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3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0-08-28
    目录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目录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2020, 37(4):  2-3. 
    摘要 ( 178 )   PDF (420KB) ( 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MAIN CONTENTS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2020, 37(4):  4-4. 
    摘要 ( 156 )   PDF (166KB) ( 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法学研究
    我国《民法典》的宪法价值
    宁凯惠
    2020, 37(4):  5-14.  doi:10.16387/j.cnki.42-1867/c.2020.04.001
    摘要 ( 356 )   PDF (1319KB) ( 3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宪法和民法作为两个不同的法律部门,彼此之间的交互影响、相互补充、互相促进日益频繁、密切、强烈。民法的宪法化趋势和宪法的民法化、普通部门法化趋势越来越凸显。在这种双重趋势推动下,基于民法、宪法的本质属性,我国《民法典》和宪法之间必然存在价值的通约性、同构性。《民法典》规定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规定“绿色原则”,规定“优良家风”“家庭美德” “家庭文明建设”,必将细化和促进宪法制度和宪法基本国策。《民法典》专设人格权编、增设居住权,必将细化和促进宪法公民基本权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宪法之后又写进并融入《民法典》,《民法典》不仅全面深度体现了宪法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也对宪法的价值增添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智能技术革命与法治秩序转型— —从传统法治到智能法治
    石少剑
    2020, 37(4):  15-30.  doi:10.16387/j.cnki.42-1867/c.2020.04.002
    摘要 ( 230 )   PDF (2010KB) ( 2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当前,智能技术发展带来的公法秩序变革主要包括:权力体系重构:大数据、算法技术发展、社交媒体权力扩张与传媒监管体系变革,Cambridge Analytica事件、政党化公司与选举代议制度变革;权利与权力边界的重构:金融科技发展与金融科技、社会信用监管体系变革,巨型平台公司及其监管制度变革。智能技术发展带来的私法秩序变革主要包括:野蛮生长的互联网金融、P2P爆雷潮与个人信息、隐私权、财产权保护制度变革;算法智能推送、 “信息茧房”、 “娱乐至死”与个人信息获取、消费选择权保护制度变革。智能技术革命背景下法治社会转型 — —从传统法治到智能法治,主要包括:法律价值体系转型(数据代码算法正义、风险技术控制、注重义务与安全);法律主体及法律关系体系转型(新型主体与复杂化关系);法律行为及法律救济体系转型(复合性行为与预防性救济);智能技术革命时代法治秩序转型需建立智能法治系统:建模系统+功能分区 — —公共信息流 通+个人信息保护 — —系统控制+社会整合。
    社会治理研究
    共议协商:乡村资源环境冲突化解机制与创新— —基于善治的协商机制探索与实践
    熊小青
    2020, 37(4):  31-40.  doi:10.16387/j.cnki.42-1867/c.2020.04.003
    摘要 ( 258 )   PDF (1313KB) ( 1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善治为目标的乡村治理创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共议协商是实现乡村善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党的十九大提出, “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最大公约数”。基于农村资源环境冲突治理而言,农民资源环境权益受损、农民在治理中失语等是冲突的诱因,究其根源却是资源环境管控专断思维所致。因此,要化解资源环境冲突,就必须从资源环境治理出发,积极推进资源环境治理的多元化,使乡村治理的不同主体能自主平等、自由地参与到共议协商的活动中。为此需要在维护农民资源环境权益、畅通维权渠道、完善补偿政策和应急机制等方面,切实提升农民在其中的话语权,确立起共议协商的治理机制,最终在乡村资源环境冲突化解中实践乡村善治。
    结构功能视角下国家治理效度比较研究— —以中美应对COVID-19为例
    施家伦,赖冠儒
    2020, 37(4):  41-52.  doi:10.16387/j.cnki.42-1867/c.2020.04.004
    摘要 ( 212 )   PDF (1324KB) ( 2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国际卫生组织建议各国在面对COVID-19时应发挥四项功能。透过结构功能 论类型化中国和美国的治理体系,可以发现造成两国在应对疫情时差异的制度性因素。从国家结构与政党制度的差异来看,单一制与合作型政党制度更有利初期的遏制政策(Containment),包含指令下达、地方执行且实时处理,避免其他各省的医疗体系崩溃,以有利后续减灾政策(Mitigation)的推动,各省得以调度医疗和人力资源以支持武汉重灾区,贯彻应收尽收原则;政党的特性,民主集中制发挥了确保指令下达的效度以及调动社会积极性的两项优势;主流价值观亦产生差异,以社群为基础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有利隔离政策的贯彻,并保障了弱势的医疗权益,确保疫情的控制。
    新冠疫情下的城市社区之治
    张楠楠,徐晓军
    2020, 37(4):  53-62.  doi:10.16387/j.cnki.42-1867/c.2020.04.005
    摘要 ( 190 )   PDF (1306KB) ( 2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冠疫情初期社区防控行动迟缓暴露出我国城市社区参与不足、力量薄弱的 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制逐渐从以往的“单位制”转向“社区制”,尝试走出全能主义国家模式。但在单位制路径依赖和国家强化基层控制的双重影响下,传统单位制并未完全退场,而是通过渗透、吸纳等方式隐性延续,从而形成了中国现行城市社会治理实质上的单位制与社区制并行的模式。 “单位制”的隐性延续,使居民、单位、社区三者间的协调机制紊乱、力量分化,社区治理合力难以形成。因此,国家控制力和社区 自治力作为决定社会治理形态的关键因素,未来还将在中国的城市持续并行。在社区自治力不足的情况下,如何适当地调整好国家的控制力度,培育社区自治力的适度成长,促进单位制与社区制的良性合作,成为后疫情时代提升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关键。
    经济理论与实践
    政策工具视角下中国精准扶贫政策文本量化分析
    何玲玲,付秋梅
    2020, 37(4):  63-77.  doi:10.16387/j.cnki.42-1867/c.2020.04.006
    摘要 ( 220 )   PDF (1684KB) ( 1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精准扶贫政策工具作为实现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政策预期目 标的有效途径,在进行政策文本分析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梳理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发展历程和政策工具应用情况,为转承的乡村振兴研究提供支撑。基于 2015—2019年 111份精准扶贫国家政策文件,构建X政策工具维度、Y扶贫领域维度、Z扶贫价值链维度的三维分析框架进行政策文本分析。结果表明:精准扶贫政策体系基本完成,呈现立体网状结构;政策工具运用重心向能力建设型工具转移,但命令型工具仍使用过溢,自愿性工具严重不足;在扶贫各领域方面,精准扶贫政策工具结构分布不均,社会保障领域响应最多;脱贫致富是精准扶贫政策的首要目标,而公平正义则是根本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在精准扶贫乃至转承的乡村振兴政策实施和政策工具应用上的对策和建议。
    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与中心城市建设
    林永然
    2020, 37(4):  78-85.  doi:10.16387/j.cnki.42-1867/c.2020.04.007
    摘要 ( 452 )   PDF (1293KB) ( 1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新时代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十八大以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显现出区域政策精准化、城市接轨融合普遍化以及区域协作平台多元化等特征,这表明我国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在不断增强。然而,现阶段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也面临着协作渠道不畅、机制不健全等挑战。随着中心城市在集聚生产要素、推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强,新时代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应当注重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促进市场一体化、建立协作平台、提高对中心城市发展的政策倾斜力度、打造现代化都市圈以及推动区域文化资源共同保护和开发等举措,发挥中心城市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钢铁出口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
    姚爱萍,张 豆
    2020, 37(4):  86-96.  doi:10.16387/j.cnki.42-1867/c.2020.04.008
    摘要 ( 174 )   PDF (1450KB) ( 1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2008—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59个国家与10个非“一带一路”沿线中国钢铁出口最大贸易伙伴国的数据,实证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钢铁出口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一带一路”倡议有效地促进了中国钢铁出口贸易的发展,中国钢铁出口更偏好于经济发展水平高、与中国地理距离近、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质量高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邻国效应则对于中国钢铁出口贸易影响不明显。基于实证结论提出促进中国钢铁出口贸易发展相关政策建议。
    教育学研究
    防治学生学术不端:美国高校的两种路径、差异及其启示
    刘爱生
    2020, 37(4):  97-106.  doi:10.16387/j.cnki.42-1867/c.2020.04.009
    摘要 ( 187 )   PDF (1316KB) ( 1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美国高校在防治学生学术不端上存在两种路径:一是实施荣誉制度,二是依 靠规章条例。这两种路径都源于美国社会文化中的荣誉准则,都以控制大学生行为、营造相互信任的校园氛围为共同宗旨,但在学术不端问题的理解和防治策略上存在差异。前者把学术不端视为一个发展性和教育性的问题,解决的核心在于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后者把学术不端视为一个惩戒性的问题,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通过正当程序惩治“冒犯者”。这两种路径在防治学术不端上各有优缺点,但究竟哪一种路径具有更好的防治效果,当前并无定论。然而,无论哪一种路径,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术不端的问题。鉴于此,美国高校开始尝试转换防治思路,即从“如何制止学生学术不端”转为“如何确保学生学习”。我国高校在防治学生学术不端问题上,应重视学术不端的危害、扩大学术不端的外延、规范学术不端的处理程序、转变防治学术不端的思路,以及系统地看待学术不端问题。
    超越型领导理论对学校管理的启示
    吴 璇,孔凡哲
    2020, 37(4):  107-114.  doi:10.16387/j.cnki.42-1867/c.2020.04.010
    摘要 ( 225 )   PDF (1346KB) ( 1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当前,我国中小学学校管理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科层制运用在学校 组织中的局限,以及新时期学校领导者面临的挑战等等,超越型领导理论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新的思路。超越型领导是一种基于贡献的交换关系,领导者需发展合作者的超越型动机,即为他人做事的动机和贡献的动机。超越型领导者不仅要领导他人和组织,更要领导自我,最终达到自我领导、他人领导和组织领导的高度统一。基于超越型领导理论,学校管理可从组织关系入手,发展贡献型合作关系,打造学校利益共同体,也可着眼于领导者个体,提升校长的自我领导力、他人领导力和组织领导力,最终走向超越型校长。
    新时代中国价值对外网络传播的双重逻辑
    王玉龙
    2020, 37(4):  115-124.  doi:10.16387/j.cnki.42-1867/c.2020.04.011
    摘要 ( 169 )   PDF (1317KB) ( 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利用网络媒介推动中国价值对外传播是新 时代的必然要求。实现新时代中国价值有效对外网络传播,需理清其所存在的“危” “机”双重逻辑。一方面,网络传播具有碎片化、去中心化、把关弱化、群体极化等属性,导致新时代中国价值对外网络传播中的理解、选择、引领、认同之“危”;另一方面,互联网为我国对外传播方式从“平面式”向“立体化”的转变,内容从“硬”到“软”的转换,效果从“单向”到 “双向”的变换提供了新时机、新机理、新机遇。实现化“危”为“机”,需创新表达,从自说自话到同频共振;更新理念,从单面提示到双面提示;拓展信道,从只顾其一到统筹兼顾;设置议程,从被动跟随到主动引领。
    英文摘要
    Abstracts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2020, 37(4):  125-128. 
    摘要 ( 131 )   PDF (691KB) ( 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