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卫慧.上海宝贝[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
[2] 沈晓瑾.中国作家:畅销书背后的故事[N].联合早报,2003-04-03.
[3] 蔡翔,罗岗,倪文尖.无能的力量如何可能[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02-23.
[4] 卫慧.不是我太另类,而是他们太主流[N].中国青年报,2000-03-20.
[5] 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M].黎明,李书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88.
[6] 大卫·哈维.希望的空间[M].胡大平,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14.
[7] 巴赫金.拉伯雷的创作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M].李兆林,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7.
[8] 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M].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28.
[9] 齐格蒙·鲍曼.立法者与阐释者[M].洪涛,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223-225.
[10]卫慧.我的禅[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47.
[11]布迪厄.艺术的法则[M].刘晖,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127.
[12]瓦尔特·本雅明.本雅明文选[M].张耀平,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295.
[13]卫慧.像卫慧那样疯狂[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9:40.
[14]燕晓东.卫慧:挨骂的女人很赚钱[EB/OL].(2000-03-15).
[15]哈维尔.哈维尔文集[M].崔卫平,编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12-14.
[16]谢里夫·海塔塔.美元化、解体、上帝[M]//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全球化的文化.马丁,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229.
[17]雷迅马.作为意识形态的现代化[M].牛可,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7.
[18]居伊·德波.景观社会[M].张一兵,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11.
[19]竹内好.近代的超克[M].孙歌,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184.
[20]关井光男.柄谷行人访谈[M].陈飞.新文学:第5辑.郑州:大象出版社,2006.
[21]米歇尔·福柯.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M].莫伟民,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7.
[22]沟口熊三.作为方法的中国[M].李甦平,徐滔,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