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投稿指南
编委会
书刊订购
栏目建设
English
期刊社主页
扫一扫,欢迎关注本刊公众号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系统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审稿系统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全年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服务
下载排行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本期目录
2021年 第4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1-08-15
上一期
下一期
目 录
《江汉学术》2021年第4期目录
《江汉学术》编辑部
2021, 40(4): 2-4.
摘要
(
215
)
PDF
(1191KB) (
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教 育
向体制内卷:疫情风险对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影响
刘成斌,张晏郡
2021, 40(4): 5-13.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21.04.001
摘要
(
669
)
PDF
(1290KB) (
5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严重影响,就业形势愈发严峻。通过对深圳市368位大学生的问卷分析发现,新冠疫情下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具有明显向体制内卷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就业关键因素向稳定性内卷;单位选择向体制内卷。通过研究分析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内卷原因,可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国家应增强对中小企业、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扩大公务员、事业单位的招考规模,增加应届高校毕业生专项岗位的数量;国有企业应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扩大录用高校毕业生规模;高校应加强大学生职业选择教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弱化对“铁饭碗”的过分追捧;大学生自身应树立多维度的竞争意识和多元的自我实现精神。
农村留守儿童性侵害的预防教育策略与干预路径
冯 元
2021, 40(4): 14-22.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210120.004
摘要
(
516
)
PDF
(1322KB) (
5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党的十九大将儿童保护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纳入国家行动议题,意味着国家将着力防治严重危害儿童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和权益的性侵害问题。从国际经验和国内政策导向来看,儿童性侵害防治的首要策略是预防。在此背景下,从儿童性侵害一般防治视角深入探讨农村留守儿童性侵害预防教育议题极有意义。在整合Jones团队“整合性系统模型”和Finkelho“r 四先决条件 模型”的理论内核前提下,建构了以儿童和性侵犯者之间“侵犯关系”为基点并融合我国文化传统的“整合性解释模型”用以解释我国儿童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性侵害的社会成因。基于生态系统和“差序格局”视角,构建了以儿童和(潜在)儿童性侵犯者为双圆心的“双线多层”儿童性侵害预防教育和干预网络模型,并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性侵害提出相应的预防教育策略和方法。
社 会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70年:向度、限度与创新
张国磊,黄六招
2021, 40(4): 23-33.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210120.002
摘要
(
459
)
PDF
(1892KB) (
4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有效”,不仅是新时代党和国家“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的制度设计要求,也是回应城乡社会各种诉求的政策实施目标。基于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70年来中国 基层社会治理研究的内容分析,可以发现:既有研究呈现出从宏观的理论建构到微观的个案分析、从内涵解释到多维度拓展、从抽象化主题论述到具体化逻辑演进的总体向度。虽然从城市到农村,再到城乡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日渐完善,但也存在一定的限度:过于关注政府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对基层民众的主体责任意识的培育,使得基层社会治理陷入“内卷化”困境。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取向主要从治理理念、治理过程、治理规则与治理方法四个维度进行“全过程”变革,以期推动基层社会走向“政社合作共治”之道。
中国公共危机治理模式的发展演变与变革取向——基于应急管理体系发展史的考察
张玉磊
2021, 40(4): 34-43.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21.04.004
摘要
(
846
)
PDF
(1310KB) (
3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应急管理体系发展史的考察,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国公共危机治理模式的发展演变与 变革取向。学界主要从应急管理体系的宏观视角、应急管理体制的视角、应急管理机制的视角,对中国应急管理体系的演变历程展开研究。具体来讲,建国后中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逐步升级的四个阶段:以政府为主体、分类管理、单灾种的应急管理体系;由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牵头协调的应急管理体系;以“一案三制”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以大部制、综合化为导向的应急管理体系。与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综合化是中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变革取向,主要体现在:应急管理理念方面树立以人为本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应急管理体制方面建立以应急管理部为核心的综合性管理架构;应急管理机制方面强化统分结合的综合协调机制;应急管理法治方面完善以应急管理法律规章为基础的制度保障。
经 济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下的财政风险——以“养老金入市”最优化投资组合配置为考察视角
孙 健,王 君
2021, 40(4): 44-53.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21.04.005
摘要
(
337
)
PDF
(1559KB) (
2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构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模型,比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市前后的收支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风险最小化条件下的最优投资收益率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池的扩大效应,可以探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下引致的财政风险,并为扩大基金规模、优化最优投资组合配置提出改进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 养老金入市对缩小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有效,可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2046 年收支缺口缩小效应约为2053645.49亿元,且呈逐年增强趋势,2048年时高达2563966.30亿元。2.高养老基金投资收益率可以缩小缺口规模,化解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的困境,缓解我国财政愈发严重的支付压力,最优投资收益率下财政负担减轻规模由2046年的2370420.17亿元增长至2048年的3026905.87亿元,减轻财政负担能力逐年增强。3.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资产配置组合存在提升空间,未来将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非标资产投资等方向倾斜。特别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关乎国计民生的中国医药卫生行业在政府工作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异质型环境规制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基于空间杜宾模型
陈东景,冷伯阳
2021, 40(4): 54-62.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210120.001
摘要
(
317
)
PDF
(1339KB) (
3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环境规制对雾霾污染的影响是学者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但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对雾霾污染的差异化影响有待深入研究。基于2000—2017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异质型环境规制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命令控制型、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对雾霾污染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未能对雾霾污染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将环境规制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发现命令控制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工具不仅可以改善本地雾霾污染,还可以对邻近地区雾霾治理产生积极影响。为了充分发挥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在雾霾污染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优化环境规制工具组合,加大绿色产业的投资力度,加快建立和完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是重要的政策选择。
教育部名栏_现当代诗学研究
游走与认同:论虹影离散诗歌中的家园意识
[新加坡]卢筱雯
2021, 40(4): 63-72.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21.04.007
摘要
(
329
)
PDF
(1359KB) (
4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当今的离散讨论中,身份认同的诘问、“家”在何处的命题伴随着全球化加剧移动的速度,移民对文化、社会的认知不再仅局限于单一面向,逐渐扩张为男女性别的冲突、个体价值的探索,甚至是后殖民的问题与研究。华裔离散诗人、作家作为中西方的沟通桥梁,为异质文化下的离散经验提供许多案例,特别是中国移民女作家以独特的双边视野建立写作框架,一方面构筑着“家园的想象”,另一方面则在世界文学中努力找寻自我的定位。她们以游走的女性诗人、作家身份与已知的文化、历史进行揉合,而女性的柔情也在双重归属下隐含着多重意义。虹影通过对恪守东方女性特质的书写,试图在境外找寻“家”的意义,又在流浪的旅程中与过去和解,进而重构想像的家园。
“河流”语象与1980年代中后期诗歌语言的源起焦虑
张凯成
2021, 40(4): 73-81.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21.04.008
摘要
(
313
)
PDF
(1338KB) (
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80年代中后期的诗歌在构建“河流”语象的基础上,一方面置换了自1970年代末开始的诗歌语言的生成前提(从“镜像”到“河流”),另一方面则通过语言的“液态自觉”,试图在新时期以来诗歌语言的正确性源起之外,建立自身作为源起的可能性。从根本上看,这种源起有着内在的焦虑:尽管1980年代中后期诗歌创造出了新的表达空间,但这种表达建基于自1970年代末开始的诗歌写作困境之上,由于“对抗性”的始终存在,加之诗歌语言与诗学想象的内在悖论,据此生成的焦虑自然无法抹除。
法律专栏_法治中国建设的新视域与新话语
合并自治区自治立法与地方性立法的法理研究
阙成平
2021, 40(4): 82-90.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210120.003
摘要
(
253
)
PDF
(1323KB) (
2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治区自治立法的制度设计初衷是“使自治机关有大于一般地方的自主权”。但是,这一 制度设计在自治立法主体上不完善,造成自治立法困境重重;在自治立法权限方面模糊不清,导致自治立法徘徊不前;在自治立法程序问题上有悖法理,致使自治立法步履维艰。由此,至今未能制定出一件自治法规。为了破解这一难题,需要合并自治区自治立法与地方性立法,亦即合并自治区自治立法主体与地方立法主体、合并自治立法权限和地方立法权限、合并自治立法程序与地方立法程序。这不仅有利于维护自治区自治立法权的有效行使,推进自治立法的有序进行,而且是法理的使然。
我国刑法中暴力行为的禁止重复评价问题研究
林雨佳
2021, 40(4): 91-97.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21.04.010
摘要
(
305
)
PDF
(1269KB) (
1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禁止重复评价的对象应当为行为事实,身份等行为外事实不是禁止重复评价的对象。以 犯罪构成要件为标准,暴力行为可以作为行为主体被定罪处罚,如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等暴力行为被认定为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暴力行为也可以作为行为手段被定罪处罚,如抢劫罪、强奸罪、绑架罪中的暴力行为。暴力行为作为行为主体被评价时,因为单独的暴力行为本身已符合犯罪构成要件,在定罪阶段已经评价充分,量刑时不得重复评价。暴力行为作为行为手段被评价时,因为单独的暴力行为本身并不能完全满足犯罪构成要件,在定罪阶段可能出现评价不充分的情况,对于超过一般程度的暴力行为,量刑阶段需要被考量,这并非是违反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相反,此举是贯彻和执行罪刑相适应原则的体现。
语言学专栏_领域语言研究
再论语言资源、语言资源观及语言资源管理
魏 晖
2021, 40(4): 98-105.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21.04.011
摘要
(
384
)
PDF
(1328KB) (
1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语言是一种资源已在学界和社会公众层面形成共识,语言资源观影响也越来越广泛。但 是,对语言资源的认识、应当树立怎样的语言资源观还有待深化,如何管理语言资源更需要理论建构。语言资源的多样性表现为语言资源存在状态、价值和发展的多样性。语言资源观主要有价值观、转化观、辩证观和匹配观。语言资源管理应把握好五项原则:其一,以防止语言资源转化成语言问题为基本要求;其二,以需求为导向;其三,以语言人力资源为重点;其四,以建立责权利清晰的语言资源配置模式为关键;其五,以服务国家、区域和组织战略为核心。以上五项原则构成了语言资源管理分析框架。
聚焦家庭语言规划近二十年来的研究脉络与方法
尹小荣,李 娜
2021, 40(4): 106-115.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21.04.012
摘要
(
353
)
PDF
(1423KB) (
1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家庭语言规划(FLP)在国内已逐渐受到关注,但还没有专文整理其研究方法的演进。在 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外有两个期刊在近二十年内(1998—2017)发文列居榜首,即《多语和多元文化发展期刊》(Journal of Mult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和《双语教育和双语制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对这两个期刊的相关论文进行统计,可以总结出FLP研究方法的总体变化趋势。研究结果显示:FLP的理论反思尚显不够;量化研究的严谨性仍需提高;质化研究数据收集和分析的科学性还需提升;研究范式的多元化应更丰富。
艺术专栏_艺术史论新视野
景观的表象与肌理:都市剧中玻璃幕墙的视觉符码
王海峰
2021, 40(4): 116-122.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21.04.013
摘要
(
222
)
PDF
(1308KB) (
2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纵观近年国内都市剧的发展,玻璃幕墙依附的高大建筑一直是创作者钟情表现的物恋景 观,也是都市剧中常见的元素之一。玻璃幕墙作为都市最显眼的外观,它展示了都市光鲜亮丽的一 面,也是都市剧中不断重复出现的视觉符码,它从高楼的时尚化表皮演变为一个特殊的载体,它作用于都市剧叙事,配合都市剧完成对都市文化的呈现,同时通过将都市景观隐藏的肌理(现实语境中的资本规则)转喻为剧中故事构架的动力,来塑造看似可以企及的都市梦想,从而为都市资本逻辑建立合法性。
虚拟现实(VR)观影的具身化:一种“洞穴隐喻”的延续
赵 轩
2021, 40(4): 123-128.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21.04.014
摘要
(
362
)
PDF
(1357KB) (
2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媒体的时兴消解了观影情境的具身性,走出影院的观众面对更为便捷的屏幕,往往只 是“视听其间”而又“置身其外”,“身体”无从介入观影,最终亏负了电影承载的艺术蕴藉。VR带来的“沉浸式”与“互动式”体验,营造了一个比影院更具封闭性的观影情境。观者在全景体验模式中,直接走进银幕之中,更由场景反馈推知自身身体的在场,实现了观看的身体在VR中的“遥在”。这一“遥在”的身体介入到VR中的时空感知,充分保证了观影过程的具身化。新媒体时代的电影观众,将会在佩戴VR装置的那一刻起,重新步入柏拉图洞穴中的光影梦幻。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