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4年 第33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4-12-15
    目录
    《江汉学术》2014年第6期目录
    《江汉学术》编辑部
    2014, 33(6):  2-4. 
    摘要 ( 262 )   PDF (480KB) ( 1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专题_人口与经济研究
    生育率转变与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口经济效应评估———以四川省为例
    李德山,张淑英
    2014, 33(6):  5-13. 
    摘要 ( 398 )   PDF (2007KB) ( 2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育率的变化引起人口再生产的变化,进而影响人口的规模和结构的变动,最终会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形成重大影响。因此,准确评估生育率转变与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口经济效应,对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战略”极为重要。利用人口—经济动态均衡模型,通过情景模仿可研究由计划生育政策所引发的四川省人口生育率急剧转变所带来的人口经济效应。研究发现:1982—2011年间,四川省生育率的快速下降为经济起飞和迅速增长创造了积极的条件。如果没有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四川省人口规模将比有计划生育条件下多出1635—4020万人,这对资本快速积累、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力负担减轻以及GDP的增长是极为不利的;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人口结构变动对四川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为突出,比无计划生育条件下(比较方案一)多贡献了2.76%。但同时,由“低生育陷阱”所带来的人口老龄化风险、人口结构风险,将对四川省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与中国经济升级版
    陈捷
    2014, 33(6):  14-21. 
    摘要 ( 264 )   PDF (1791KB) ( 2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与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加速相伴随。在人口老龄化前期,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四十多年,得益于第一次人口红利。而从2030年开始,人口红利视窗即将关闭,我国在中等收入阶段进入加速老龄化时期,这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的影响。由于人口结构变迁的不可逆性,只有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才可能实现富裕与老龄化的同步,解决“未富先老”问题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失去廉价劳动力优势的中国经济要保持增长必须着眼于人力资本投资,升级人口红利,从而促进经济升级,而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和制度改革等方式又能填补人口红利消失所产生的增长缺口。因此,“人口红利升级”和“经济结构升级”同步螺旋式升级,两者相互促进,成为后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增长动力。
    教育
    论教师的教育信仰:价值、结构及生成机制
    田友谊,张书
    2014, 33(6):  22-28. 
    摘要 ( 250 )   PDF (1549KB) ( 3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教师“教育信仰”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对教育本质、教育活动、教育价值等深度教育问题的本真追求,是对教育应然价值、教育理想的皈依和对教育事业的极度热爱,是超越了教育实践本性、内化为教育行为的心理状态和精神诉求,是外在行为与内在精神的双重超越。教育信仰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专业发展的标志、专业成熟的体现。教育信仰的现实运作与实现,是教师的教育理性、教育情感、教育意志与教育行为的有机统一。教师教育信仰的生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是需要的认同、信仰的内化与心理的整合的完整统一。其中,需要的认同是教育信仰生成的重要根基,信仰的内化是教育信仰生成的动力,心理的整合则是教育信仰生成的内在机理。
    民国福建社会“代际流动”研究——以清寒学生大学奖学金获得者群体为研究对象
    颜志文
    2014, 33(6):  29-96. 
    摘要 ( 304 )   PDF (1648KB) ( 1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民国福建清寒学生大学奖学金获得者群体进行典型性研究,我们可以发现:首先获奖学生父辈或在他们青少年时已去世,或是失业,或是从事低声望的职业,即都属于社会底层人士。而获奖学生从事的职业或是属于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或是属于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即都属于社会的中上阶层。换言之,民国福建社会存在剧烈的“代际流动”。政府设立大学奖学金则在获奖学生向社会上层流动中扮演关键角色,获奖学生通过海外留学成功实现向社会上层流动。其次教会中学设立奖学金为获奖学生向社会上层流动提供平台,即基督教会对民国福建社会“代际流动”起推动作用。
    教育部名栏_现当代诗学研究
    1990年代以来台湾数字诗的发展与美感生成
    郑慧如
    2014, 33(6):  37-46. 
    摘要 ( 270 )   PDF (2493KB) ( 3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1986年出现类程序语言的诗作,数字环境改变了解严后的台湾当代诗,而使得互动、制动、多向、多媒体、非平面、多重叙述的创作方式,大幅冲击了以平面出版、单纯文字构筑的文学环境,形成20世纪末备受瞩目的文化现象。从文字到图像与影音,从单一媒体到多媒体,从单一文本到超文本,从作者往读者的单向灌输到作者与读者间的多重互动,数字语境下的台湾当代诗在文字与非文字、意象与意义之外,引逗出令人反思的情意姿态。数字语境之于台湾当代诗,呈显激发创作动力、扬掀传播媒体的革命、活化读者与作者之间的管道,而未曾背离纯文字书写的文化论述。同时,做为工具的数字元素,在人为的发扬蹈厉之初,从试图摆脱单文本、纯文字、纸面传媒的当代诗发展背景,建构各种超文本、多媒体、多向性的作品,而使得文字与图像的依违关系由显而隐,无意间碰触意义释放、意象表现等问题。以超文本文学下的台湾当代诗发展为主,可描述1990年代以来,台湾当代诗在数字语境下的发展概况以及数字文学论述的建构;以网路社群中拈取苏绍连的数字创作为例,可探入台湾当代诗因传播媒介转变而开启的创作实验与诗艺格局。
    从商禽之梦看台湾新诗的跨领域现象——基于左右脑与语言、非语言的关系
    白灵
    2014, 33(6):  47-54. 
    摘要 ( 278 )   PDF (2353KB) ( 1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商禽之梦说起,可借助左右脑功能的不对称性和科学酶反应中的活化能观点,讨论1980年代前后开始的台湾新诗之跨领域趋势和发展,并对拉康幻象公式中的障碍观重予解释,继而讨论诗之作者、作品、读者之间的关系。诗的声光化、影像化、数字化,乃至全方位化、庶民化,是诗在“跨领域年代”中所有艺术皆朝向右脑化、无框化、无界限化、非辖域化方向运动的一显著现象,也正是后现代实践的必然趋势,是使诗深入一般读者与其共鸣并使读者“可逆参与”成为作者的重要路径。
    现代诗中隐喻、转喻与意象产生的关系
    简政珍
    2014, 33(6):  55-65. 
    摘要 ( 409 )   PDF (1595KB) ( 1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们试图尝试延续现代语言学家雅各布森对隐喻与转喻的诠释,进一步探讨隐喻、转喻与意象产生的关系。传统(包括雅各布森)将明喻与隐喻归于同一类,实际上明喻倾向意象的相似,而隐喻的趣味则是彼此的相异。一方面,对比与相异让隐喻翻转理念;另一方面,从相异引发相似的联想是隐喻意象诗趣之所在。相较于隐喻大都基于“发明”,转喻大都基于“发现”,但“发现”经常是更大的“发明”。时间性的接续促成意象的环炼,空间性的接续牵引意象的比邻。“语意的比邻”所产生的意象经常是叙述的逸轨。由于词语与意象必然经由选择与接续而产生,所以大部分诗的意象是隐喻与转喻互动的结果。
    美学_生活美学研究(笔谈)
    重审“超越美学的美学”
    [德]沃尔夫冈·韦尔施(文),张蕴艳(译)
    2014, 33(6):  66-68. 
    摘要 ( 250 )   PDF (1632KB) ( 1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主持人语:目前,“生活美学”已经成为了全球的最新美学思潮,国际美学界在拓展美学疆域的基本路数上是一致的。德国美学家沃尔夫冈·韦尔施所做的工作是呼吁美学回到日常生活,并将这种美学称之为“超越美学的美学”,也就是超逾“以艺术为中心”的美学。在波兰举办的第18届世界美学大会上,当韦尔施重提“超越美学的美学”话题之时,却得到了美国环境美学家阿诺德·伯林特的反驳,但伯林特要求美学走向环境与韦尔施主张美学回到生活其实是殊途同归的。然而,生活美学并不像艺术哲学和环境美学那样是由西方美学家提出并占据了主导的美学思潮。东西方美学家几乎共时性地提出了“生活美学”的理念,而且,中国美学传统自本生根地就是“生活美学”传统。 刘悦笛邀请国际美学协会前任主席柯提斯·卡特主编的《生活美学:东方与西方》英文文集,就致力于在全球范围之内、在东西互动之间来共同推动生活美学的进展。刘悦笛指出生活美学是东西方异曲同工创造出来的,它有着东西方两种哲思资源,但也面临着挑战,需要加以积极应对。赵强进而指出,晚明时期生活美学的要义就在于以“受用清福”为旨归的生活观念的生成,以营构艺术化、优雅化的日常生活情境、增进世俗日常生活的快乐为旨趣。
    在东西文化间共建“全球生活美学”
    刘悦笛
    2014, 33(6):  69-72. 
    摘要 ( 281 )   PDF (1682KB) ( 1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物、生活与艺术——晚明生活美学的观念、趣味与表征
    赵强
    2014, 33(6):  73-76. 
    摘要 ( 294 )   PDF (1606KB) ( 1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法律
    台湾地区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界定程序及其争论
    欧阳君君,杨国永
    2014, 33(6):  77-82. 
    摘要 ( 302 )   PDF (1606KB) ( 1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经过持续的修法与改革,我国台湾地区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界定程序不断完善,但依旧存在不少争议。具体表现为土地使用计划中公众缺乏实质性参与,土地征收中被征收人陈述意见权保护不周;事业认定机制不完善,即事业认定主体与需用土地人有角色合一之嫌疑,以及事业认定程序的规定过于简陋;法院在土地征收纠纷案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实践证明法院在公共利益的界定中的贡献十分有限。大陆地区的土地(管理)制度与台湾地区虽然存在差别,但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界定程序却呈现较大的相似性,其中存在的问题也较为类似且更加突出。为此,大陆地区应以行政过程论为基础建构公共利益界定程序,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制度与发挥法院的司法救济功能;改革征收程序,保护被征地人陈述意见的权利、完善事业认定程序、改革土地审批程序。
    地方税收保障:制度实践与政策建议
    邓嵘
    2014, 33(6):  83-90. 
    摘要 ( 273 )   PDF (1559KB) ( 1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保障地方税收收入、加强征管力度,全国多地政府在总结税收征管实践和过往文件规定之基础上,制定地方性税收保障规范的行动已成趋势。尽管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税收保障实践活动已经多年,但其中的理论探讨与对策研究却屈指可数,且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扩宽理论、开阔思路和完善政策成为必要。税收保障是突破财税收入的迫切需要,也是规范税收秩序的必然手段,更是保障纳税人税权的客观要求。历史的规律性与必然性,使得各地的税收保障规范在名称、内容、目的宗旨上具有很大的趋同性,相应的地方税收保障制度在实践理念、实践主体和实践内容上也保持了高度的统一。不过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完善,这些措施应当包括:考核实施主体落实税收保障的责任,国地税进行实质联合避免重复实施,提高涉税信息收集、传递、交换和利用的能力,严格税收执法、规范税务行政裁量权等。
    专题_刘醒龙小说中的方言研究
    刘醒龙《圣天门口》的方言书写艺术
    周建民,杨曼华
    2014, 33(6):  91-99. 
    摘要 ( 242 )   PDF (1659KB) ( 1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刘醒龙以方言为母语的母语意识非常强烈,并将这种意识通过自觉不自觉的方言书写物化在他的创作中。其长篇小说《圣天门口》在方言运用上就很有特色。小说中的方言书写不时点缀出独特地域的鲜明标记与乡土色彩,用方言描绘的颇具特色的地域自然环境、劳动生活场景与民俗文化画卷,让读者真切感受特定地域人们的独特认知方式,及其蕴含的文化意蕴。同时将方言本身作为地域认同标记和乡情密码进行描写,以助小说的叙事进展。作家在小说中用方言表现故事演进的地域环境,描绘原生原态的风俗画图,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群像,充当提高效果的表达材料,体现沁透骨髓的母语意识,使整部小说在语言风格上颇具鄂东和武汉的地域特色。而且为了提高表达效果,他运用随文直接加注和借助上下文描写的方法,帮助读者消解方言有可能造成的阅读障碍。
    用方言朝圣——刘醒龙创作的语言维度
    但红光
    2014, 33(6):  100-104. 
    摘要 ( 285 )   PDF (1539KB) ( 1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刘醒龙创作有着浓烈的“圣地”情结,在其不同阶段的创作中,“圣地”所对应的空间并不完全相同。方言,作为“圣地”空间的言说方式被一同“圣化”,贯串了其创作的各个阶段,且因“圣”的不同而各具特色:初期作家用古奥、生僻的名词性方言指称大别山区古老神秘的风物,深具楚文化神奇、怪诞的巫风特色;第二阶段,作家用明白晓畅的方言书写民间圣贤和底层日常生活;第三阶段,作家通过方言与韵文结合来凸显仁善的圣贤文化空间。在方言“圣化”之外,作家对乡村风物和艺术种类也一并作出了高下区分,突出了民间和本土的清雅与脱俗,并将其“方言化”。从本质上讲,刘醒龙的“圣”实为对普通话所代表的流行文化霸权的挑战,是他力图纠正社会浮华,试图回归高贵、优雅、经典的传统文化的一种努力。
    经济
    新型乡村社区中心村空间最优布局研究
    崔许锋,蒋月华
    2014, 33(6):  105-109. 
    摘要 ( 236 )   PDF (1946KB) ( 1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构建新型乡村社区、实现农村发展是中国城镇化的重要路径之一。构建空间最优布局模型,可为中心村空间布局选择提供方法支撑,实现中心村空间选址的最优化。可根据中心村基本内涵建立科学的中心村空间最优布局综合评价体系,基于综合评价方法和Dijkstra算法,构建居民点综合评价模型和最短路径模型。以鄂西南M镇为例,以调研数据为依据,采用居民点综合评价模型和最短路径模型对居民点进行计量分析,可得出各评价单元中心村综合评价指数,通过比较评价指数从而筛选出最优的中心村布局,实现中心村的科学选址。研究结果表明居民点综合评价模型和最短路径模型的在中心村空间最优布局的选择上具有有效性。中心村居民点综合评价模型是中心村内涵的数量化表达,以图论法寻求最优空间区位,提高了中心村选址决策的科学性,对于城镇化进程的中心村科学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出口贸易与省域TFP空间维度分析
    胡贤旭,周春林
    2014, 33(6):  110-117. 
    摘要 ( 315 )   PDF (1608KB) ( 1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为衡量一国科技进步的重要指标,全要素生产率的高低决定着一国生产率水平的先进与落后。在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如何利用开放倒逼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成为一项较为紧迫的任务。为此,我们运用面板DEAMalmquist指数法可以测算出2002—2011年我国29个省份(含自治区、直辖市)全要素生产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SPDM),实证分析出口贸易、基础设施等对我国省域全要素生产率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经研究发现,我国省域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即出口贸易、基础设施等经济活动通过影响本省TFP,并通过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将其作用传递和迭加到邻近省域全要素生产率上,基础设施对我国省域全要素存在较为显著的负向关系,出口依存度、出口贸易及FDI对我国省域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哲学
    自由意志是虚幻的吗?——神经科学的视角与哲学反思
    马兰
    2014, 33(6):  118-123. 
    摘要 ( 372 )   PDF (1540KB) ( 1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神经科学的实验为我们展示了作为虚幻的自由意志的一个方面,该实验认为在脑中非意识的机械过程条件下,精神功能完全能得到解释,这说明我们的行为不是在我们的自由意志控制之中,并且我们的精神状态对行为的产生没有任何因果作用,不是自由意志形成了人的意图与外在的行为。但同时,反驳自由意志虚幻论的观点仍然存在。神经科学实验条件下的赞成与反对自由意志虚幻论的不同观点显示了自由意志是否虚幻仍然是一个开放性的观点,虽然,实证的神经科学为人类展现了科技的各种可能性,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甚至是思维方式,但科学实验提供的事实并不能解决任何专属于哲学领域的概念和意义问题。
    论梁启超的“自由观”及其可能的盲区——以《论自由》与《新民说》为核心的考察
    陈浩
    2014, 33(6):  124-130. 
    摘要 ( 337 )   PDF (1633KB) ( 1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梁启超是近代向中国引介西方自由概念的重要人物。他最初受社会达尔文主义影响,将自由等同于强权者的为所欲为与放纵。但是不久之后他对于自由概念的理解就发生变化,指出自由必须是人人共享的价值,强调“人人自由”的重要。而梁启超所理解的“自由”是一个内涵异常丰富的概念。它既指法律保障下的自我选择,也是“真正自我”与个性的展现;它同时还包含民主的意涵,最后它还意指团体自由尤其是国家的独立自主。梁启超对于这些不同意涵之间可能存在的张力甚至矛盾并没有清晰的认知,他在无意识中似乎认为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能够比较容易达致一种和谐与平衡的状态,在这方面可以说他过于乐观。尤其是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大背景下,梁启超理解中的这一盲区可能在实践中造成对自由概念本身的歪曲。
    2014年总目次
    《江汉学术》2014年总目次
    《江汉学术》编辑部
    2014, 33(6):  131-136. 
    摘要 ( 231 )   PDF (1331KB) ( 1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江汉大学特聘洛夫为荣誉驻校诗人仪式暨洛夫诗歌品读会
    江汉大学特聘洛夫为荣誉驻校诗人仪式暨洛夫诗歌品读会
    《江汉学术》编辑部
    2014, 33(6):  137-138. 
    摘要 ( 226 )   PDF (1106KB) ( 1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