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投稿指南
编委会
书刊订购
栏目建设
English
期刊社主页
扫一扫,欢迎关注本刊公众号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系统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审稿系统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全年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服务
下载排行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本期目录
2017年 第36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7-10-15
上一期
下一期
目 录
《江汉学术》2017年第5期目录
《江汉学术》编辑部
2017, 36(5): 2-4.
摘要
(
162
)
PDF
(358KB) (
1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社会学 经济
支持力量、技术选择与创业周期——大学生村官创业分析
吕程平
2017, 36(5): 5-14.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7.05.001
摘要
(
485
)
PDF
(1529KB) (
2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学生村官创业经历看,要想在村内开创局面,要打破三层壁垒:资金上的、技术上的、外界支持力量上的。最为普遍的创业形式是向地区或村庄已有发展方向上靠拢,并在大的方向上,结合自己的兴趣、资源和创想来寻找连接点,这样既可以利用村庄已有的发展基础,也容易得到镇政府或村两委的认可。对创业和商业比较敏感的青年村官更容易走在一起。在这样具有较多开创性精神同侪圈子,很容易成为创业信息和支持政策信息的集散地。在一定催化剂下,这样的同侪群体,又较易生长出创业小团队。在创业核心技术上,自主掌握技术的创业项目中,虽然先期更为艰难,但在整个过程中,村官都是所有生产信息的集成者和掌控者。在项目进入稳定阶段后,作为技术掌握者的村官可以自主选择合作伙伴和合作方式,可以把握技术在周边民众中的推广程度。更为重要的,他们是最终利润的最大掌控者。自主型创业村官推动的社区合作社更多体现为与中小规模农户的联结,这样的趋势在新品种开发型创业中更为明显。
城中村改造与宗族变迁——基于深圳两个宗族村落城中村旧改的探析
谢 健
2017, 36(5): 15-20.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7.05.002
摘要
(
467
)
PDF
(1814KB) (
4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城市化改造日益深入的今天,传统宗族的文化逻辑和物质基础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形态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A 村的 Z 氏宗族与 B 村的 L 氏宗族分别位于深圳市区和郊区。这两个宗族均具有与都市文化相悖的宗族物质基础与精神基础,都在本世纪初期先后经历了旧城改造并与现代化大都市共存的命运,却在城中村改造中选择了大相径庭的发展路径:前者期望以资本运作者的姿态融合到经济领域当中去,后者则将自身的文化诉求付诸城市文化建设中来。这两个宗族的旧改进程表明:都市宗族采用股份有限公司与宗亲会的形式展开族内管理,宗祠、祭祀仪式存有与否并不是宗族是否消亡的标志;地理位置、政府决策以及与海外族人关系是左右都市宗族城市化发展路向的重要因素;从被动适应城市到主动参与城市经济、文化建设,正是当下传统宗族社会组织适应都市进程的新形态,为我们的城中村改造工作带来了新的启示。
降税减负背景下的中小企业税费负担再认识
汪海粟,曾维新
2017, 36(5): 21-29.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7.05.003
摘要
(
385
)
PDF
(1880KB) (
2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 GDP 发展、保障税收收入及增加就业岗位等方面贡献巨大,因此其持续健康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应对经济增速下行意义重大。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府逐步改革税制,实施结构性减税、“营改增”等系列降税减负措施,但实践表明中小企业实质税费负担不降反升,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小企业需缴纳的税收项目仍然种类繁多;二是非税费用负担未得到实质性缓解。主要原因有:一是税制改革存在减税和增税双重效应,增税效应抵消了减税效应带来的社会感知;二是税收对冲了部分优惠政策扶持效果,导致政策落地时效果不佳;三是非税负担减免存在结构和力度双重不足,从而未能实质性缓解企业非税负担。从完善税制改革、优化政府税收行为和降低企业非税负担方面可提出切实降低中小企业税费负担的建议。
艺术专题_艺术史论新视野
论民族志电影的内涵和外延
陈学礼
2017, 36(5): 30-36.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7.05.004
摘要
(
394
)
PDF
(1465KB) (
1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如今,民族志电影或者被理解为关于少数民族的电影,或者被理解为关于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知识的电影。然而,这些理解都没有触及到民族志电影的真正本质:非虚构的影像获取方式、跨文化交流特征和实验特征。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志电影,应该借助影像纪录的设备和工具去发现和探寻未知的知识,而不是复述既有的知识;揭示潜藏在表象背后的真相,而不是机械复制和呈现表面化、场面化的内容;展现影片制作者和被拍摄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不是简单遵循某种表述模式而刻意回避或建构关系状态。除此之外,民族志电影制作者应该充分施展娴熟的拍摄和剪辑技能,让民族志电影摆脱民族志文字研究表述惯性的影响和制约。同时,民族志电影制作者也应该坦然面对影像叙事的局限性,并试着把民族志电影理解为一种探索世界的方法,从而确立民族志电影的独立人格。
中国电影跨文化制作发展轨迹解析——以华谊兄弟出品的冯小刚电影为研究对象
李 春
2017, 36(5): 37-43.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7.05.005
摘要
(
261
)
PDF
(1511KB) (
1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电影《长城》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商业电影的跨文化制作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回顾上世纪 90 年代末以来中国商业电影跨文化制作的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个案历史的追溯,可以描述以冯小刚电影为代表的中国民营电影公司华谊兄弟跨文化电影制作的三个发展阶段,即:与好莱坞合作,初试国际市场的初期阶段;借鉴香港方式,探索多元类型化与大片制作的中期阶段;最终转向立足本土的创新,促生主流大片的后期阶段。其发展轨迹既印证了在中国电影市场进一步与全球接轨的时代,跨文化制作必然是商业电影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也探索了“以我为主、汲取众长、多元制衡、回归主流”的运营模式与理念,其经验值得未来中国电影的跨文化制作借鉴与思考。
教育部名栏_现当代诗学研究
现实与比喻:台湾当代诗的意象空间
简政珍
2017, 36(5): 44-54.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7.05.006
摘要
(
351
)
PDF
(1535KB) (
2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台湾到了 1990 年代中期以后,现实的震荡引起人们思绪的翻腾。“诗人所为何事?”是诗人在这样的时空下存在的探问。诗的“生命感”变成“有心”诗人自我的鞭策。但现实的关照,并非将诗变成陈情书。诗是透过语言比喻系统的产物,而不是目的论的呐喊。诗人的书写必须面对现实,但却拒绝成为现实的工具。面对现实而能展现想象力是诗人创造力极严苛的检验。一方面,诗人必须避免文字的“说明性”以免将诗沦为散文,另一方面,诗人在避免“言说”的过程中,又要展现与现实唇齿相依的生命力。从当前台湾的家国认知、政治情境、经济状况、文化历史归属、与生活空间定位等面向,将可检视有创意的诗人如何以比喻与意象展现生活空间。
怀旧病与乌托邦:当代诗歌的乡土经验写作及转变
周俊锋
2017, 36(5): 55-60.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7.05.007
摘要
(
274
)
PDF
(1460KB) (
2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雅明从灵晕、震惊、经验等角度对机械复制时代社会文化的批判解读具有怀旧倾向,既执著于古典艺术灵晕的神圣感,又觉察到自身受限于机械复制时代的话语情境而倍感焦灼,技术、市场与消费加快着对艺术和思想的庸常化解构。“怀旧”成为当下诗歌乡土经验写作的文学母题,诗歌独立的精神指向和人文关怀,在城市与乡村的二元冲突中确立彼此的存在,乡土内涵的外延超越地理空间而成为想象的场域。以怀旧为切入点,可阐释当代诗歌乡土经验的书写、怀旧的范式、认同的危机以及写作资源的贫瘠,指出当代文化语境下诗歌乡土经验写作的转型变化,区别于乡土的传统意义而成为对当下生活场域的文化反思与理性自觉,聚焦于“当代性”而非乡土意象本身。
法 律
《巴黎协定》中的国家自主贡献:履约标准与履约模式——兼评《中国国家计划自主贡献》
季 华
2017, 36(5): 61-66.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7.05.008
摘要
(
367
)
PDF
(1488KB) (
2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交国家自主贡献是《巴黎协定》规定的一项缔约方义务。从履约标准上看,《巴黎协定》对全体缔约方采取的是行动标准,即减缓和适应,而对发达国家缔约方采取的是“行动和支持”标准。在履约模式上,《巴黎协定》采取“国际总目标—国家自主—国际评估—减排差再分配”的路径。和《京都议定书》规定的法律义务主体不同的是,《巴黎协定》给缔约方施加的国家自主贡献通报义务,是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所有缔约方必须履行的国际法律义务。我国在 2015 年提交的《中国国家计划自主贡献》的内容满足《巴黎协定》中的法律标准。
日本行政裁量的裁判治理研究及其启示
汪厚冬
2017, 36(5): 67-74.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7.05.009
摘要
(
302
)
PDF
(1556KB) (
1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判断过程审查方式是在日本行政裁量观念变迁之下产生的,判断过程审查方式立足于“行政裁量等于法律的程序性实体拘束”这一行政裁量观念(发展了的裁量一元论),对行政裁量进行程序性实体审查。在新时期,日本最高裁判所在面对诸多行政裁量实务时,积极运用判断过程审查方式对日本国的行政裁量予以治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日本国的判断过程审查方式不仅具有严密的论证思维过程,而且对裁量基准与相关考虑的权重等诸多相关问题均有所回答。判断过程审查方式应该为我国行政裁量治理所借鉴。
传播学
人类多模态传播的研究架构
[瑞典]詹斯·奥尔伍德(文),席志武(译)
2017, 36(5): 75-84.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7.05.010
摘要
(
306
)
PDF
(1676KB) (
1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人类生活对传播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大,人际传播问题因此受到学界广泛关注。针对人类面对面交际(face-to-face communication)中涉及的一些重要功能(包括交互式传播管理和自我的传播管理)与过程,可考察传播内容、传播取向和传播的动态系统。多模态传播(multimodal communication)通过多种感知与生产模式,同时并连续地共同激活、共享和共建信息。通过对影响人类传播的几种最重要因素(如:社会活动、个性与国家—民族文化)的考察,可对传播、语言和文化的定义进行界定,论述传播的内容与对话的动态反应,并提供一种具体传播的模态,它涉及意识和意向性的几种层面(分别为:指示层面、表现层面和信号层面)。通过讨论面对面交际和传播技术之间的关联,可知传播技术使得人类可以超越时空阻隔,但同时也失却了时空共同在场的丰富性。
网络时评标题设计策略探析——基于“人民时评”标题语言的多维度计量研究
刘艳春,董 洁
2017, 36(5): 85-91.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7.05.011
摘要
(
292
)
PDF
(2009KB) (
1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网络时事评论标题的长度设计,应考虑人脑短时记忆和信息处理阈值,以 6—8 词为最佳。尽量减少不完整句,适量增加复句,以利于标题信息的完整性与最大化。高频词、流行语和句类等的合理选择与运用,可以反映时评的关注焦点、介入性、批判性以及直陈观点、提出质疑或给出对策的特色。在句式结构上,时评标题最好以主谓单句为主,主谓标题因话题与说明俱全,可使内容表达更完整、全面,文章亮点、冲突或争议焦点也能更好地在标题中完整呈现;若时评标题设计为非主谓结构,则要尽量增加谓词、减少体词,以利于观点的鲜明表达。时评标题亦可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使其在客观理性、犀利冷峻的风格中增添生动和鲜活色彩。
政治专题_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
个体精神家园的结构要素与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
王晓云,唐桂丽,马 兰
2017, 36(5): 92-97.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7.05.012
摘要
(
296
)
PDF
(1448KB) (
1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个体精神家园的结构要素进行学理性研究,这既是当前国内外学术界研究极为欠缺但对于大学生、国家和民族发展又至关重要。从主体角度看,个体精神家园是人的主体精神对日常生活世界的认知状态、情感表达和精神追求所构成的心理世界,从中抽象出个体精神家园的三个主体性要素:认知方式、价值观念、理想信念。从客体角度看,个体精神家园的实质内容又是人类文化价值矩阵构成的文化世界,得出了大学生精神家园的构建是社会文化价值内化为个人价值的动态过程。提出了大学生精神家园的构建路径是通过回归生活世界唤醒大学生主体的文化自觉,整合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华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等客体性要素的文化教化,帮助大学生内化为主体性要素即树立科学的认知方式、正确价值观和远大的理想信念。
“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探源
刘红梅
2017, 36(5): 98-103.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7.05.013
摘要
(
325
)
PDF
(1463KB) (
1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党建”思想是党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来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的重要内容。党的建设,包括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等,这实质就是对党的成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这一过程便是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视域中的“党建”思想。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更清晰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在我国形成的历史脉络,有助于解读当下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理论,有助于新时期加强对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形成过程。
后现代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反思
唐桂丽
2017, 36(5): 104-109.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7.05.014
摘要
(
233
)
PDF
(1448KB) (
1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我国目前,后现代文化只是通过一些元素对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因此,从消费主义、多元化和日常生活化等维度,可以分析考察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其中,“祛魅”“媚俗”和“削平”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要求;由多元化引发的虚无主义和实用主义态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的凝聚力提出了要求。随着人回归日常生活,作为生命体的普通人,他的生命伦理诉求有了特别的意义,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路径。
教 育 心理学
农民工随迁子女初中后教育选择研究
王刘飞,王毅杰
2017, 36(5): 110-117.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7.05.015
摘要
(
251
)
PDF
(1491KB) (
1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对南京市一所接收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公办学校的调查,发现随迁子女对自身未来的预期较低,他们大部分最终进入职校继续读书,读高中的比例非常少。这种教育选择是一个多方主体共同建构的结果:首先,国家的“双轨制”赋予了职校与高中不同的寓意;其次,由于随迁子女家长在经济资源和知识库存上的缺乏,使得他们即使对孩子有较高的教育期望,却无法转化为有效的督促和帮助;第三,教育部门仅关注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入学问题而非升学问题,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采取“区别教育”(即集中于他们随迁子女的身份)而非“融合教育”。这些机制共同作用于随迁子女,使他们最终选择职校,而他们自身也会主动地合理化这种选择。因此,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成就低预期的问题,不能仅仅着眼于个人“自我选择”,更应该从制度层面思考“结构选择”。
论教育性小学全科教师的内涵、特征及培养路径
杜尚荣
2017, 36(5): 118-122.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7.05.016
摘要
(
350
)
PDF
(1443KB) (
1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教育性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不是教师范生如何简单、机械地掌握一些小学教师需要的教育教学知识,而是需要教师范生能真正按照小学教师作为一名“教师”的角度去思考教育教学问题。教育性小学全科教师能够真正从事教育性教学活动、能按照教师的思维方式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能真正践行教书育人理念,其主要具有教育性、合伦理性、综合性、卓越性和特殊性等特征。教育性小学全科教师培养途径主要涉及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两个方面:职前培养主要可通过思想引领、课程重建、转识成智、实践指向等思路进行改革和创新;职后培训主要可通过外部给予式、外部诱发式和自主内发式等培训方式进行培训。
为什么贫困会阻碍儿童的发展:基于心理学的解释
艾 娟
2017, 36(5): 123-128.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7.05.017
摘要
(
413
)
PDF
(1448KB) (
3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贫困不但体现为物质资料的困乏和经济水平的低下,还体现为一种状态:持续的贫困状态会导致消极心理后果,尤其是对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更值得关注。贫困对儿童发展的消极影响是多方面的,持续的贫困不但降低了儿童的认知能力,损害了积极的社会性情感发展,还进一步增加了他们产生不良社会行为的概率。因此,贫困心理学更感兴趣于探讨“贫困为什么会阻碍儿童的发展”。家庭投入理论、家庭压力理论、心理资源损耗理论分别从亲本投资、教养质量、心理资源的视角解释了贫困对儿童消极影响的内在路径机制。但需要警醒的是,贫困对儿童发展的阻碍作用可以通过其他因素的介入得以减弱,比如合理的家庭教育投入、科学的教养方式、儿童应对贫困的方式和积极的心理品质,以及持续的、正规的学校教育等都可以有效减少贫困对儿童成长带来的负性影响。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