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24年 第4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4-04-15
    上一期   
    目 录
    《江汉学术》2024年第2期目录
    《江汉学术》编辑部
    2024, 43(2):  2-4. 
    摘要 ( 32 )   PDF (1156KB) ( 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经济管理
    广义员工福利与企业创新水平的关系及其作用路径
    马有才,李 彤
    2024, 43(2):  5-16.  doi:10.16388/j.cnki.cn42-1843/c.2024.02.001
    摘要 ( 51 )   PDF (1311KB) ( 1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企业迫切需要提升创新能力来增强自身绩效,企业人力资本的价值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此,以2014—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非货币性、货币性广义员工福利与企业创新水平的关系。研究发现: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社会保险缴费均与企业创新水平显著正相关;股权制衡度仅正向调节了社会保险缴费对企业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而产品市场竞争均正向调节了员工持股计划与社会保险缴费对企业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其中,员工持股计划主要通过提高内部控制质量、缓解融资约束来提升企业创新水平,而社会保险缴费会加剧融资约束进而抑制企业创新,更多地是通过加强员工培训来提升企业创新水平。此外,员工持股计划与社会保险缴费存在互补效应,二者协同促进企业创新,并且非国有企业下广义员工福利对企业创新水平的激励效果更好。
    机器人外观拟人化水平对顾客接受意愿的影响——基于不同服务场景的实证分析
    李永诚,王 倩
    2024, 43(2):  16-24.  doi:10.16388/j.cnki.cn42-1843/c.2024.02.002
    摘要 ( 40 )   PDF (1440KB) ( 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机器人外观拟人化水平影响顾客接受意愿,但服务场景不同,其影响和作用机制也不同。 通过深度访谈和三项实验研究发现,外观拟人化水平对顾客接受意愿的影响,在不同服务场景中具有显著异质性。在公共场景下,外观拟人化水平正向影响顾客的接受意愿,身份认同和胜任能力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个人场景下,外观拟人化水平对顾客接受意愿的影响呈倒U型,感知恐惧在其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在理论上丰富拓展了机器人外观拟人化效应和作用机制,在实践中可为机器人设计与应用提供对策建议。
    异质性产业集聚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
    李梦娜,杨 喜
    2024, 43(2):  25-36.  doi:10.16388/j.cnki.cn42-1843/c.2024.02.003
    摘要 ( 51 )   PDF (1561KB) ( 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2003—2020年30个省(市)的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并利用面板门槛模型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异质性产业集聚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非线性影响和动态效应。结果显示:2003—2020年间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均值小幅度下降且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整体上呈现东部、西部、东北和中部递减的分布规律;制造业集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均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表现出单门槛效应,随着阈值区间的提高,制造业集聚的负向影响呈逐渐减弱的趋势,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负向影响会转变为正向影响;制造业集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冲击整体表现出“负—正—负”的特征,而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冲击则是先正后负。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中国粮食安全评价
    唐 赛,孙 宁
    2024, 43(2):  37-44.  doi:10.16388/j.cnki.cn42-1843/c.2024.02.004
    摘要 ( 57 )   PDF (1481KB) ( 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我国耕地面积比例较低和密集人口粮食需求量较大的背景下,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如何客观准确地评价我国粮食安全水平,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对于高水平保障新时期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三大主粮之一的玉米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在大食物观多元化视角下通过BP神经网络模型对玉米的供给和需求进行有效预测。为此,我们首先选取总产量、播种面积、期末库存、进口量、人口总量、消费量、出口量、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总生产成本、亩利润和收购价格指数等12个指标,构建了由供给安全、需求安全、经济安全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得出其中权重最大指标作为警情代理指标,并通过BP神经网络模型遴选输入与输出指标,反复训练得到与现实情况拟合度最高的结果。通过结果的判断,对其产量进行预测,为粮食安全预警、为政府政策匹配奠定理论基础。
    外卖服务麦当劳化:表征、生成机制及多元治理
    徐京波,赵 欣
    2024, 43(2):  45-57.  doi:10.16388/j.cnki.cn42-1843/c.2024.02.005
    摘要 ( 40 )   PDF (1282KB) ( 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需求多样化的出现,外卖服务作为一种数字社会的衍生品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基于田野调查的定性研究可以发现,外卖服务在快速发展中呈现高效率、可计算性、可控制与可预测的麦当劳化特性,其麦当劳化特性是分工专业化、科技驱动、利益导向和科层管理共同形塑的结果。在资本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外卖服务麦当劳化不断深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餐饮行业的快速发展,但在实践中也衍生出外卖骑手“非人性化”、社会不稳定性因素增加、健康风险与环境公害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基于此,应加快构建多主体的协同治理体系,加强对骑手交通违法行为和平台企业的双重监管,促进外卖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社会学
    地方政府医养结合政策网络结构特征与优化——基于2014—2022年省级政府政策文本
    李文军,许馨予
    2024, 43(2):  58-68.  doi:10.16388/j.cnki.cn42-1843/c.2024.02.006
    摘要 ( 42 )   PDF (2999KB) ( 1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推进医养结合是优化老年健康和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举措,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和满意度的重要途径。通过Ucinet6.0软件构建二模网络和一模网络,对各地区进行整体网络分析以及政策工具的个体中心网络分析,以探索不同阶段地方政府医养结合政策所形成的区域性整体政策网络结构和特征以及不同阶段政策工具使用网络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级政府医养结合政策呈现以强制性工具为主,混合型工具为辅,自愿性工具不断弱化;省级政府间联系逐年下降;政策网络中心不唯一,网络权力地位不唯一;部分省级医养结合政策后期调整和创新力度不足;“家庭与社区”占据不同阶段的网络中心位置;政策工具的网络权力地位呈现阶段性特征。因此,为了优化我国医养结合政策,可以增加自愿性政策工具的使用,提高政策工具使用均衡程度;以政策促合作,形成区域间医养资源联动;加强地方医养结合的长期性政策体系建设。
    人口空间分布视域下的“胡焕庸线”的悖论问题
    程前昌
    2024, 43(2):  69-82.  doi:10.16388/j.cnki.cn42-1843/c.2024.02.007
    摘要 ( 68 )   PDF (1298KB) ( 2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全新的研究视角出发,在对“胡焕庸线”产生的历史背景、选用的数据方法以及现实影 响进行全面解读的基础上,实证研究并详细解答了“胡焕庸线”的悖论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胡焕庸线”不是中国唯一的人口分界线,也不是等密度线,其空间人口密度并不具有连续性。针对这些具体的悖论问题,可从“胡焕庸线”的划分标准、比较视角以及学科性质等方面综合探讨事实的成因,并对“胡焕庸线”做出进一步的思考,客观看待“胡焕庸线”与中国人口空间分布的对应关系。
    社会治理语境中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路径选择
    张 莉,吴 翔
    2024, 43(2):  83-90.  doi:10.16388/j.cnki.cn42-1843/c.2024.02.008
    摘要 ( 27 )   PDF (1471KB) ( 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不仅是心理学领域的课题,更是社会治理或公共管理的重要课题,“健康服务”与“社会治理”并举的双线建设,是健康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平安社会的重要举措。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以全体公众的健康心态为核心,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和社会推动力,但在实践服务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政策指导性和执行联动性、服务机制前中后段措施的有效性、人群覆盖面和内容多样性、平台支持度和资源可及性、队伍专业性和社会参与度、群众认知度和自身调适力等瓶颈均有待进一步解决和提升。可从抓紧顶层设计、重构组织架构、优化机制保障、扩充覆盖人群、实现多元供给、加强阵地建设、促进资源平衡、丰富治理主体、构建协同格局、革新心理观念、提升调适能力等方面予以联动,以促进社会各方共同为社会心理服务的善治贡献力量。
    教育部名栏_现当代诗学研究
    “我们自身内的外来者”——论多多海外诗歌的“双重外在性”
    崔 春
    2024, 43(2):  91-97.  doi:10.16388/j.cnki.cn42-1843/c.2024.02.009
    摘要 ( 30 )   PDF (1348KB) ( 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流散者所特有的双重经验或双重视域使得流散文学具有“双重外在性”的美学特征,它是游牧的、去中心的、对位的。具体以多多的海外创作为例,可知其“外位性”视角主要表现为一种与声音和韵律有关的音乐性结构,其表现已不再是传统的“被归化”的协调,而是相互矛盾的“背离”。总体而言,这种由多行诗节和单行诗节组合而成的彼此“背离”的结构频现于多多1990年代的诗歌创作,几乎成为他流散写作的一个特色。即便是在诗节对比并不明显的作品之中,或者同一诗节内部,极具反差的声调转换也构成了离心式的要素,不仅带来了文学形式的创新,更是对传统与现代、记忆与现实、原乡与异域、民族与世界等一系列二元对立向度与思维模式的超越。
    现代诗晦涩成因的隐喻认知阐释
    李心释
    2024, 43(2):  98-108.  doi:10.16388/j.cnki.cn42-1843/c.2024.02.010
    摘要 ( 37 )   PDF (1269KB) ( 1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认知语言学、修辞学和哲学研究对隐喻的重新认识,表明诗歌语言的晦涩与语言的隐喻认知特性息息相关。古典诗与现代诗里的隐喻类型不同,前者为修饰型,后者为认知型,现代诗语的晦涩程度也比古代诗语更为突出。现代诗中晦涩的程度差别有客观与主观成因,隐喻与转喻的函数关系表现为客观因素,作者与读者则是造成晦涩的主观因素。在符号学上,词语—事物、能指—所指的对应关系发生偏离越大,在认知上造成的难度与晦涩的程度就会越大。隐喻类的艺术表现手法也与晦涩现象相关,晦涩程度完全可以做到与特定的审美趣味相适应。
    法律专栏_法治中国建设的新视域与新话语
    我国预重整制度建构的程序贯通路径
    范志勇
    2024, 43(2):  109-117.  doi:10.16388/j.cnki.cn42-1843/c.2024.02.011
    摘要 ( 49 )   PDF (1341KB) ( 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预重整旨在整合庭外重组与重整程序的优势,其价值目标的实现有赖于采取程序贯通的认知视角。考察预重整制度的起源与目标,借鉴域外通行的预重整规则,我国应当建构贯通庭外重组与司法重整程序的预重整制度,而非当前地方实践探索的预重整司法程序,后者模糊了预重整与重整的边界,架空了重整制度的价值,不利于预重整制度功能的发挥。在程序贯通路径下确立的预重整规范,应当包括完全预重整与部分预重整,明确预重整中的信息披露标准,使预重整中的重整准备工作成果尽量得到法院在重整程序中审查的机会。预重整中的辅助机构不应具备破产管理人的法律地位,但基于提升预重整与后续重整工作质效的考虑,立法应强化辅助机关向重整中管理人的转化。
    环境法典编纂中“提取公因式”立法技术适用性及限度
    周一博
    2024, 43(2):  118-128.  doi:10.16388/j.cnki.cn42-1843/c.2024.02.012
    摘要 ( 20 )   PDF (1336KB) ( 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总分结构”的结果导向下,提取公因式立法技术迎合了改善当前环境法自身体系性问题以及“适度化”环境法典的体系格局的迫切期待,从而形成了价值上的迷思。提取公因式作为从数学中援引的方法,必然受制于其数学逻辑,并继承其局限性。提取公因式的功能本质是恒等变形,作为技术结果的公因式具有既定的正当性、天然的固定性、客观的独立性,无益于环境法典这一法律改革的目的。法律通过语句来表达规范意义,这决定了提取公因式的应用离不开对法律文本的分析。具有任意性、线性等特征的环境法律文本区别于具有独立意义的数理符号,同时环境法律文本中不完整法条、代词的使用以及非语言因素等语境也无法被纳入因式集合作为拟提取公因式的对象。通过分析这一技术的合目的性,最终得出提取公因式立法技术无法满足环境法典编纂的目的和价值需要。
    上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