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投稿指南
编委会
书刊订购
栏目建设
English
期刊社主页
扫一扫,欢迎关注本刊公众号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系统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审稿系统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全年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服务
下载排行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本期目录
2022年 第4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2-08-15
上一期
下一期
目 录
《江汉学术》2022年第4期目录
《江汉学术》编辑部
2022, 41(4): 2-4.
摘要
(
75
)
PDF
(1151KB) (
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法律专栏_法治中国建设的新视域与新话语
论刑事诉讼法和监察法之间的制约与衔接
郭世杰
2022, 41(4): 5-14.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22.04.001
摘要
(
118
)
PDF
(1321KB) (
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监察制度改革使得绝大部分职务犯罪案件的立案、侦查权限由检察机关划归监察机关,监察权的运行因而带有刑事司法的实质属性。监察法并未在刑事程序、证据标准、追诉时效等方面作出具体详实的规定,而只能直接或间接“借用”较为完整、严密的刑事诉讼法相关规范,这就决定了其接受刑事诉讼法制约的正当性。刑事诉讼法对监察法的制约,主要体现在监察机关调查权力的运行环节,在两法衔接存疑时应始终坚持有利于被调查人的原则。监察法的制定和刑事诉讼法的修正,均关照了对方的程序性设计,初步实现了两法衔接,但在立案、证据和时效等问题上仍然值得进一步研究。监察阶段的证据仍需经过审查、转换等处理才能顺畅运用于刑事诉讼阶段,监察机关查办刑事案件应接受追诉时效的制约以维护刑事法律制度体系的统一性。
法秩序统一原理下身份证件类犯罪的刑行衔接优化
陈禹衡
2022, 41(4): 15-23.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22.04.002
摘要
(
81
)
PDF
(1275KB) (
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伴随《刑法修正案(十一)》的发布,在积极刑法观的指引下,刑法加强了对身份证件的治理,并需要优化和行政法规的衔接,以解决刑行衔接中解释路径和处罚界限的问题。基于法秩序统一原理,个人信息安全法益和社会公共秩序法益都无法准确涵盖身份证件类犯罪的保护法益,而采用社会公共信用法益则更符合实际需求,并将行政法规中的价值追求作为其保护法益的来源、参考标准和衡量依据。在空白罪状的司法适用中,追求行政法规和刑事法规在价值理念上的同频共振,并由空白罪状影响实行行为和适用场合的认定。划分身份证件类违法犯罪行为的刑行界限,应该根据罪名的差异进行区别对待,伪造、变造、买卖身份证件罪以三件为数量标准,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罪、盗用身份证件罪采用“数量+情节”模式,冒名顶替罪则根据不同的侵害对象采用不同的区分标准。
社会学
性别视角:国际女性社会救助实践及其思考
曾 静,杨成虎
2022, 41(4): 24-33.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22.04.003
摘要
(
129
)
PDF
(1368KB) (
1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工业化、城市化以来,随着国际女性主义运动的兴起,女性独立意识增强,性别与贫困的关联性特征得以发现和重视,贫困女性化概念得到广泛讨论。随着我国反贫困战略从反绝对贫困向反相对贫困转变,女性的相对贫困问题更为突出。贫困形势的复杂化,困难群体多元异质化的救助需求,都迫切地要求我国社会救助体系对女性贫困现象予以重视和回应。因此,基于国际女性社会救助实践,从性别视角探究女性贫困的文化因素与结构因素,进而明晰女性贫困的表征。在此基础上,梳理国际贫困女性社会救助政策实践,从中提炼出全生命周期救助、注重家庭—工作平衡、从家庭内部资源分配到参与赋权三条救助理念。结合我国实践,在借鉴国际救助理念基础上,构建性别视角下的社会救助实践框架,最终提出需按照参量改革和系统改革的并行逻辑解决我国女性贫困问题。
社区养老机构空间嵌入的治理逻辑——基于多地典型案例的研究
王 成,周玉萍,廖启云
2022, 41(4): 34-42.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22.04.004
摘要
(
122
)
PDF
(1307KB) (
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嵌入式养老”是当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的一种具体形式,而养老机构嵌入社区空间是“嵌入式养老”实现的重要途径。但在现实层面却出现了养老机构遭遇社区抵制的情况,其可以被刻画为社区养老机构空间嵌入失效。社区空间由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生活实践三元一体构成,社区养老机构需嵌入三元空间以实现其在社区空间的实质性嵌入。其嵌入困境在于,社区公共空间压缩下的公共资源争夺,代际失衡场域中的老年人权力式微,以及社区包容性不足屏蔽内外交流。其嵌入困境的治理逻辑涵括短期向度的策略选择与长期向度的空间优化。短期向度的策略选择包括恰选空间区位,开启多元协商与植入诗意元素。在长期向度上,则要从调适物理空间、塑造社会空间和扩大生活实践等方面实现空间优化,以促成社区养老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社会动员理论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分析
杨建云
2022, 41(4): 43-52.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22.04.005
摘要
(
88
)
PDF
(1509KB) (
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行都是在动员措施的影响下达成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具有阶段性特点,以社会动员理论对联产承包责任制、农地流转、农村土地确权三项制度改革进行分析,详细解析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流程、物质和精神动员措施,最后得出土地制度改革结果和一般规律。联产承包责任制引致财政资源更多流向农村;农地流转并未扭转资源流动向城镇倾斜的趋势;土地、户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乡村振兴战略深入人心。三个阶段的土地制度改革过程显示,农村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特定的发展阶段,国家发展战略调整,改革势在必行。物质激励以动员、配套制度建设的形式推出,动员与制度共同推进了农村改革的成效。基于此指明下一阶段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
教育部名栏_现当代诗学研究
诗思与巫思:小安诗歌中的巫术游戏
钱文亮,黄艺兰
2022, 41(4): 53-58.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22.04.006
摘要
(
119
)
PDF
(1302KB) (
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古以来,巫性、诗性和女性三者之间就存在着一而三、三而一的同源关系,世纪之交在成都诗坛出现的“女巫文化圈”印证了这一点。身为“女巫圈”的一员,“非非”诗派的女诗人小安创造了“幻听”的诗学法则,带领读者在混乱的声音丛林中寻找着居于内心深处的宁静。小安的诗歌通过调用动物语言的力量,使得“书写之物”发生位移;在“摆弄”碎片的占卜过程中,以拼贴画的技术手法展示了诗思的流动性和想象力的自由。小安以她的天真和童心重新诠释了古老神秘的巫术仪式,赋予日常生活以游戏的意义,实现了“诗性”对“巫性”的游戏性回返。在普遍推重严肃理性诗思的中国诗坛,这种独特的巫术式写作自有别样的意义。
享乐、忍受抑或责任:当代诗歌中的身体伦理
马 贵
2022, 41(4): 59-66.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22.04.007
摘要
(
88
)
PDF
(1276KB) (
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1990年代以来的当代诗中,纯粹的精神抒写退场,身体(或身体性)开始焕发丰富的能量。那么,身体为当代诗歌带来了什么?在不同的诗歌文本中,身体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态度,追踪这些差异有助于探究当代诗歌的伦理意识。以身体为中介,当代诗歌主要表现出享乐、忍受和责任三种在世态度。享乐的姿态正视身体的欲望,试图摆脱历史的重负,但是容易陷入语言的游戏和价值上的飘渺。忍受中的身体充满了批判的能量,具有针对现实性的关怀,但它可能会对同情产生过度的消耗,不宜作为“长久之计”。相比之下,在责任的诗学中,身体既意味着自我创造,也担任了从自我走向他者的媒介。责任的诗学指向了一种伦理关系的重建,它在当代诗歌中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而值得我们期待。
经 济
地方政府纾困中小微民营企业融资的政策路径研究——以浙江融资畅通工程实践为考察中心
潘锡泉,郑亚莉
2022, 41(4): 67-75.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22.04.008
摘要
(
100
)
PDF
(1271KB) (
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小微民营企业融资具有长期性和普遍性特征,除自身因素外,在宏观层面上面临的问题在此次疫情中暴露无遗,如何寻求合适的政策路径纾困中小微民营企业融资成为关注的焦点。浙江省2019年提出的融资畅通工程,经过两年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可为中小微民营企业化解融资难题提供一定的借鉴。对当前中小微民营企业融资在外部宏观环境上面临的“政策、信息、资金、渠道、服务”仍然不够畅通现象进行剖析,并基于浙江省融资畅通工程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基于“政策、信息、资金、渠道、服务”五个畅通为立足点,围绕“做到‘政策畅通’,发挥政策集成效应;做足‘信息畅通’,提升信息传递效率;做强‘资金畅通’,激发资金赋能动力;做实‘渠道畅通’,推动融资渠道扩面;做深‘服务畅通’,提升金融服务效能”五个维度提出了深化融资畅通工程来纾困中小微民营企业融资的政策路径
互联网使用、资本积累与农户信贷可得性——基于马克思资本范畴和CFPS数据的分析
樊文翔
2022, 41(4): 76-87.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22.04.009
摘要
(
90
)
PDF
(1459KB) (
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如何提高农户信贷可得性、满足农户对各种生产要素特别是资金的需求,是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改善农户信贷可得性提供了新思路。基于马克思资本范畴的理论分析,利用来自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经验数据,从家庭层面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户信贷可得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使用互联网不仅能够直接提高其正规信贷可得性和非正规信贷可得性,而且能够通过促进农户人力资本、信息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积累间接提高其正规信贷可得性和非正规信贷可得性,体现了资本的增殖性、运动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因此,要推动农村互联网普及,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注重农户资本积累,平衡农村金融供给的盈利性和公益性目标。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商业信用与财务脆弱性——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吴成颂,常 志
2022, 41(4): 88-102.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22.04.010
摘要
(
62
)
PDF
(1377KB) (
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文章基于2010—2019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非平衡面板数据,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是否导致企业商业信用规模扩大化,进而缓解企业财务脆弱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引起企业商业信用占比上升;商业信用规模扩大又导致企业财务脆弱性减弱,且这一效应在非国有制造业上市公司中表现得更加明显。但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检验发现经济政策对于财务脆弱性的总效应为正,即随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增高,企业财务脆弱性会加大,说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财务脆弱性还存在其他作用路径。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通过影响企业信贷资金直接作用于企业财务脆弱性,且给企业财务脆弱性带来的恶化效应大于通过影响商业信用给企业财务脆弱性所带来的缓解效用,这为企业在政策预期不明确的时期更好地降低自身运营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 学
“语境诗学”命名的学理基础及维度确证
徐 杰
2022, 41(4): 103-111.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22.04.011
摘要
(
67
)
PDF
(1284KB) (
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语境”作为文学理论的重要范畴在历史流变之中沉积了复杂、分离和悖论的涵义。“语境”范畴并非外在于文本的附属性背景,而是文学理论的本体性概念。语境诗学的构建试图重建文论范畴之间的对话,形成一种动态的、有机的和整体性的理论形态。语境诗学弥合着文论中“向内转”和“向外转”的理论对立倾向:作品内部的语境结构与作品的情境、社会—文化语境之间形成一种全息的和互渗的混沌关系。语境诗学适应着“泛文学”的文学现状:将关注点从静态的印刷文本到动态的现场表演,从单一媒介文学到多模态文学,从固态的文学话语转向活态化的文学话语。语境诗学将文学理论追求的可言说性知识带向不可言说的氛围;将文学意识从焦点意识带向附带觉知,从实在走向虚在。在语境诗学之中,文类、媒介和社会语境作为最核心的维度,分别为文学文本提供着“前置赋义”“本体构建”和“意识形态”的功能。
哲 学
《老子》中“复”的三重内涵——兼论老子哲学的基本构造
吕存凯
2022, 41(4): 112-119.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22.04.012
摘要
(
84
)
PDF
(1279KB) (
2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复”作为指示《老子》哲学体系基本构造的重要概念,具有相互关联的三重内涵:一是在自然世界中,万物以“道”为自身存在的根据,在“道”无思无为的循环运行中自发地实现自己的“自然” 本性,并自发地复归于“道”;二是在政治世界中,百姓由追逐外欲、虚伪巧诈、多智善谋的异化状态复归于“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自然本性,并主动地归向圣人;三是君主效法于“道”,通过自身的内在修养主动实行处下不争的无为政治,从而实现向“道”的复归,达到与“道”合一的圣人境界。“道”与万物构成的自然世界和统治者与百姓构成的政治世界由此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而又密切相关的领域,政治世界中统治者与百姓的关系是自然世界中“道”与万物的关系在人类社会的落实和映现,而统治者向“道”的复归则是两个世界的运行秩序的真正连接点。
从需要视角看自由意志的必然存在——与无意志论者商榷
刘清平
2022, 41(4): 120-128.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22.04.013
摘要
(
56
)
PDF
(1275KB) (
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无意志论者为了反对激进意志论者而坚持自然主义立场,把意志说成是西方哲学家不成功构想的幻觉,认为道德责任的根基在于无意志的自由或理性,结果如同激进意志论者一样也在自由与必然二元对立架构的误导下走进了死胡同。他们既没有看到人们所有行为的动机源头都在与自然因果链条一致的需要—想要—意志中,也没有看到这种意志就内在地呈现出的从心所欲的自由特征,更没有看到自由意志的真实存在对于道德责任和人生在世都有必不可少的重大意义。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