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6年 第35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6-08-15
    目录
    《江汉学术》2016年第4期目录
    《江汉学术》编辑部
    2016, 35(4):  2-4. 
    摘要 ( 375 )   PDF (352KB) ( 1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社会学 经济
    精准扶贫思想内涵特征及对扶贫实践的启示
    刘占勇
    2016, 35(4):  5-11.  doi:10.16388/j.cnki.cn42-1843/c.2016.04.001
    摘要 ( 665 )   PDF (1766KB) ( 2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实现2020 年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自2013 年以来,我国掀起了精准扶贫的热潮。正确认识精准扶贫思想的内涵特征,要克服将“精准”错误理解为“绝对”“片面”“个别”“单一”等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的指令,避免认识的几大误区。需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重要批示及精准扶贫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脉络,从普遍性和特殊性、整体性和局部性、个体性和国家性、历史性和现实性、客观性和能动性、经济性和社会性、短期性和长期性等辩证统一的关系视角,全面、深刻地认识精准扶贫思想的内涵特征。经过分析,可对精准扶贫作为国家新时期的扶贫思想、理论和战略进行内涵的概括。精准扶贫思想内涵特征的重要意义在于对精准扶贫实践的启示和指导,包括精准扶贫对象的认定,方法的实施,效果的评估三个方面。
    农民工创业区位的选择
    罗涛
    2016, 35(4):  12-18.  doi:10.16388/j.cnki.cn42-1843/c.2016.04.002
    摘要 ( 347 )   PDF (1711KB) ( 1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农民工做出创业决策,选择返乡创业或留城创业过程中,存在着农民工、家乡地政府和务工地政府之间因利益不一致而产生的博弈行为。为研究两地政府的政策对农民工创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可以利用动态博弈理论,构建两地政府、家乡地政府与农民工、务工地政府与农民工之间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三者的博弈关系。家乡地政府与务工地政府吸引优秀农民工返乡创业或留城创业的占优策略都是采取支持政策;相对于经济发达的务工地政府来说,家乡地政府在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在家乡地政府支持政策下,农民工能利用家乡的优势情况下返乡创业概率较高;务工地政府具有较好的市场、信息、资源等有利于创业的优势,占优策略是选择支持政策,吸引优秀农民工留城创业。因此,两地政府在制定吸引农民工创业政策时要扬长避短,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所需的条件,降低创业成本。
    沪深股市波动性与“杠杆效应”问题再研究——基于非线性视域的GARCH族模型分阶段检验
    潘锡泉
    2016, 35(4):  19-29.  doi:10.16388/j.cnki.cn42-1843/c.2016.04.003
    摘要 ( 370 )   PDF (2202KB) ( 1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非线性视域下Bai-Perron 多重结构突变检验的基础上,可采用GARCH 族模型对我国沪深股市的波动性和“杠杆效应”问题进行重新研究①。研究认为,第一,沪深股市在样本期内分别发生了2 次和1 次结构突变,沪市突变时点为2005 年2 月1 日和2007 年10 月16 日,深市突变时点为2007 年10 月31 日;第二,无论沪市还是深市,就其自身而言,波动性和“杠杆效应”在结构突变前后均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但比较沪深两市的总体特征却发现具有一定的趋同现象,尤其是在2007 年10 月结构突变之后的最近一段样本期内,两市的风险溢价行为均不存在,但却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杠杆效应”,表现为利空消息比利好消息会给投资者带来更大的冲击;第三,对具有趋同效应的共同样本期进行联动效应研究,可以发现沪深股市股价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的联动效应,而收益率序列之间却不存在联动效应。
    法律
    企业劳动争议内部处理机制实证研究
    范围
    2016, 35(4):  30-37.  doi:10.16388/j.cnki.cn42-1843/c.2016.04.004
    摘要 ( 390 )   PDF (1717KB) ( 2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劳动争议处理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经历了从内而外的过程。然而,现今立法及企业管理实践多注重劳动争议的外部处理,而忽视内部处理。调查显示我国企业劳动争议内部处理机制的设立及运行存在诸如争议高发、对争议不重视等问题,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既包括法制等外部的宏观原因,也包括人员等企业内部的微观原因,应该通过法律制度规范化和均衡化,管理理念人本化和平等化以及管理制度体系化和精细化对企业劳动争议内部处理机制予以完善。
    我国抚养权执行的困境、成因和出路
    刘征峰
    2016, 35(4):  38-48.  doi:10.16388/j.cnki.cn42-1843/c.2016.04.005
    摘要 ( 546 )   PDF (1743KB) ( 1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一般性的财产给付执行规则并不完全适合于抚养权的执行。我国抚养权的执行出现了严重的虚置现象,这种虚置现象主要是由规范上的模糊和司法实务界“财产给付执行中心主义”共同导致的。由于贸然采用裁量权中心主义,各地法院在对抚养权强制执行的理解上存在较大的偏差。这种偏差损害了权利的稳定性,并进而可能动摇整个法治体系的根基。要建构合理的抚养权执行机制,首先应当跨越财产权执行的定向思维。无论是可选措施的供给还是措施的适用顺序都应当充分考虑抚养权执行的特殊性。儿童最大利益原则是抚养权执行的首要原则,但并非绝对原则。“穷尽措施”为基础的专业化家事执行体系是我国未来改革的主要方向。
    法律文本中责任条款的设置规则论析
    李亮
    2016, 35(4):  49-54.  doi:10.16388/j.cnki.cn42-1843/c.2016.04.006
    摘要 ( 537 )   PDF (1689KB) ( 1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法律责任是指在逻辑上相互衔接的法律关系组成、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对象承担的社会责难,而法律责任条款是指在法律文本中表达法律责任内容的条款。法律责任条款的设置规则是在设置理念的统领下,在设置原则的基础上所衍生出的一系列具体规则。法律责任条款的科学设置需要有效的规则指引,在确定责任条款设置依据的基础上,责任条款设置的规则主要包括责任条款表述的科学性,责任条款内容的准确性,责任条款逻辑的合理性,责任条款语言的规范性等。
    审判中心格局下刑事指控体系的构建
    王东海
    2016, 35(4):  55-62.  doi:10.16388/j.cnki.cn42-1843/c.2016.04.007
    摘要 ( 409 )   PDF (1702KB) ( 1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审判中心是刑事司法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刑事诉讼法治化的当然要求。这一新的刑事诉讼格局对检察机关的公诉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指控犯罪的证据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审判中心格局下,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应当在刑事一体化理念的指导下,将实体法与程序法有效结合认定案件事实;在证据体系的构建上,应以建构的方式建立起证明定罪量刑事实、情节的证据链条,同时采取解构的方式对建构的证据体系进行质疑,起到加固和反向验证的作用;适应庭审需要,在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上应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充分利用庭前会议制度,落实证据裁判原则。
    教育部名栏_现当代诗学研究
    能指作为拟幻:论臧棣诗的基本面向
    杨小滨
    2016, 35(4):  63-68.  doi:10.16388/j.cnki.cn42-1843/c.2016.04.008
    摘要 ( 320 )   PDF (1693KB) ( 1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从主体、语言和他者等概念来论述臧棣诗歌的修辞特征与精神向度,可揭示出其诗中能指作为一种“拟幻”的基本面貌。臧棣诗中强烈的语言意识表明了他的写作是建构在语言构成之上的抒情主体对语言符号秩序的一种回应。也就是说,主体不仅反映出语言他者的欲望形态,还体现了对语言他者的质疑与搏斗。他特别挪用“解释”的语式来对建立在启蒙理性基础上的符号法则基本运作形态进行清理。臧棣展示了能指无限滑动的诗歌形式,从而虚拟出能够填补符号域匮乏的主体欲望。通过揭示符号他者的拟幻性,臧棣的诗瓦解了语言符号的权威性压制。在意指关系的不确定性中,臧棣创造出一种新的诗学范式。因此,从积极的面向来看,臧棣的诗也体现了能指的自我迭加和自我生成的无限可能,通过挖掘语言内核中不可能的快感,迫使语言在非意指性的状态下产生出更加丰饶的层次。
    渡也的澎湖梦想——基于诗文集《澎湖的梦都张开翅膀》
    郑振伟
    2016, 35(4):  69-77.  doi:10.16388/j.cnki.cn42-1843/c.2016.04.009
    摘要 ( 364 )   PDF (1809KB) ( 1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渡也是一位多产的诗人,他生于嘉义,却视澎湖为故乡,对澎湖有一种特殊和莫名的感觉。2009 年出版的《澎湖的梦都张开翅膀》是诗人书写澎湖的诗文结集。从诗人其他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生命的看法、对自我的期许,可说明诗人深感孤独并有一种遭受冷遇的感觉;借用巴什拉对水这种物质的想象,可发现诗人把身后也想象为一个旅程。孤独和梦想似是相连,诗人因梦想而生活在世界的幸福中,而澎湖就成为诗人精神回归的乐园;但诗人的作品中,也有人生像迷宫的想象。作为一种地方书写,诗人对澎湖这个人文空间的强烈感受,表面上源于诗人对祖父的深厚感情,但借用梦想的诗学来解读,可看到诗人在澎湖的梦想中找到童年梦想者的自由,而童年正是由香甜的气味所唤醒。梦想中的澎湖永远年轻,让诗人有一种幸福感,而诗人就在幻想的深处找到内在的阴性存在的宏大安宁。
    文学
    作为文学史分支的文学批评史——中国文学批评史发生聚焦
    王波
    2016, 35(4):  78-84.  doi:10.16388/j.cnki.cn42-1843/c.2016.04.010
    摘要 ( 328 )   PDF (1743KB) ( 1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发生与中国文学史的建立、发展以及教材的编撰密不可分。关于这点,学界还没有足够重视。从讲授、研究、撰述中国文学史注意到文学批评问题,之后再延展到讲授、研究、撰述文学批评史,是胡小石、陈中凡、郭绍虞、罗根泽等早期文学批评史撰述者共同的学术路径。其原因在于,传统目录学中的“文史”或“诗文评”是他们撰述文学史这一“舶来品”可资借鉴的主要材料。同时,因文学批评是文学之一类,故“文学批评史是文学史之分支”的观念被大多数学人接受,文学史著作也讲述文学批评内容。文学史与文学批评史互助与互用的黏合关系体现在,文学史不仅使得文学批评史重视总集与选本,而且在教与学方面为其提供知识储备,反过来,文学批评史的目的又在于印证文学史。厘清这些问题,对于中国文学批评史发生的研究以及今日文学批评史学科的教学不无裨益。
    “自述”与“自传的年谱”——论梁启超对中国自传文学的贡献
    王余鹃
    2016, 35(4):  85-90.  doi:10.16388/j.cnki.cn42-1843/c.2016.04.011
    摘要 ( 577 )   PDF (1737KB) ( 4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梁启超所说的“自传”基本上延续了以往史学界对“自传”的认识:“自传”主要指“书序式自传”。梁启超虽未突破传统史家对“自传”认识的局限性,却试图在自传写作实践以及理论上有所突破。在自传写作实践中,梁启超试图对传统“史家自序式自传”进行改造,将“自传”与“自序”分离开来,创立了新型自传模式——“??”自述;其既不同于以司马迁《太史公自序》为代表的“史家自序式自传”,又不同于以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为代表的“述志抒情式自传”。“??自述”型自传的最大特点在于,可以单独成篇,但又保留了传统“史家自序式自传”中“自述生平”的内容以及特点。另外,在理论上,梁启超找到了最类似于西方自传的传记体例——“自传的年谱”,并预示了中国自传的未来发展方向——从“自传”到“自传的年谱”。
    哲学 心理学
    减损与奠基:再论王弼《老子注》中的政治哲学
    秦晋楠
    2016, 35(4):  91-96.  doi:10.16388/j.cnki.cn42-1843/c.2016.04.012
    摘要 ( 521 )   PDF (1696KB) ( 2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王弼《老子注》中的政治哲学显示出了由一个两层结构展示出来的复杂性。王弼政治哲学中最为核心的是“无为”与“自然”两个概念:王弼所讲的“无为”一方面有“减少作为”的含义,另一方面也有“以无为用”的含义;王弼所讲的“自然”一方面有万物按照自己所是的样子存有、活动,以至于自然而然地形成某种秩序的无善无恶的自然之意;另一方面也有一种至善的状态,一种仁德、礼敬且大美无华的状态的自然之意。这样的不同可以分别被归纳为“崇本息末”和“崇本举末”,而这两点都属于王弼的政治哲学。“崇本息末”突出了对政治治理本身的批判,它为政治治理划定界限;而“崇本举末”是王弼政治哲学的应用,是方法论。王弼的这一诠释基于《老子》文本本身的两种可能诠释方向,王弼《注》十分清晰地展开了《老子》思想的两方面可能。
    阳明四句教古今诠释评析
    贾庆军,李靖
    2016, 35(4):  97-102.  doi:10.16388/j.cnki.cn42-1843/c.2016.04.013
    摘要 ( 575 )   PDF (1712KB) ( 2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四句教是阳明良知学说的核心宗旨,对其诠释和论争从其诞生那日起就开始了。对古今四句教之诠释的梳理,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今思想的变化。古人对四句教的诠释基本是在儒家思想范围内进行的,其宇宙观和道德观大体是一致的,其论争只是停留在表现形式上,即工夫和本体之争。而现代学者的诠释就呈现出了多元趋势,因为人们的宇宙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学者之诠释大致可分为七类:工夫说、两层说、境界说、机体主义说或宇宙论、否定说、人欲说、认知说。
    从“内圣”到“外王”:儒家人性论反思
    刘亚明
    2016, 35(4):  103-108.  doi:10.16388/j.cnki.cn42-1843/c.2016.04.014
    摘要 ( 626 )   PDF (1705KB) ( 1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内圣”与“外王”演绎了儒家政治理论和实践的一般逻辑,“内圣”为“外王”预设了前提假定,“外王”则是“内圣”的逻辑推论。较之于西方基督教人性观和康德的人性观,儒家的人性观显然是高调而又乐观的。由于儒家人性观缺乏对人性幽暗面的直视与警醒,一直致力于内在圣贤人格的修成而少有外在制度方面对权力进行防范,这导致了传统中国政治实践中德治和人治观念的盛行,从而难以产生出现代民主法治精神。由于“内圣”与“外王”之间的因果逻辑,新儒家从“老内圣”推出“新外王”的理论努力值得商榷。
    间接群际接触改善群体态度的有效性:研究与启示
    艾娟
    2016, 35(4):  109-114.  doi:10.16388/j.cnki.cn42-1843/c.2016.04.015
    摘要 ( 386 )   PDF (1685KB) ( 7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间接群际接触是一种非面对面的群际接触形式,主要包括扩展群际接触、想象群际接触以及替代群际接触。近年来,对间接群际接触的研究发现,如果个体得知本群体成员与外群体成员之间具有亲密的友谊关系(扩展群际接触),或者想象自己与外群体成员的积极互动情景(想象群际接触),或者观察内群体成员与外群体成员的交往互动过程(替代群际接触),可以有效减少个体对外群体的偏见,改善个体对外群体的态度。当然,间接群际接触改善群体态度的有效性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调节性影响。今后,围绕间接群际接触的主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间接群际接触效应的跨文化特点,尤其是在东方文化背景中的适用性问题;进一步探索不同类型的间接群际接触所产生的综合心理效应;深入考察间接群际接触的长远社会效果;积极发挥间接群际接触在增进群际关系中的实践价值。
    领域语言研究
    政治语篇意识形态的认知阐释——以习近平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会讲话为中心
    陈风华,孙德贵
    2016, 35(4):  115-121.  doi:10.16388/j.cnki.cn42-1843/c.2016.04.016
    摘要 ( 382 )   PDF (1755KB) ( 1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当前学界对政治语篇的认知阐释窠臼于主观、抽象的理论思辨,忽视了客观、科学的实证理据支撑。政治语篇《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发表全球瞩目,值得从理论层面和理据层面进行深入解读。通过认知隐喻理论视角,结合外交部网站《讲话》的英文语料,以隐喻解析功能强大的Wmatrix 系统为研究工具,可以深入阐释《讲话》中高显著性主题词和语义域建构的认知隐喻过程及范式,发现高显著性主题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建构的隐喻形态与语义域建构的隐喻形态意义相互契合。
    何祚欢作品语言中的仿拟修辞研究
    冯广艺,何婷婷
    2016, 35(4):  122-128.  doi:10.16388/j.cnki.cn42-1843/c.2016.04.017
    摘要 ( 323 )   PDF (1841KB) ( 1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八卷本《何祚欢文集》“汉味”十足,其语言风格幽默中不乏睿智、平易中不乏儒雅,这与何祚欢对各类辞格,特别是仿拟辞格的大量运用密不可分。何祚欢作品中的仿拟辞格的运用恰当得体,具有较高的语用价值。从表现形式、修辞功能、风格特点三个方面来看,何祚欢作品中运用的仿拟可以归纳为仿词、仿语、仿句、仿篇四种。通过统计这些仿拟辞格的分布情况并对相关数据做详细阐释、比较、说明,我们发现仿拟辞格形成了何祚欢作品语言幽默美、变异美、简洁美等特点,这也是何祚欢有别于其他湖北本土作家的个人言语风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