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学术 ›› 2017, Vol. 36 ›› Issue (1): 51-58.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7.01.007

• 教育部名栏_现当代诗学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现代诗接受的 “品级坐标”

陈仲义   

  1. 厦门城市学院 人文与艺术系,福建 厦门 361008
  • 收稿日期:2017-02-20 修回日期:2017-02-20 出版日期:2017-02-15 发布日期:2017-01-17
  • 作者简介:陈仲义, 男, 福建厦门人,厦门城市学院人文与艺术系教授, 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项目 “诗歌审美接受研究”(14FZW005)

“Grading Coordinates”for the Acceptance of Modern Poetry

CHEN Zhongyi   

  • Received:2017-02-20 Revised:2017-02-20 Online:2017-02-15 Published:2017-01-17

摘要: 中国 “诗书画” 艺术一直拥有深厚的品级传统, 并形成品级形制。作为新文类的现代诗接受, 一直以来却受着诗与非诗、 诗之好坏的分歧困扰。把握现代诗的接受品级, 关键是把握好文本客观性与接收主观性的辩证统一, 过分偏斜文本中心或读者中心的做法, 都会造成新的纠结。与其喋喋不休怂恿相对主义的混乱, 毋宁尝试某种可能性 “出路”。“品级坐标” 的纵向轴列, 抽象着文本的客观物质性——由诗质·诗语·诗形, 构成文本的形式化结构, 相对客观恒定; 横向轴列则通过 “心动”(感动·撼动·挑动·惊动)的细化响应, 披露其主观的接受效应(独立或混交), 形成在原创性标高投射下, 围绕 “心动” 的品级梯度。人们或许可以依据这一内化的 “游标卡尺”, 应对现代诗文本的接受现实, 也于此对应古人在艺术裁定上积累的 “五品制”。品级序列的重任: 首先是区分 “是” 与 “不是” 的界限, 接着再进入好与差、 高与低、 优与劣的检视。

关键词: 现代诗, 品级, 接受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