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投稿指南
编委会
书刊订购
栏目建设
English
期刊社主页
扫一扫,欢迎关注本刊公众号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系统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审稿系统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全年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服务
下载排行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本期目录
2018年 第3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8-06-15
上一期
下一期
目 录
《江汉学术》2018年第3期目录
《江汉学术》编辑部
2018, 37(3): 2-4.
摘要
(
243
)
PDF
(356KB) (
1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社会保障专题_健康中国建设与医保治理现代化
大数据在医疗服务与医保治理中的应用——基于数据技术、网络形态和政策支持的向度
翟绍果,陈兴怡
2018, 37(3): 5-10.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8.03.001
摘要
(
432
)
PDF
(1519KB) (
3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数据在医疗服务与医保治理中的应用,既是信息化技术革新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医疗服务革命和医保治理创新的应然要求。大数据在医疗服务与医保治理中的应用,发端于以数据技术媒介为基础、网络联结为形态、政策支持为本质的应用逻辑,构建医疗健康数据采集、分析、整合、利用的完整链条;通过从信息整合到数据集成、数据互联到资源互通、数据共享到健康共享的应用路径,实现对医疗健康数据的结构化、动态化和智能化应用,借助大数据技术推动医疗服务与医保治理,助力“健康中国”的可行路径;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医疗服务与医保治理的全过程,凭借以信息安全化维护为前提、数据标准化管理为保障、数字化创新为动力的应用支撑机制,最终靶向于通过医疗资源配置的能力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增进和医保治理的功能优化,构建从应用大数据到共享大健康的医疗、医保大数据应用网络。
大数据视角下的医疗保险全民覆盖
王超群,陶丽丽
2018, 37(3): 11-18.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8.03.002
摘要
(
369
)
PDF
(1462KB) (
2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健康医疗大数据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是,大数据在医疗保险治理中的应用并未引起足够的关注。以医疗保险全民覆盖为例,可分析大数据对医疗保险治理的潜在贡献和改革取向。医疗保险全民覆盖包括人人参保、人人缴费和人人报销三个维度。人口流动和非正规就业对中国以及世界各国医疗保险全民覆盖构成了重大挑战。大数据应用能够帮助应对上述挑战。通过手机信号定位以及与民政大数据连接,大数据应用可以实现人人参保。通过整合多个部门大数据,可以获得参保人家庭收入的相关信息,实现人人缴费。通过医疗费用大数据解决异地就医结算问题,可以实现人人报销。但是,仅仅基于现有体制应用大数据优化制度设计,属于技术治理,将会固化既存医疗保险体制,不利于从整体和长远角度改革医疗保险制度。
我国医保个人账户改革发展研究——基于横纵向的实践与经验
黄国武,王妍舒
2018, 37(3): 19-26.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8.03.003
摘要
(
429
)
PDF
(1496KB) (
2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关于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争论越来越多,并成为我国基本医疗保险改革的重要问题。通过对历史纵向医保个人账户发展演进的分析,发现我国医保个人账户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并为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从“企业+政府”向“企业+个人”的转变做出了重要历史贡献。但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逐渐向定型、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个人账户的改革已成为了必然。从国内外实践和经验提出,首先从法理上明确个人账户的产权,形成共识,为改革奠定法治基础;其次,基于医保短期财务平衡的特点,需要明确时间表,除退休人员外,其他群体改革应同步进行;再次,以传统文化为依托,实现家庭整体缴费和风险分担,强调家庭整体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最后,改革策略上宜通过门诊统筹来转化个人账户的部分保障功能,并配套改革同步推进,使增加的受益弥补个账取消的权益损失,减少改革阻力。
艺术专栏_艺术史论新视野
公共艺术的三大属性:泛媒介、去精英、项目制
王洪义
2018, 37(3): 27-36.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8.03.004
摘要
(
388
)
PDF
(1521KB) (
4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公共艺术创作中实现公共性,有赖于合理使用媒介技术、坚持大众文化立场和采用社会化生产模式。“泛媒介”指出公共艺术的专业技能是调动一切媒介技术进入公共空间发挥效用的策划与管理工作;“去精英”说明公共艺术是大众艺术的类型之一,因此必须与传统精英主义的社会立场分道扬镳;“项目制”呈现出公共艺术创作中的多种限制和工作要领。三者合一构成公共艺术的独有价值观,并实现其社会功用。
汉语书写的现代性焦虑与新奇美学之生成——以“机关枪篆文”与“英文书法”为中心
张 备
2018, 37(3): 37-44.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8.03.005
摘要
(
425
)
PDF
(3801KB) (
2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20 世纪初唯科学主义的语境中,围绕着汉语及其书写形态进行了争辩和改革。科学主义者以鲜明的激进立场对汉语形态和书写形式进行改造,却陷入了因古典形态在知识范式中的稳定性自足所带来的如何进行现代性转换的形式焦虑:一方面要维持其自身知识系统的古典合法地位,另一方面又要配合现代性的知识改造。在吴稚晖、黎锦熙等人的国语罗马字实践中,逐渐生成了一种新奇的书写美学共同体:既有向古典书写形态妥协的“摩托篆文”,又有依托于表音系统的“英文书法”。二者呈现出不同的新奇:前者的书写以复活英文罗马注音作为汉语书写的主体,乃“以新入古”之新;后者是以旧的金石形态来承载新的概念,乃“以古化古”之新,二者有形态上的差异,也有思想来源上的近似,即以激进科学主义立场来妥协新与旧的纠葛。
教育部名栏_现当代诗学研究
“新诗的代际、群体和流派”主题论坛实录
段从学,李海英,李润霞,西 渡,王泽龙,等
2018, 37(3): 45-55.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8.03.006
摘要
(
370
)
PDF
(1530KB) (
2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7 年6 月24 日至26 日,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峡两岸的著名诗人、诗评家齐聚曹禺故里潜江,共话“潜江诗群”现象,探讨相关的诗歌和诗学论题,并在楚灵王行宫章华台遗址上举办诗会。本届“潜江诗群”研讨会暨首届章华台诗会,由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湖北省作家协会和潜江市委宣传部主办,由江汉大学现当代诗学研究中心、《江汉学术》编辑部和长江文艺出版社长江诗歌出版中心、武汉大学文学院现代诗歌研究中心、潜江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潜江市作家协会等联合承办,会议议程包括主题研讨、诗会启动、诗歌朗诵、特色采风等。江汉大学现当代诗学研究中心召集专家团队具体承办了“新诗的代际、流派与群体”主题论坛,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四川、云南、浙江、河南、台湾以及湖北等海峡两岸的众多《江汉学术》“教育部名栏·现当代诗学研究”核心诗学专家学者,如张桃洲、钱文亮、杨小滨、颜炼军、王东东、王泽龙、王毅、西渡、李海英、段从学、李润霞、刘洁岷等,共同关注并探讨了具有更广泛意义的诗学议题。
徐志摩诗歌的经典化与再诠释
钟怡雯
2018, 37(3): 56-65.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8.03.007
摘要
(
409
)
PDF
(1486KB) (
3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历来的五四文学研究,都离不开对作者生平传奇性的关注,甚至将之标签化,徐志摩新诗的典律化过程更是如此。徐志摩被定义为浪漫主义者,“生平研究”和“浪漫主义诗人”的刻板印象,遮蔽了他的创作面貌,其后期批判现实和社会的诗风,很容易被忽略。就徐志摩的诗作而论,哈代对他的影响显然更加重要,由于阅读和翻译哈代,徐志摩刷洗掉文言相杂的语言,同时也让他关注到人生并不完美的、黑暗的那一面。这一类现实主义色彩浓厚的诗作,才是徐志摩的代表作,在诗的技艺上,它们是比较成熟的作品。评价徐志摩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应该加入这些历来被忽略的诗,且应着重考察现实主义对其诗风的影响,以重新建构一个更完整的徐志摩。
政 治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历史叙事逻辑
雷龙乾,纪方雄
2018, 37(3): 66-70.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8.03.008
摘要
(
319
)
PDF
(1437KB) (
1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代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历史背景下取得的最新理论发展,它不同于在斯大林体制下形成的基于意识形态对立的绝对对抗论,又与资本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具有本质的区别。其内在包含着双重历史任务,一是在不打破现存的资本主义世界历史体系框架的前提下推动人类世界历史进程继续向前发展;另一方面,具有更鲜明的社会主义属性,其最终目标旨在推动人类历史走向真正的世界历史阶段。
基于本体性逻辑的乡村振兴战略内涵辨识
罗心欲
2018, 37(3): 71-77.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8.03.009
摘要
(
410
)
PDF
(1455KB) (
2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是新生的时政话语体系,对其内涵辨识具有特殊意义。解答乡村振兴战略“为了什么”“是什么”,必须基于概念本体性逻辑,进行规范并准确的词义解构、关系定位和参数界定。乡村振兴战略,是把握现实国情、农情及乡村发展规律基础上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是对以往党的“三农”工作政策的超越和升华,是关于乡村振兴本体的价值追求、制度框架和实证表达的组合。乡村振兴战略是以推进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旨归,多元化解决乡村衰败问题,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系列政策和方略总和。
法 律
中国特色案例制度与中国法文化的契合性——兼论案例指导制度与中外判例的比较
江国华,赵新磊
2018, 37(3): 78-89.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8.03.010
摘要
(
408
)
PDF
(1532KB) (
2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特色案例制度与中国法文化之契合性可以分别从以例辅律之传统、比附类推之方法、人为称首之取向、案例中国特色等四个层面予以阐释。在本体论上,基于以例辅律之传统例律关系,成文法始终居于主导地位,案例则只能处于补充地位,由此决定了当代中国案例制度之定位始终是成文法律的辅助和补充;在方法论上,基于比附类推之传统司法技术,案例原则上不能直接用作裁判的依据,只能以比附类推的方式,用于裁判之说理;在价值论上,基于人为称首之传统司法哲学,案例制度之核心价值在于司法为民;在比较论上,案例指导制度适应我国政治制度、彰显时代特色,维护法治统一、遏制司法腐败。
法律正当性论证的实践理性范式——对“休谟问题”的回应
郑文革
2018, 37(3): 90-97.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8.03.011
摘要
(
412
)
PDF
(1510KB) (
4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法律的正当性论证经历了多次的否定过程。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自然法被斥为抽象的空谈,实在法转而从社会事实中寻求正当性。“休谟问题”提出之后,从社会事实寻求法律的正当性也被称为“自然主义谬误”。后来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把正当性转变为有效性,转而从法律内部寻求正当性,但是理论的最后根基仍然跳不出“休谟问题”的限制。法律作为实践理性,目的在于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指引,解决法律问题,实现社会公正,所以把纯粹理论的“休谟问题”引入实践的法学领域是不明智的。在经历了否定之否定的认识过程之后,坦然面对法学的实践理性属性,以实践的态度来理解和对待“休谟问题”,才是处理好法律与道德、社会事实之间关系的关键。
文 化
我国大众与分众文化市场发展评析
徐 望
2018, 37(3): 98-105.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8.03.012
摘要
(
296
)
PDF
(1478KB) (
1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众与分众文化市场成型是当代我国文化市场发展的现状。一方面,大众文化市场不断繁荣,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凸显。另一方面,分众文化市场作为大众文化市场发展的中高级阶段,消费分流作用越来越强。随着分众文化市场不断发展,当代大众文化呈现“部落化”图景,文化消费呈现细碎化、纵深化分流特征。基于我国文化市场的这两种发展态势,一方面要客观审视我国文化发展现状,辩证看待大众文化市场矛盾,引导文化市场“双效统一”;另一方面要把握分众文化市场发展趋势,培育发展新型文化业态。面对当代大众文化的“部落化”进程,从心理层面把握这一进程;面对文化消费细碎化、纵深化分流,则要发展基于数据分析技术的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融合型“大文化产业”;最终应当认识分众文化市场“分久必合”的可能性,以主流文化凝聚引领,实现价值观的统一。
微信平台上的女大学生自我互动与人际交往研究
王红娜,孙 祎,汪丽聪
2018, 37(3): 106-112.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8.03.013
摘要
(
388
)
PDF
(1931KB) (
4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持有高比例市场占有率和活跃用户数量的微信已经催生了微时代的到来,微信用户集中于大学生群体,男性用户数量接近于女性用户数量的二倍,但后者活跃程度却明显高于前者。调查结果显示,女大学生更关注朋友圈,在朋友圈内进行人际互动的行为也更加频繁。从理论层面上分析,女大学生在人际互动前首先会进行自我互动,以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网。但事实上,微信的交流功能却不足以加强人际交往。社交网络的崛起颠覆了人们的交往方式,打破了时空距离的限制,更使人们变得越来越懒于表达,甚至会因为太习惯于微信的交流方式而忘记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方法。良好的人际交往状况是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构建有效促进人际交往的方式,使个体心理诉求和内在创造性得到满足和发扬。
语言学专栏_领域语言研究
专门科技语体和通俗科技语体多特征对比研究
刘艳春,赵 艺
2018, 37(3): 113-122.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8.03.014
摘要
(
575
)
PDF
(1634KB) (
3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国家语委现代汉语通用平衡语料库,利用Microsoft Access、SPSS 等软件,定量对比汉语专门科技语体和通俗科技语体的55 项语言特征,结果显示,二者有49 项语言特征存在显著差异。据此可以发现汉语科技语体在词汇使用上的特有规律,即汉语专门科技语体大量使用中频词,致使其在词型覆盖率和超用词的关系上不同于一般语体。情境特征决定语言特征,汉语专门科技语体和通俗科技语体相似的生成环境和背景环境,决定二者都具有书面文本的规范性;一般交际目的、发话者和涉及话题领域的部分一致,使二者呈现出科技语体的部分共性,同时也是科技语体区别于其他语体的一般共性;而参与者、参与者间关系、渠道、交际目的和话题的不同,则直接导致专门科技语体和通俗科技语体在49项语言特征上的显著差别。
唐诗中的“A如B/X 如Y”式比喻研究
冯广艺,张俯霞
2018, 37(3): 123-128.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8.03.015
摘要
(
698
)
PDF
(1458KB) (
1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唐诗中常见“A 如B/X 如Y”式比喻,这种格式是一种修辞构式。从汉语修辞史的角度看,“A 如B/X 如Y”式比喻的形成依赖于汉语辞格的演进、诗歌语言的发展和比喻功能的凸显。“A 如B/X 如Y”式比喻具有构式的稳定性、使用的复现性和功能的特定性。从构式的内部特征看,“A 如B/X 如Y”式比喻有常式和变式两类,其中两个比喻词也有分别居七言诗句的第二字和第六字、第三字和第六字两种情况。从节律上看,由于比喻词所居位置不同,诗句中词语粘凝方式也不同。“A如B/X 如Y”式比喻在喻体的选择上也有一定的特色。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