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许慎.说文解字[M].徐铉,校订.北京:中华书局,1963. [2]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3] 王筠.说文释例 [M].北京:中华书局,1988. [4] 姚孝遂.许慎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83. [5] 张志德.《说文》用“一曰”的体例和作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85(1). [6] 华学诚.《说文》“一曰”义例试说[J].内蒙古大学学报,1986(4). [7] 丁度.宋刻集韵[M].北京:中华书局, 2005. [8] 司马光,等.类篇[M].北京:中华书局, 2003. [9] 王筠.说文解字句读[M].北京:中华书局,1988. [10]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M]. 武汉:武汉市古籍书店,1983. [11]桂馥.说文解字义证[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2]顾野王.原本玉篇[M].北京:中华书局, 1998. [13]顾野王.大广益会玉篇[M].北京:中华书局,1987. [14]余乃永. 新校互注宋本广韵(增订本)[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15]阮元. 十三经注疏[M]. 北京:中华书局,1980. [16]王力.同源字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7]刘钧杰. 同源字典补[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8]宋兆祥.《玉篇残卷》所引《说文解字》字义多释考释及探析[D]. 湘潭:湘潭大学中文系,2005:73-78. [19]王问渔,陆宗达.训诂学的研究与应用[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 [20]陆宗达,王宁.训诂方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