互动的时空具有“符号言说”“脱域”“在场”的特性,家校微信互动通过网络的“符号言说”,促使家长和教师能够体验到网络时空的便捷;家校微信的“脱域”特性让家庭与学校时空边界相互融合,给彼此的现实生活带来焦虑;家校微信“在场”的时空内频繁出现“点赞”的策略,显示了教师在网络时空内对家长行动的权力规训。家校微信互动应以学校为主导,强化网络虚拟时空中的教育功能,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引导家长理性参与微信互动;应以网络与现实互动相结合,回归家校合作的育人本质。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