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23年 第4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3-02-15
    目 录
    《江汉学术》2023年第1期目录
    《江汉学术》编辑部
    2023, 42(1):  2-4. 
    摘要 ( 62 )   PDF (1229KB) ( 1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语言学专栏_领域语言研究
    国家语言治理及其理论建构的先行条件与科学进路
    王世凯
    2023, 42(1):  5-12.  doi:10.16388/j.cnki.cn42-1843/c.2023.01.001
    摘要 ( 94 )   PDF (1368KB) ( 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国家语言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多元共治主体采取多样化治理手段,通过多层多元治理方式,依照科学治理模式,管理语言事务、调控语言资源的过程。国家语言治理理论研究除需对国家语言治理进行科学界定外,还应该分析理论研究的可行性,明确国家语言治理边界以及理论研究主体内容等一系列问题,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保证科学架构、秉承唯物史观、坚持国家逻辑、立足全球视野,沿着科学的进路进行理论系统的建构。
    语言安全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和创新路径
    籍红丽, 彭 爽
    2023, 42(1):  13-23.  doi:10.16388/j.cnki.cn42-1843/c.2023.01.002
    摘要 ( 49 )   PDF (2285KB) ( 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传统语言安全治理具有缺乏连通性和预见性、与时代发展趋势不协调等局限性,所以通过观察和分析大量的语言安全数据信息,深度挖掘语言安全问题的本质,从而实现语言安全治理数字化转型是十分必要的。语言安全数字化转型需要遵循的原则,包括整体规划原则、精确定位原则、动态性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语言安全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路径有:数据信息赋能路径、数字技术赋能路径和环境赋能路径。面对语言安全治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如深化语言安全的应用理论研究,避免数据形式化和过度解读;提高工作人员的数据素养和数据处理能力,巩固人在语言安全数字化治理中的主导地位;寻找数字治理与传统治理的衔接点,避免严重破坏语言安全治理生态的平衡。
    法律专栏_法治中国建设的新视域与新话语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程序法治要义
    陈爱飞
    2023, 42(1):  24-34.  doi:10.16388/j.cnki.cn42-1843/c.2023.01.003
    摘要 ( 56 )   PDF (1388KB) ( 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程序法治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分支。若以宏观、中观、微观为视角,程序法治可作广义、中义、狭义之三维界分。以此为基础,在中国特色元素与域外原理的冲突与融合中,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程序法治要义可从特色鲜明的基本特征、普适性与国情性共生的具体内涵、政治话语转换的意 识形态、“一轴两翼型”程序法治四个维度进行诠释。习近平法治思想在程序法领域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以程序公开与司法为民助力公正司法,以诉讼程序改革推动司法体制改革,采用以解构法院解纷职能为内核的多元共进纠纷解决机制以及注重诉源治理的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等。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的进路抉择层面,则主张我国程序法治建设应当舍弃复制化与极端化预想,采用亦此亦彼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融合之道,进而实现由中国程序法治化至程序法治中国化的现代化转向。
    大数据与人民调解的智能化转型
    喻 中
    2023, 42(1):  35-42.  doi:10.16388/j.cnki.cn42-1843/c.2023.01.004
    摘要 ( 89 )   PDF (1354KB) ( 1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人民调解是当代中国调解制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人民调解虽然也要接受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司法行政部门的业务指导,但人民调解委员会并不是国家机构,而是群众性组织,人民调解员也不具有国家公务员的身份。这是人民调解区别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一个制度特征。随着大数据的兴起,由人民调解案例汇聚起来的大数据,正在重塑当代中国的人民调解,正在促使传统的人民调解转向新型的智能化的人民调解。传统的人民调解高度依赖人民调解员的个体经验与个人声望,在传统的熟人社区中能够发挥较好的解决纠纷的功能。智能化的人民调解主要依赖大数据,能够满足当下的陌生人社区对人民调解的需求。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智能化转型的方向,可以从人民调解向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延伸。因此,虽然人民调解的智能化转型仅仅是中国法治的一个局部,但却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教育部名栏_现当代诗学研究
    窥视者与说书人:论析朱朱长诗《清河县》
    夏至,敬文东
    2023, 42(1):  43-51.  doi:10.16388/j.cnki.cn42-1843/c.2023.01.005
    摘要 ( 367 )   PDF (1391KB) ( 1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朱朱擅长调用视觉元素,他的诗充满视觉想象,具有绘画、电影般的视觉效果。《清河县》三部曲是朱朱洞悉视觉复杂性与神秘性的经典之作,既呈现了传统叙事没落后讲故事的新可能,也打开了关于他者、关于作者与文本及阅读者间的,许多值得玩味细思的空间。以《水浒传》《金瓶梅》提供的基本原型为形象素材,《清河县Ⅰ》充分利用镜头语言的惊颤效果,将不同视角的影像碎片重新组接为新的故事,以此折射人性欲望中被隐匿的细节。《清河县Ⅱ》则以潘金莲的表演为中心,更进一步地强化观看之谜局。《清河县Ⅲ》不再以叙说或丰富故事、激荡文本间的意义为主要目标,转而关注故事的创作本身,关注更广阔的历史和现实语境,从对瞬间经验的展演偏移至对永恒性的沉思。作为一首多视角、多声部、多层次的长诗,《清河县》不仅对视觉想象与语词力量多有探索,还见证了朱朱在个人诗歌写作史上的突破。
    借助词语距离:欧阳江河诗歌中的词化趣味
    朱周斌
    2023, 42(1):  52-59.  doi:10.16388/j.cnki.cn42-1843/c.2023.01.006
    摘要 ( 48 )   PDF (1349KB) ( 1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欧阳江河是一个诗学抱负颇高的诗人,经过长期沉寂之后,他开始致力于写作史诗性质的长诗。然而,这只是他自己断言的诗学观念,具体到真实的诗歌写作中观念与实践还是存在一定落差的。通过对欧阳江河几首重要的诗作以及一首流传未必广泛的《雪》的细读,可详细地阐明其“词化”是否得当,抑或可作为欧阳江河诗歌阶段性成败的基本标志。借助于词语所造成的距离,欧阳江河的诗歌获得了一种面对现实的角度,这也是他早期成功之处。但如果一旦诗歌所指涉的世界本身显得空洞无力,那么它的文本游戏就立刻变得不具创造力甚至毫无意义。因为此刻词语对他来说仅 仅是一种距离,而不是一种深入世界的方法。
    经济管理
    老龄化来临“中国制造”如何保持比较优势——立足于制造业出口复杂度的分析
    张小溪,张 菂
    2023, 42(1):  60-71.  doi:10.16388/j.cnki.cn42-1843/c.2023.01.007
    摘要 ( 60 )   PDF (1509KB) ( 1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老龄化进程中,在老龄化时代劳动力比较优势逐渐丧失的情况下,制造业如何获取新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竞争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劳动力供给减少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进而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倒逼机制,促使出口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劳动力质量提高促进人力资本形成,进而产生人力资本循环机制,提升出口产品的技术和效率。这两种作用机制解释了老龄化对制造业出口复杂度的正向作用。基于中国大陆2002—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出老龄化对提高出口复杂度有积极影响。考虑到区域发展的不均衡,进一步将样本按照中、东、西和东北 部进行划分,结果仍然表明老龄化有助于提升出口复杂度。此外,在全样本检验中,受教育年限、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贸易开放度对制造业出口复杂度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西部和东北部地区的样本分析中显示出负面影响。因此,基于地区禀赋优势打造国内雁阵模式、建立多层次有序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释放老龄化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是打造“中国制造”新比较优势的关键。
    粮食主产区省份统筹安全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政策模拟
    王喜峰,姜承昊
    2023, 42(1):  72-85.  doi:10.16388/j.cnki.cn42-1843/c.2023.01.008
    摘要 ( 51 )   PDF (1677KB) ( 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粮食安全面临“谷物基本自给,大豆依赖进口”的形势,但随着我国居民健康营养状况改善的要求,膳食品种多样和营养水平不断提升,大豆在我国粮食安全中的地位将不断上升。基于此,我国具备在相应自然社会条件的粮食主产区省份进行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条件。可使用改进的一般均衡模型,从水资源刚性约束的视角对黑龙江、吉林、辽宁的统筹粮食安全与区域高质量发展进行政策模拟。结果显示:针对国家粮食安全中的薄弱环节,仅通过调整种植结构进行应对时,若黑龙江降低水稻和玉米种植、扩增大豆种植,其社会经济冲击有限,能源产出微小下降,全社会耗水量将降低;若吉林降低玉米种植、扩增大豆及水稻种植,其社会经济将改善,能源产出将增加,但整体用水量亦增加;若辽宁降低玉米种植、扩增大豆种植,其社会经济、耗水量和能源产出都将呈现降低趋势。据此提出政策建议: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来保障粮食安全时,应注意“水资源—能源—粮食—经济”的统筹协调,防止水资源的刚性约束阻碍区域高质量发展,同时要坚持节水优先,统筹好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和资源环境保护。
    城镇化对中国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两阶段Super-NSBM模型
    陈东景,刘卫毅
    2023, 42(1):  86-98.  doi:10.16388/j.cnki.cn42-1843/c.2023.01.009
    摘要 ( 74 )   PDF (1855KB) ( 1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生态福利绩效对我国实现绿色转型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两阶段Super-NSBM模型,测算中国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西藏)2005—2018年的生态福利绩效及分阶段的生态经济效率与经济福利效率,运用面板校正标准误(PCSE)估计方法实证分析城镇化水平对生态福利绩效及分阶段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05—2018年中国生态福利绩效呈下降趋势,整体水平不高且表现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的分布格局;城镇化水平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在全国层面上具有倒U型特征,在中部与东北部地区表现 为先促进后抑制,在东部与西部地区表现为负相关关系;城镇化水平与生态经济效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与经济福利效率之间呈U型关系。为持续提高生态福利绩效,应加快推动经济发展由量向质的转变,充分发挥城镇化在生态福利转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努力实现社会福利与自然消耗的脱钩发展。
    电商直播中临场感三维度及其作用机制
    李永诚,王 倩
    2023, 42(1):  99-110.  doi:10.16388/j.cnki.cn42-1843/c.2023.01.010
    摘要 ( 315 )   PDF (1390KB) ( 2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电商直播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能以视频和即时互动的方式呈现产品,让消费者有亲临现场般的购物体验。为探究这种购物体验的建构规律与作用机制,从“人、货、场”三重维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消费者在直播购物中存在三种临场感需求,分别是社会临场感、产品临场感和空间 临场感,它们均显著正向影响消费者的在线信任、沉浸体验和购买意愿。在线信任和沉浸体验显著正向影响购买意愿,并在社会临场感、产品临场感和空间临场感对购买意愿的影响中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在社会临场感和产品临场感对购买意愿的影响中,在线信任和沉浸体验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在空间临场感对购买意愿的影响中,在线信任和沉浸体验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基于此,直播电商可根据三种临场感的内涵,从带货主播及互动、产品呈现、直播间设计等方面进行完善,以提高直播绩效。
    社会学 政治
    从承诺到亲密:两代女性夫妻冲突的比较研究
    刘 洁
    2023, 42(1):  111-119.  doi:10.16388/j.cnki.cn42-1843/c.2023.01.011
    摘要 ( 238 )   PDF (1375KB) ( 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家庭生活的内容与实践镶嵌在特定的制度化语境中,是对时代话语的回应。夫妻冲突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它既具有破坏力,也能够充当安全阀,体现了女性的家庭地位、角色扮演和互动策略。以改革开放为时点来考察年长代女性与年轻代女性所经历的夫妻冲突,我们可以发现:通过政治社会化和情感社会化两种机制的形塑,在集体主义文化的熏陶下,年长代女性追求安全感,注重付出,强调家庭的秩序和完整,以承诺为关键词;在个体主义文化的渗透下,年轻代女性的夫妻冲突关注个人满足与自我权益,以亲密为关键词。年长代和年轻代女性既追求夫妻地位平等,也认同性别气质的传统期待,她们与子女的纽带正在从单维度的必然转变为个性化的可欲。两代女性在家庭生活中同时展现出自主性、能动性和一定程度的保守性。两代女性夫妻冲突的跨代差异反映出家庭生活轨迹和个体生命历程从集体化到个体化的变迁。
    后真相时代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变局、困境与影响
    张爱军,王宏科
    2023, 42(1):  120-128.  doi:10.16388/j.cnki.cn42-1843/c.2023.01.012
    摘要 ( 235 )   PDF (1325KB) ( 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前提是链接到开放的互联网空间。后真相时代,基于后真相政治传播产生第三种事实、技术赋权下的政治传播秩序演进以及圈层化交流导致政治权威话语场压缩等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变局因素,出现了媒介环境中的信息辨识困境、算法推送扩大群体间信息隔阂、后真相时代的政治极化传播、情感催化下的理性价值坍塌以及非理性参与导致网络舆论错位等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困境,由此带来了双重影响。一方面,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促进了数字民主的发展,推动了我国政治文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公民对社会政治生活的无限性、情绪化、非理性参与也导致了社会信任异化、群体极化以及网络民粹主义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