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4年 第33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4-10-15
    目录
    《江汉学术》2014年第5期目录
    《江汉学术》编辑部
    2014, 33(5):  2-4. 
    摘要 ( 317 )   PDF (470KB) ( 1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经济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国际博弈及对中国的启示
    樊元,周巍
    2014, 33(5):  5-12. 
    摘要 ( 317 )   PDF (1668KB) ( 1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低碳经济”作为21世纪出现的新名词,涉及到了经济、政治、科技、环保等诸多领域。各国围绕低碳经济在相关领域的博弈错综复杂,利益集团的形成在所难免。然而,利益诉求的重叠也使得合作的必要性同时存在,如何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框架实现双赢关系到我们的生存环境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谋求公平的国际话语权等一系列问题,值得分析和探讨。围绕“低碳经济”所牵涉到的各种因素,将其中一些关键影响因素抽取出来,建立静态博弈模型和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发达国家群体和发展中国家群体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利益趋同与分歧,可找到博弈收敛的稳定均衡点,得出发达国家群体和发展中国家群体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实现最优的博弈结果这一结论。同时,博弈结果表明,切实有效的法律框架以避免“免费乘车者”是促成合作有效的基础,这些将对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给予有益的启示。
    基金家族造星策略有效性与主体识别研究——基于明星基金与晨星基金经验数据的比较
    王晓晖
    2014, 33(5):  13-18. 
    摘要 ( 235 )   PDF (1410KB) ( 1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2007—2013年国内主动型股票类基金中明星基金与晨星基金相关数据,通过建立检验明星绩效对家族资金流动影响的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和考察明星绩效概率与家族特征关系的Logit模型,可实证检验基金家族造星策略的有效性和对家族造星主体进行识别。研究发现,家族造星策略所产生的明星绩效对基金家族新资金流入能产生溢出效应,即明星基金和晨星基金不仅会为自身吸引更多资金流入,而且还会为其所在的同一基金家族中其他成员基金带来新资金流入,这说明家族造星策略对扩大家族资金规模和提升基金家族市场竞争力显著有效;基金间绩效标准差高、基金数量多且尚无明星绩效的基金家族更可能会主动追逐家族造星策略;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以晨星基金作为评价体系的现实基金市场中家族造星策略有效性和造星家族主体识别特征表现的尤为显著。
    专题_大都市(城市)圈与新型城镇化研究
    做大城市: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位战略——以武汉市生态文明建设为例
    杨卫东
    2014, 33(5):  19-26. 
    摘要 ( 250 )   PDF (1471KB) ( 1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城市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并不完全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城市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上佳区域。对区位优势明显、环境承载力强的地区,应把做大、做好城市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位战略。做大武汉必须调整既定的国土空间规划,改变现有的限制性规定,突出超特大城市特点,围绕国家中心城市的要求布局。我国长期奉行的限制大城市发展战略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大城市与“城市病”没有正相关关系,只要我们能真正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快产业升级,以良好的产业结构来统摄城市人口的规模化增长,同时真正解决户籍管制问题,实事求是地制定不同地区的城市发展规划,我们就有可能根治中国的城市病,使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
    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发展与政府政策
    刘生
    2014, 33(5):  27-33. 
    摘要 ( 280 )   PDF (1570KB) ( 1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及城镇化发展是在政府作用下发生的。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分权决定了地方政府根据各地方不同的资源禀赋采取不同的经济支持计划,导致了不同时期产业结构及城镇化发展的差异。研究表明,随着与中央政府关系的调整,在以1978年及1994年改革为分界点的不同时期,地方政府适应性地采取了不同政策,导致我国产业结构及城镇化水平发生了相应的变动。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及就业比重作为经济结构的度量指标,对1952年—2012年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验证了理论假说。因此,中央政府应当及时进行深入的财政体制改革,调整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使其政策有益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城镇化健康发展。
    现代物流与新型城镇化协调性评价——基于辽宁1985—2012年数据的实证研究
    徐春祥,韩召龙
    2014, 33(5):  34-40. 
    摘要 ( 344 )   PDF (1436KB) ( 1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城镇化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社会现象、经济现象之一,包含着社会、经济生活等诸多内容,作为未来我国经济增长新的引擎,推进新型城镇化成为扩大内需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抓手。现代物流业是融合了运输、仓储等行业的复合型产业,其发展状况也是衡量产业结构优化与否的重要标志。现代物流与新型城镇化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城镇化的发展提升了物流业水平,城镇化的发展也需要物流系统的有力支撑,两者的协调性直接影响到各自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发挥。通过利用模糊数学中隶属度函数的概念、因子分析方法和STATA统计分析软件,构建现代物流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现代物流与新型城镇化之间协调度的评价模型,结合1985—2012年辽宁物流及城镇化发展数据,进而对两者间的协调性进行综合评价,并给予相应的政策建议。
    教育部名栏_现当代诗学研究
    注释出历史的缺失——“国际风格”、现代主义与西川诗歌里的世界文学
    [美]柯夏智(文),江承志(译)
    2014, 33(5):  41-50. 
    摘要 ( 453 )   PDF (1753KB) ( 1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阅读诗歌以及中国诗歌也许能够帮助理解或解决现代主义和世界文学本身固有的矛盾。如果文学现代主义确如艾略特·温伯格所言,倾向于发现从前未予关注的作品,并以“国际风格”无明显地域性的普遍主义为显著特征,那么用非西方语言创作的所谓现代主义诗歌并非代表着在西方文化逻辑驱动下对地方文化的消除,而是代表着当地文化重新发掘各自自我的过去以应对西方伦理及美学。20世纪80年代,中国当代诗人西川以“后朦胧”抒情诗人姿态步入诗坛,后来发展到以散文诗形式持续探究古文化奥秘。通过细读西川诗文,可以探索现代主义确定性特征的方方面面,并将它们彼此联系;可考查在文学研究、尤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世界文学理论流派;最后,将西川诗与中西美学的双重关系为参照,可探究翻译其诗的特别之处。
    河流抒情,史诗焦虑与1980年代水缘诗学
    [美]米家路(文),赵凡(译)
    2014, 33(5):  51-59. 
    摘要 ( 391 )   PDF (1411KB) ( 1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1980年代的十年间,中国大陆的文学、艺术、电影、政治书写经历了一场河流话语的大爆发,这股“河流热”既记录了1980年代社会、文化、美学,以及政治征候与创伤,更彰显了后毛泽东时代民族理想主义冲动的社会—文化想象。这股“奔向大河“的冲动与书写尤其激励我们去追问与此相关的一连串问题。为了阐明这些问题,笔者提出“水缘诗学”(poeticsofnavigation)作为一种分析性概念来考察在海子、骆一禾及昌耀的抒情诗中对于民族河流认识学上的建构。与其把河流的景观仅仅视为象征物或待破译的文本,毋宁凸显河景的动态表现,以在窥探其隐藏于对民族河景重绘的史诗冲动。构成这一独特“大河漫游奇景”(excursivescenario)的实质在于运用过度抒情的热望来创造史诗,借由河流的幻想性形象,重绘后毛泽东时代的空间及地缘政治的民族身份。因此,他们所赞美的河与水的疗法以及神话诗性的力量,构成了1980年代的文化乌托邦主义的真正内容与欲求达成的深切焦虑。
    专栏_文化管理与文化创新研究
    我国文化产业会展评估战略研究
    洪振强
    2014, 33(5):  60-68. 
    摘要 ( 257 )   PDF (1394KB) ( 1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文化产业会展评估是一项促进我国文化产业会展健康、良性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实施文化产业会展评估,在总结国内外会展评估之经验的同时,需要把握三个基本问题:一是坚持文化产业会展要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政治相一致这一个大方向;二是要明确文化产业会展评估具有促进文化产业会展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双重目的;三是文化产业会展评估要与会展业和文化产业的高端发展趋向相一致。文化产业会展评估含括数量评估、质量评估和效果评估,其关键是要制定富有科学性、专业性和可操作性的评估指标体系,其前提是要获得能反映文化产业会展全貌的真实而有效的资料。此外,要建设好文化产业会展评估主体,实施规范、有效的评估步骤,确保评估工作的公平、公正。
    农民工城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探析
    任珺,王为理
    2014, 33(5):  69-75. 
    摘要 ( 246 )   PDF (1485KB) ( 1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当前农民工群体在城市社会结构中,仍处于明显弱势地位,文化生活极度贫乏。传统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模式未能很好解决农民工群体的文化需求问题,产生了明显的供需矛盾。农民工城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内容设计,必须要兼顾目标消费群体的特点及公共文化物品的特性。供给模式则必须充分考虑供给链上提供者、生产者和消费者这三者构建的制度关系和良好的互动过程。改变传统公共行政体系为主要特征的供给方式,寻求新的治理机制并依此完善制度设计,是解决有效供给问题的关键。在公共文化产品提供者与生产者之间建立激励及约束机制,确定契约安排的界限与条件、服务质量及绩效评估的标准;在消费者与公共文化产品生产者之间建立公共选择机制及需求反应机制,使生产者对变化的公共文化需求及其特定群体的消费偏好有及时反应;供给过程建立PD-CA质量监督系统,确保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政治
    论传统民本的两个面向:德化之道与统治之策
    林红
    2014, 33(5):  76-82. 
    摘要 ( 256 )   PDF (1384KB) ( 1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民本主义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它的基本理念是将清明政治的希望寄于明君圣主,使其在施政中以人民之忧乐为优先考虑,以人民的福祉为政治的目标。这一理念使得民本成为古代政治思想中最具积极意义的内容。但是,由于传统民本实际上是王权政治与儒家学说相互需要、相互融合的产物,所以它既要服务于王权政治的专制统治,又不得不因为儒家价值的输入而带上尊君轻民的道德主义虚幻色彩。民本主义依附于君主政体而生,它与近现代民主思想之间的接轨十分困难。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政府治理
    张旭
    2014, 33(5):  83-91. 
    摘要 ( 329 )   PDF (1399KB) ( 1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社会资本和政府治理是当今学术界的两个重要概念,属于两个不同的范式,从内涵界定上看,两者存在着相互依存的正相关关系。社会资本在政府治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可以减少公共行政成本、加大公民和政府的互动力度、培养官民的互相信任以及培育公民社会等。良好的政府治理有利于社会资本进一步发展。良好的政府治理,体现着政府和社会的互动合作及公共权力的共享,催生合作、信任、规范等理念。从软实力的角度来审视社会资本,政府在社会资本建构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整合社会资本,着力培育现代意义上的社会资本;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转变公共行政理念,改革公共服务方式,重新界定政府的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以制度和法制建设为契机,构建法治型政府;打造诚信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以及通过发展公民社会、公共领域,培育公民品德来培育公共精神。
    语言
    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语言学效应研究
    王春辉
    2014, 33(5):  92-100. 
    摘要 ( 352 )   PDF (1491KB) ( 1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之一,当代中国更是人类历史上第三次城市化浪潮的主力军。城市化是一个有着人口统计、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维度的进程。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城市化进程使城市方言和乡村方言这一对立体的交融和竞争更加凸显了,它们的关系呈现出了转向城市方言、转向乡村方言、二者势均力敌以及互相妥协产生新的变体等多样性。村民身份向市民身份转化的过程,也是人们的身份认同重新构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语码选择和语言使用也在经历着或巨或小的转变,而移民者的认同期望、当地居民的接受态度以及家庭等因素则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而对于城市化是会有利于语言/方言的多样性还是会给它带来破坏的争论还在持续着,人们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给出更确切的答案。
    同语的双重指称及其实现:从语言哲学到体验哲学
    范振强
    2014, 33(5):  101-107. 
    摘要 ( 364 )   PDF (1529KB) ( 1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指称问题在语言哲学中具有基础性和根本性地位,它所关注的基本问题是语词如何与对象相关。同语“N1 is N2”的N2 具有双重指称,它既可以指称其本身而获得字面意义,也可以指称以其自身作为原型成员的临时范畴,这就需要语言哲学的指称理论对其进行合理的解释,但以客观主义哲学为基础的描述指称论和历史因果指称论在解释双重指称现象方面力不从心。塞尔的意向性理论则是从客观主义哲学到体验哲学的过渡,在体验哲学的框架内,结合认知主体的体验和认知因素,可找到诠释同语双重指称的实现及其意指关系调整的复杂性和动态性的有效路径。研究表明,人类凭借自己的身体与世界互动,形成了各种原型范畴知识网络,原型和临时范畴的构建就是双重指称现象存在的经验基础。同时,人类具有随身而来,且经后天强化的转喻能力,这可以视为双重指称的实现和第二级意义调整的具身基础。
    社会学
    同妻群体的虚拟互动实践研究
    刘冬,唐魁玉
    2014, 33(5):  108-116. 
    摘要 ( 341 )   PDF (1427KB) ( 1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使用,为同妻这一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地域、文化等原因无法进行群体间社会互动的特殊文化群体提供了一个必要的交流平台和场域,因而虚拟互动对于同妻群体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以网络同妻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人类学中虚拟田野调查的方法,通过参与观察和结构性访谈对同妻群体的虚拟互动过程进行描述分析,认为同妻群体因情感亲和与寻求社会支持等原因进入虚拟互动场域之中,通过同妻与客户端、同妻与同妻志愿者、同妻与其他同妻等不同类型的交谈互动,不断质疑“我是谁”,倾诉自己的痛苦感受,不断反思自身,重建自我的存在价值和生活意义,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建构“自我”与“他者”的边界。虚拟互动实践促进了同妻群体对其自身身份的确立和认同,为从虚拟社会工作的层面合理地疏导同妻问题,提升同妻生活质量提供了有益的现实基础。
    历史
    西汉中后期的禅让思想探析——兼论所谓“王莽篡汉”
    袁青
    2014, 33(5):  117-121. 
    摘要 ( 357 )   PDF (1368KB) ( 3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西汉中后期有一股浓厚的禅让思潮,它是以董仲舒的“阴阳灾异说”和“王者受命说”为理论基础的,因而与先秦“禅位于贤”的禅让思潮有所区别。通过考察西汉中后期的禅让思潮,我们对于相关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也有了新的认识:汉哀帝对于禅让的态度表明他深谙权谋之术,绝非昏君;所谓的“王莽篡汉”不过是顺应了西汉中后期的禅让思潮,并且当时得到了很多人的拥护,只是由于王莽即位后所进行的一系列不切实际的政治改革失败,从而使得传统史家将其永远钉在耻辱柱上。
    开封犹太人被同化过程中的掌教问题
    马锋,丁雨婷
    2014, 33(5):  122-128. 
    摘要 ( 512 )   PDF (1447KB) ( 3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为开封犹太社团的重要成员和犹太教传承的首要参与者,掌教是探究开封犹太人同化进程的重要线索。由于社会和历史等诸多原因,开封犹太社团中熟悉犹太教经典教义和希伯来语的人越来越少,犹太教的传承逐渐集中于掌教等少部分人之中。掌教对犹太教的传承在很大程度上减缓了开封犹太人被同化的进程。但是掌教作为开封犹太社团的一部分,随着社团被同化程度的加深,掌教自身对犹太教也越来越陌生。这极不利于犹太教信仰在开封犹太人中的传承。最后一任掌教离世后,开封犹太人的犹太教信仰便彻底瓦解,开封犹太社团也迅速融入到中国社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