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投稿指南
编委会
书刊订购
栏目建设
English
期刊社主页
扫一扫,欢迎关注本刊公众号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系统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审稿系统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全年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服务
下载排行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本期目录
2013年 第32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3-12-01
上一期
下一期
目录
《江汉学术》2013年第6期目录
《江汉学术》编辑部
2013, 32(6): 2-4.
摘要
(
296
)
PDF
(485KB) (
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经济
中国金融发展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平抑效应——基于EGARCH模型的经验分析
姚耀军,彭璐,曾小懿
2013, 32(6): 5-10.
摘要
(
319
)
PDF
(1754KB) (
1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中国金融发展在最近十余年取得重要进展,大量相关文献讨论了中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少有文献注意到中国金融发展与宏观经济稳定的可能联系。金融发展除了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外,是否还会产生平抑宏观经济波动的红利?尽管存在若干金融发展平抑宏观经济波动的理论机制,但相关经验证据却少见。基于中国2001—2012年月度时间序列数据,可利用含外生变量的EGARCH模型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宏观经济波动平抑效应进行实证检验。我们发现,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宏观经济波动平抑效应。这一经验证据表明,金融发展能够从降低经济增长波动层面提高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进一步加快金融改革步伐从而提升金融发展水平,应该成为中国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一个长期战略选择。
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村产权的信贷供给效应研究
曾庆芬
2013, 32(6): 11-17.
摘要
(
240
)
PDF
(1520KB) (
1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农村产权抵押的信贷供给效应是一个争论较大的问题。我们究竟应该对农村产权抵押持何种理性态度呢?由于我国试点时间短,经验证据还比较缺乏,无论从农村金融历次改革绩效的宏观角度,还是从信贷交易的微观角度分析,都能发现农村产权抵押有其开展的必然逻辑,会使部分地区和经营主体受益,故不能简单否定。但我们不能期望产权抵押成为解决农村融资困境的钥匙。现阶段因受制于城乡二元体制,农村产权抵押面临着比城市更多的约束,在金融资源配置、借款人抵押意愿、产权抵押品、产权抵押配套体系及产权抵押融资项目等方面,都具有城乡差别。因此,农村产权抵押不可能像城市产权抵押一样能有效地撬动大量信贷资源,短期内的信贷供给效应很有限。但这并非是抵押技术本身的问题,其症结主要在于城乡二元体制。创造条件继续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试点,随着城乡二元体制的破除,其效应将逐步显现。
民族地区城镇化可持续性的理论框架分析
李华胤,徐晓晨
2013, 32(6): 18-24.
摘要
(
303
)
PDF
(1630KB) (
1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一个国家要成功推进现代化,必须成功推进城镇化,对于民族地区尤为如此。城镇化对民族地区经济结构转型,进一步推进现代化,提升人们幸福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面临着严峻的可持续性危机。民族地区城镇化的可持续性的内涵包含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社会和谐可持续性、政治参与可持续性、民族文化传承可持续性以及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结合民族地区特色,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出较有适应性、实践性的提升城镇化可持续性的策略。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策略有:旅游兴镇,城镇群连片发展等;民族文化传承可持续性策略有:“点、线、面”相结合的文化产业开发,“移动的”民族文化等;政治参与可持续性策略有:政治参与志愿者,城镇化办公室信箱等;社会和谐可持续性策略有:心理疏通机制,专项协调小组等;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策略有:美丽城镇建设,提升城镇创新能力。
教育部名栏_现当代诗学研究
20世纪新诗大众化运动反思论
许霆
2013, 32(6): 25-33.
摘要
(
216
)
PDF
(1520KB) (
1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诗大众化运动是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重要流脉,历史上存在的对其全盘肯定或简单否定都带有情绪化色彩。冷静反思首先要区分“新诗大众化追求”和“新诗大众化运动”两个概念,五四平民文学理论与新诗大众化理论是完全不同的。新诗大众化运动酝酿于1920年代中期,经历了左联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区时期,三阶段呈现不同特点,存在着差异性,可找出其清晰的发展轨迹。三阶段又是前后相继联系的,存在着三条不断深化的线索和贯穿始终的精神品质。新诗大众化运动对于新诗发展有积极贡献,也有负面影响。虽然大众诗歌中多数诗歌存在着轻视艺术价值的弊病,但确实也有些作品富有特色。新诗大众化运动形成了面向现实的历史传统,开拓了自身发展的全新路向,纯诗运动和新诗大众化运动,分别承担了提高诗艺和社会历史的使命,各自发展途中形成了自身的诗学传统,并形成综合发展的新方向。
郑愁予晚近诗作的“纵向意识”与 “中心轴意识”研究——以诗集《寂寞的人坐着看花》为例
史言
2013, 32(6): 34-40.
摘要
(
220
)
PDF
(1508KB) (
1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寂寞的人坐着看花》是郑愁予晚近作品中的代表性诗集,其中的空间书写颇具特色,所表现出的“内在空间意识”更加不容忽视。对之进行现象学意义上的“经验模式”阐述,捕捉郑愁予新诗空间书写的内在精神实质,可从某种程度上勾勒诗人所独具的诗意心灵图谱。郑氏此时期诗作的“纵向意识”,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天地之间的起落浮沉;其次,是与“水”相关的“镜面”意象;第三,是垂直向度的逆转颠倒。而“中心轴意识”则突显为中心与远方之间的辩证,特别是“行人永在远方”、“行旅不归”、“静而遥远的感觉”等。对“绽开花朵”的摹写也是郑愁予非常典型的诗意想象模式。
法律
涉外离婚的法律适用:传统、变革及发展———兼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有关规定
乔雄兵
2013, 32(6): 41-49.
摘要
(
235
)
PDF
(1514KB) (
1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自然人的跨国流动日益增加,由此导致涉外离婚越来越普遍。在涉外离婚的法律适用方面,传统的冲突规则主要适用法院地法或属人法。然而,随着实践的发展,涉外离婚法律适用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主要表现为适用有利于离婚的法律,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引入以及适用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选择的法律。将意思自治原则引入离婚的法律适用领域,是为了克服传统冲突规范僵硬、机械的弊端所采取的一种改进措施。新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在法律适用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虽然未来涉外离婚的法律适用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趋同和共融,但很多国家依然会坚守本国的传统规则,因此,趋同和差异、冲突和融合将在涉外离婚法律适用方面长期存在。
传统激活与现代观照——“中国传统刑事法律的文化特征”专题研讨综述
陈会林,王森坚
2013, 32(6): 50-54.
摘要
(
273
)
PDF
(1562KB) (
1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传统刑事法律的文化特征”研讨会主要围绕“中国传统刑事法律文化”做了六个方面的研讨。第一,关于中国传统刑法法律理念的研究,例如“仁善”、“无讼”、“慎刑”、“慎杀”等;第二,关于中国传统刑法的渊源、规范构成与法典编纂的研究,例如“礼刑关系”、“律例关系”、“例分八字”等;第三,关于中国传统刑法定罪量刑原则的研究,例如“原心定罪”、“原情定罪”等;第四,关于中国传统刑罚及特定罪刑的研究,例如“宫刑”、“流放”、“人相食”等;第五,关于中国传统刑事侦查与审判的研究,例如“司法职业化”、“春秋决狱”等;第六,关于中国传统刑法近代化的研究,例如“刑事责任年龄”、“伤害尊亲属罪”等。
马克思主义研究
“两型社会”视域中的环境正义问题研究
马兰
2013, 32(6): 55-60.
摘要
(
201
)
PDF
(1491KB) (
1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前,国内相关的环境伦理理论主要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相对弱化了伦理之于实践的现实意义。面对环境问题时,我们不能忽略正义在环境保护中的价值,正义是人们面临有限资源与环境危机的现实情景下的必然道德选择,是主体对环境权利诉求与资源分配中的基本伦理原则。环境正义的观点带动了环境伦理学的研究转向,使得环境伦理学从对抽象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转向对人类社会中具体的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关注。环境正义作为一种新的视角关注环境问题是对正义理论的延伸,为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融入了伦理的考量,提供了新的伦理维度。
“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逻辑理路
卢旭东
2013, 32(6): 61-66.
摘要
(
236
)
PDF
(1485KB) (
1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推进“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必须对其进行整体性考量,即理论机理与发展逻辑的双重分析。就理论机理来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三型政党”目标体系的四个结构要素,一方面,要理清其结构要素的边界,从科学理论维度、价值指向维度和路径选择维度分别考察“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的科学内涵;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四个结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习型”是基本前提,“服务型”是根本目的,“创新型”是核心动力,三者统一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就其发展逻辑而言,推进“三型政党”建设应该按照“主题—主线—方针—布局”四个层级进行整体推进,力求实现重大突破,并体现为“主题统领—主线推 进—方针指导—布局保障”,从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为导向的创新发展逻辑。
三个“没有变”的提出、内涵与意义——兼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系
王东红
2013, 32(6): 67-73.
摘要
(
283
)
PDF
(1503KB) (
1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及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三个“没有变”,即中国的基本国情(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国际地位(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都没有变。三个“没有变”其内部和整体都构成了语言表达精准、思想内涵丰富、传播使用广泛的命题。在“没变再(新)解论”看来,只有既赋予“没有变”新解释,又认清细微“变化”新特征,才能深入理解这一用中国现实制度管长远的论断。我们应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理论工作者的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文献来全方位考察三个“没有变”的提出历史,根据时代条件、中国实际、认识发展,对其具体内涵加以宽领域诠释,并将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联系,才能多层次地剖析三个“没有变”的理论价值、实践意义、国际影响。
艺术 文化
从具象挥洒而出的精神主张——论谭仁杰书法的审美意象
庄桂成,李旭
2013, 32(6): 74-79.
摘要
(
295
)
PDF
(1901KB) (
1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书法艺术通过线条的表现形式,展现力度与气韵,可形成独具特色的意象美。谭仁杰书法的意象美主要体现在线条、笔触及其运动的节奏感上。他的书法线条、笔触具有明显的刚柔、长短以及轻重、疾徐、枯润等变化,作品以榜书和行草见长而兼容各体,审美意象宛如云鹤而神态各异,或古朴清丽,或潇洒自然,或气势雄强。谭仁杰的书法多属于少字派作品,形式简洁,重笔墨表现,与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少字派书法有一定的渊源。其早期作品多使用侧锋,激扬大胆,增加了作品的美术效果和美学意象的丰富性,近期作品大量使用中锋,即使在“渴笔”处也能做到中锋行笔,适当使用侧锋,平静厚重,提升了作品的内涵。他通过对汉字的书写来表达个性,以雄奇险劲、流动秀美的笔触,曲直疏密、黑白相间的布局,创造“云鹤游天、群龙戏海”的意境,作品内容与美学意象的高度统一是其书法创作的终极追求。
日本地方神社的社会文化功能研究
张佳梅
2013, 32(6): 80-85.
摘要
(
515
)
PDF
(1552KB) (
8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日本的民族宗教神道教作为日本文化的核心,仍然深刻地影响着现代日本的社会生活。而神社和祭祀仪式作为神道的载体,在当今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依旧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分析日本地方神社的社会文化功能,研究普通的日本民众是怎样以神社为中心来开展社会文化生活,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真实地理解邻国日本。分别从社会控制、群体整合、文化传承和精神需求四个维度对神社的社会文化功能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在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的层面,日本的神社界自上而下形成了一张空间的“有形的网”。在文化认同和个人精神的层面,日本以神社为中心形成了一张精神的“无形的网”。“有形的网”和“无形的网”交互作用,确保了神道思想的文化核心地位。靖国神社是一所供奉着包括14名甲级战犯在内的为天皇战死的军人的特殊神社,日本的右翼势力企图利用其来复活国家神道的政治野心,是我们必须时刻警惕的。但我们不能因为靖国神社的特殊性而忽视其他普通神社在日本人的个人和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
电子文献资源的稳定性与权威性研究——以史学写作为例
刘博
2013, 32(6): 86-93.
摘要
(
252
)
PDF
(1518KB) (
1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电子资源具有使用设备和技术更新换代快、存储和阅读性能不稳定的特点。虽然电子资源有不少优点,但用于史学写作时一定要加以甄别。其学术参考价值取决于发行人、制作技术、流通途径、载体和格式。历史学电子文献引证标注参考有不同标准,具体问题需具体对待,慎重参考和引证电子文献。有些来源自网络的电子文献无需标注网址,需要引用网址的电子公报最好截图保存,以防止下次无法访问。我国与西方在历史学电子文献方面有差距,仍有巨大发展空间,主要表现在史学电子文献开发程度和使用的普及程度低。
专栏_领域语言研究
汉语网络语言中的异形词研究
周建民
2013, 32(6): 94-100.
摘要
(
317
)
PDF
(1583KB) (
1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网络异形词是网络语言中概念意义、语法意义相同,色彩意义不同,语音相同或相近,书写形式不同的同一词位的不同变体。网络异形词可从符号形式上分为纯汉字型、汉字—字母型、汉字—数字型。其形成的直接原因有求简图便、避讳换形、戏谑搞笑、造词撞车、两岸差异等,间接原因则主要是网民们追求个性、求新求异、追随潮流、跟风仿效的心理动因等。对网络异形词在网上的运用可持相对宽容态度,但在网下运用则要正确引导,加以规范。对网络异形词中的詈语粗话滥用,无论在网上网下都要反对。
“正能量”:科学术语中的一个“高能”热词——基于认知语义的语域渗透理据分析
张春泉
2013, 32(6): 101-106.
摘要
(
365
)
PDF
(1515KB) (
2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正能量”是科学术语中的一个“高能”热词。其流行速度快,流行时间较长,使用域广,尤其频见于各类评论篇章。“正能量”的语义(尤指联想意义)颇丰,在反映义中,其基本义较为抽象,附加义较为显豁,其中“正”兼具基本义和附加义。“正能量”的认知语义是其成为一个高能热词的重要基础。“正能量”作为科学术语这一社会方言的某些底层遗留,有较强的句法功能,可做多种句法成分;它还具有颇强的心理现实性,这些是“正能量”得以流行和继续“走红”的重要理据。鉴于“正能量”的流行,可以预测:科技领域的某些“高能”语词还会渗透传播到社会生活领域中来。
社会学
协同治理:环境群体性事件治理创新模式
张新文,张国磊
2013, 32(6): 107-112.
摘要
(
270
)
PDF
(1540KB) (
1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工业污染向其他一些地区转移,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引发环境群体性事件。利益多元化的今天,发生环境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原因是政府、企业和民众三个主体产生利益冲突,在博弈过程中没有达到利益均衡。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治理是政府的一大难题,亟需寻求利益相关主体参与协同治理。因此,建立一套协调治理模式是必要的:需要构建政府与民众从博弈到合作的模式;需要构建政府与媒体的合作模式;需要建立政府与环保NGO合作模式。把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利益相关者,政府、企业、民众、媒体和环保NGO协同起来,形成一种合作联动关系,共同参与治理,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起来。
文学 哲学
历史、媒介与文学叙述:新生活运动的两副面孔
刘奎
2013, 32(6): 113-120.
摘要
(
254
)
PDF
(1522KB) (
1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新生活运动自身的两面性,及其在不同文本中的不同形象出发,可考察历史事件在不同媒介中的不同叙述。具体则通过对罗明佑的电影《国风》与沈从文的小说《长河》进行细读,来探讨媒介、叙事立场等因素对历史叙述的影响:罗明佑与沈从文叙述之间的差异,除媒介的不同之外,更重要的是二人所处历史位置及对历史进程的理解之间的差别。罗明佑是电影这一现代都市娱乐业的介入者和推动者,他既有对现代都市景观的迷恋,同时又有对政治政策的妥协,叙事因此出现了内在的裂痕;与罗明佑从反对都市文明的立场理解新生活运动相反,沈从文将新生活运动本身理解为一次现代化运动,他从乡土文明的角度对新生活运动进行质疑和讽刺,却又不自觉地流露出对现代生活的憧憬,这种矛盾性与其对民族重建方式的思考有关。而新生活运动本身的复杂性及叙事中的矛盾,也为反思现代文学研究中传统—现代的二元思维模式提供了一个有效媒介。
汉派小说的语言策略与武汉城市文化的书写——以方方的创作为中心
肖敏
2013, 32(6): 121-125.
摘要
(
306
)
PDF
(1478KB) (
2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方方的小说创作与武汉这座城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小说的人物语言不仅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透示武汉的城市品格,而且其点到为止的描述,达到了一种疏离的艺术效果。方方小说的叙述语言的地域性相较其他武汉作家来说不是最强,但带有浓重的诗性特征,其近期的作品多以诗性叙述语言,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挖掘武汉的城市文化,从侧面彰显了武汉在世俗中隐藏着的诗意哲学内涵。方方还采取了各种句式手段来达到其书写城市的创作目的,比如叠加、变异、长短句的变化等。
《淮南子》论管仲及其思想内蕴
高旭
2013, 32(6): 126-130.
摘要
(
303
)
PDF
(1543KB) (
1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为秦汉道家的重要论著,《淮南子》对管子有着多方面的思想认识,表达出由衷的尊崇之情,将其看作春秋时期的政治伟人之一。虽然《淮南子》对管子生平所言不多,但无论是对管子之功,对管子之才,还是对管子之思,都是极为推重,赞赏其忍辱进取、兴国为民的政治精神,称扬其尊王攘夷、佐桓兴齐的政治功业,视之为“贤相”楷模。立足黄老,《淮南子》论管与儒、法家有异,彰显出鲜明的道家精神,并试图借鉴管子兴齐的政治经验,探求西汉王朝的长盛之谋。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