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鲁迅全集:第3卷[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2] 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中卷[M].昭明出版社有限公司, 1976. [3] [美]金介甫.沈从文论[J]. 杨苡译.钟山,1980,(4). [4] 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4册[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 [5] 沈从文选集:第5卷[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6] 沈从文文集:第12卷·文论[M].广州:花城出版社, 1984. [7] 沈从文文集:第11卷·文论[M].广州:花城出版社, 1984. [8] 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5册[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 [9] 邹红.“诗样的情怀”——试论曹禺剧作内涵的多解性[J].文学评论,1998,(3). [10]汪曾祺.沈从文的寂寞——浅谈他的散文[J].读书,1984,(8). [11]沫若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 [12]王训昭,等.郭沫若研究资料(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