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废名,朱英诞.新诗讲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 朱英诞.冬叶冬花集[M].北京:文津出版社,1994. [3] 朱英诞.仙藻集·小园集——朱英诞诗集[M].台北: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1. [4] 朱英诞.大时代的小人物[M].台北: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1. [5] 朱英诞.梅花依旧——一个“大时代的小人物”的自传[J].陈均,校订.新文学史料,2007(4). [6] 陈萃芬.朱英诞生平与创作[J].诗评人,2008(总九). [7] 何炳棣.少年时代的朱英诞[J].诗评人,2008(总九). [8] 陈启智.深思厚爱刻骨铭心——记我的四姑父朱仁健先生[J].诗评人,2008(总九). [9] 废名.林庚和朱英诞的新诗[M]//废名.论新诗及其他.陈子善,编订.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10]徐守忠.朱英诞先生的诗[J].诗评人,2008(总九). [11]陈学祖.含蓄蕴藉之美的发现:现代诗人的唐宋诗词观[J].江汉论坛,2010(8). [12]彭金山,刘振华.美丽的沉默与时代的错位——论现代诗人朱英诞《冬叶冬花集》的艺术价值与历史命运[J].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2). [13]向明.重见埋没的辉煌——发现朱英诞和他的《冬叶冬花集》[J].诗评人,2008(总九). [14]蔡庆生.妙在不明言——朱英诞诗歌欣赏[J].诗评人,2008(9). [15]陈芝国.抗战时期北京诗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192. [16]陈芝国.朱英诞诗歌:古典与现代互涉的美学[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9(1). [17]张桃洲.古典与现代之辨:新诗的第三条道路——以1940年代沦陷区诗人为中心[J].社会科学研究,2010(1). [18]陈萃芬,陈均.关于诗人朱英诞[J].新文学史料,2007(4). [19]陈均.废名圈、晚唐诗及另类现代性——从朱英诞诗中国诗中国新诗中的传统与现代[J].诗评人,2008(总九). [20]眉睫.新发现的一封废名佚信——兼评废名的老北大讲义[J].诗评人,2006(3). [21]眉睫.记住诗人朱英诞——喜读《新诗评论》第六辑,[J].诗评人,2008(总九). [22]杨继辉.夜行人如最轻的风——读朱英诞诗集《冬叶冬花集》[J].诗评人,2008(总九). [23]吴晓东.中国沦陷区文学大系:诗歌卷导言[M]//钱理群.中国沦陷区文学大系.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13. [24]程光炜.处在转折期的70年代诗歌——70年代卷导言[M]//百年中国新诗史略:《中国新诗总系》导言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37. [25]废名.《小园集》序[M]//朱英诞.冬叶冬花集.北京:文津出版社,199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