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投稿指南
编委会
书刊订购
栏目建设
English
期刊社主页
扫一扫,欢迎关注本刊公众号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系统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审稿系统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全年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服务
下载排行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本期目录
2012年 第3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2-04-30
上一期
下一期
现当代诗学研究
一种冷静的失落:论毕晓普诗歌中的性别转换
盛艳,盛俐
2012, 31(2): 5-10.
摘要
(
221
)
PDF
(1523KB) (
2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20世纪美国女诗人伊丽莎白·毕晓普诗歌中的女性身份进行深入的解读和评述,可以从四个层面阐发毕晓普代表作中的性别转换:1.毕晓普的童年创伤与母亲的缺席:毕晓普对于母性身份的恐惧和逃避从根本上说,来源于她童年所受的精神创伤;2.物化的女性形象:无论是从男性视角对女性身份进行物化,还是从大众角度对女性身份的荒诞性物化,都使得其女性身份被尴尬地凸显,从而表达了毕晓普对于女性身份冷静的思索与理性的反抗;3.女性身份的失落:毕晓普表达出对母性身份无法逃离的宿命感和悲剧感;4.诗歌中的性别跨越:进而考察女性身份在诗歌中是如何被消解的。
论美国后垮掉派诗歌
张子清
2012, 31(2): 11-16.
摘要
(
287
)
PDF
(1448KB) (
1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后垮掉派是继承和拓展垮掉派政治和文化遗产的一个流派。它同垮掉派一样,既关心时事、世事、眼前的俗事,也关心东方宗教、哲学和文学,甚至关心虚无的来世,是一个非常关注社会现实,同时又非常浪漫而通俗的新诗歌流派。后垮掉派诗歌,和垮掉派诗歌一样,同其他美国诗歌流派(美国禅宗诗除外)的分水岭是它超越了以基督教文化为核心的狭隘价值观,尊重不源于西方古典传统的第三/第四世界的多元文化传统。
在瓦雷里影响下卞之琳诗歌的变构
①
张逸飏
2012, 31(2): 17-21.
摘要
(
238
)
PDF
(1449KB) (
1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法国象征派诗人瓦雷里对中国现代诗人卞之琳诗歌创作的影响已为学界所共识,然而长期以来对二者影响关系的研究大多只是将二者置于法国象征主义对中国现代诗歌影响的大背景之下,而少有将二者作为个体使其直接进行文本对话的探讨。事实上,卞之琳对瓦雷里的译介是其接受瓦雷里影响的重要途径。结合二者具体作品,从诗思(“结晶”态度、智性品格、元诗意识)以及诗艺(“意象群”的重叠、格律诗体的运用、对诗艺的重视)两大方面对卞之琳诗歌创作受到的来自瓦雷里的影响作出了探讨,可将卞之琳对瓦雷里的继承与发展作出较为全面的阐发。
文化管理与文化创新研究
社会文化组织与公共文化服务
杨立青
2012, 31(2): 22-29.
摘要
(
207
)
PDF
(1522KB) (
2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78年以来,伴随我国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的深入,社会组织蓬勃发展,不仅推动了服务型政府建设,而且促进了公共治理结构的初步形成。作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一部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近年来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由于主要依赖于政府一元主体,尚未形成“多元共建”格局,这成为制约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更大发展的制度性缺陷。大力发展社会文化组织,对于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多元共建的治理结构、促进服务体制和机制创新、推动公民社会发展、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地区均衡化和城乡一体化,均具积极意义。
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方法的重构
周耀林,王咏梅,戴旸
2012, 31(2): 30-36.
摘要
(
391
)
PDF
(1456KB) (
1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工作开展的基本前提,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我国是一个拥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大国,合理区分、科学划归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保护和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总结和分析我国现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方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重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方法的思路与原则,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重构的方案。
短信文化:新媒体语境下的文化产业
薛红亮
2012, 31(2): 37-40.
摘要
(
212
)
PDF
(1429KB) (
1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短信文化的勃兴是新媒体语境下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境遇。短信文化凭借技术的支持、与时代发展同步伐的永恒活力和牢固的民间根基以及生存空间攻城掠地和由此生发囊括社会受众的能力,通过与其他媒体诸如网络、电视联袂同行,充分发挥创意群体和文化企业在短信文化创新和传播中的主体作用,短信文化转化并催生成为发达的文化产业。同时,短信文化产业茁壮发展态势下应进行自检和反思,除却在市场逻辑和文化诉求之间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之外,通过短信文化的叙事建构一个正面的价值系统,才是短信文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于我国培育和发展文化中介组织的思考
刘金祥
2012, 31(2): 41-44.
摘要
(
224
)
PDF
(1424KB) (
1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朝阳产业”的今天,文化中介组织是保证文化产业高效有序运转的重要支持系统。当前,既要明确我国发展文化中介组织的必要性,又要厘清体制转型中的我国文化中介组织发展现状,更要找准我国发展与完善文化中介组织的路径。
哲学研究
兼论儒家思想之超智识主义倾向
2012, 31(2): 45-51.
摘要
(
225
)
PDF
(1457KB) (
1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公私域中的孔子直道思想探析
后永义,母旭阳
2012, 31(2): 52-56.
摘要
(
574
)
PDF
(1507KB) (
2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孔子直道思想强调公私域的分别。在事亲和事君两个不同领域,出现了隐和犯的不同标准,不可简单地把只适用于私域的道德准则直接推广到公域中去。当情与理、情与法出现冲突时,孔子在私域要求遵循心安的标准,提倡无违之孝,最终表现为隐而不犯的直道思想;在公域要求遵循理得的标准,提倡敬位之忠,最终表现为犯而不隐的直道思想。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保护私域的血缘亲情,另一方面也可以遏制公域的潜规则流行。
论西方哲学从知识论的本体论向意义本体论的转型
谢永鑫
2012, 31(2): 57-61.
摘要
(
258
)
PDF
(1437KB) (
1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体论是西方哲学的主要领域。以本体论与宇宙论、科学与哲学的关系作为划分不同哲学形态的标准,可以把西方哲学的三个阶段划分为知识论的本体论与意义本体论两种形态。古代和近代本体论是知识论的本体论,现代西方哲学则主要是意义本体论。从哲学形态的视域看,西方哲学本体论的转型是从知识论的本体论向意义本体论的转型。
论中期海德格尔思想中的“大地”
蒋邦芹
2012, 31(2): 62-65.
摘要
(
257
)
PDF
(1433KB) (
2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海德格尔思想中的现代技术彰显了作为存在者意义上的“有”的世界,同时,遮蔽了大地的大地性;而此一遮蔽性却充分地体现在艺术作品中,艺术作品在建立世界的同时制造大地。决定技术和艺术区别的关键是,是否让大地作为大地显现。海德格尔试图通过对艺术的沉思,显现被遗忘了的存在,以此,期待现代技术回到技术的本质之中。
历史研究
西方学者关于都铎时期英国人文主义研究的新趋势
刘贵华
2012, 31(2): 66-70.
摘要
(
242
)
PDF
(1447KB) (
1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都铎时期是英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从已有研究成果看来,西方学者对这一时期英国人文主义的研究大抵呈现以下三大趋势:研究视角从著名人文主义者拓展到其他人文主义者;研究重点从学术领域向其他领域延伸;研究方法强调整体性研究与跨学科研究并重,人文主义研究呈现多样化。
论周公的忧患思想
吕庙军
2012, 31(2): 71-76.
摘要
(
235
)
PDF
(1508KB) (
1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忧患思想在我国历史上由来已久,不同的时代有不同内涵的忧患思想。在殷周之际社会大变革的历史背景下,激发了一场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至深的忧患思潮。史籍明确记载周公是作为这股思潮的突出代表而出现的,惜前贤对此关注不多。周公的忧患思想主要表现为对家国命运的忧患、对民的忧患、对君主用人的忧患、对效法文武之德的忧患、对执法的忧患等几个层面。周公的忧患思想对中国古代士人群体的忧国、忧民、忧道等民族精神性格的形塑具有源发性影响,乃至当今,依然可视为一思想文化瑰宝,发挥其应有之历史价值。
文艺研究
文学研究的学科突破与大文学观的建构
龙其林
2012, 31(2): 77-80.
摘要
(
194
)
PDF
(1429KB) (
1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代以来的中国文学研究受西方文学研究观念影响甚大,西方文学研究在突出文学研究的科学性、形式性的同时,也存在着技术理性至上、生命体验缺失的缺陷。杨义贯通中国文学研究的古今融汇原则和大文学视野,综合运用诸学科的知识以获得独具匠心的发现。杨义先生主张进行中西关键学术术语的破解和转化,以感觉—感悟—分析的思维过程进行感悟通论的现代学术对接,不断更新研究主体的知识模型,以克服传统眼光与西方理论在面对材料时出现的醒后的困惑和错位的不安。
反智之维与批评正义——《理想国》对批评立场建构的启示
吴红涛
2012, 31(2): 81-84.
摘要
(
226
)
PDF
(1436KB) (
1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批评家们渐失正义之心的当下,重申柏拉图的意义不言自明。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通过对“模仿”的专注探讨,以一种悖论式的“反智”立场,深度解构了写作中的“非正义”姿态。由此,我们有必要回应柏拉图的正义诉求,在批评界呼唤某种“批评正义”的建构。这里的正义,指代的是批评写作中理应持有的理性态度与道德立场。
论黄侃《咏怀诗补注》——兼谈阮籍《咏怀》诗的注释
张建伟
2012, 31(2): 85-90.
摘要
(
304
)
PDF
(1528KB) (
4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黄侃《咏怀诗补注》突破以史证诗这一传统注释方法,立足于诗句本身阐发诗意,纠正了前人的不少牵强附会,为阮籍《咏怀》诗的注释开辟了一条新路。黄先生对诗歌比兴的见解值得注释者重视。但是,完全抛弃史实,忽略《咏怀》诗以古典言时事的特点,也使得他对《咏怀》诗一些篇章的解释不够明确。
从《傻春》看传统家庭主义的当代解组与伦理转向
陈红梅
2012, 31(2): 91-96.
摘要
(
283
)
PDF
(1455KB) (
1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电视连续剧《傻春》是中国典型的传统主义家庭伦理生活的当代写照。家庭主义具有强烈的家庭一体感、重视家族嗣繁衍、强调属遵祖训、注重财物公有、重视家庭整体荣誉的特点。然而在当代中国,家庭利益与个人权利的矛盾、家庭私德与社会公德的矛盾、重男思想与权利平等的矛盾,使这种伦理观在当代面临解组的危险。新型家庭伦理观应坚持亲情与正义相统一原则、尊重每个成员的自由与个性、重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等原则,这种伦理转向是传统家庭主义的当代宿命。
“小姑始扶床”辨释
胡绍文
2012, 31(2): 97-101.
摘要
(
815
)
PDF
(1530KB) (
1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现行版《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有“小姑始扶床”一句。“扶床”的释义众说纷纭,出现许多牵强之解,将“小姑”的年龄解为十岁左右。从典籍用例来看,“扶床”一词已见于南朝佛经,是文化交流引起“床”的形制改变后出现的。“扶床”有三个义项:本义为扶着床,引申专指儿童扶床站立或学步,进而泛指儿童年幼,经历了一个词义演变的过程。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版本及成书情况来看,原本可能无此句,“小姑始扶床”当源自顾况《弃妇词》。不能将“扶床”的“小姑”理解为十岁左右,“扶床”实指其年幼。
语言研究
非谓语动词——经济原则观照下的英语句法简化手段
郑小艳
2012, 31(2): 102-106.
摘要
(
250
)
PDF
(1443KB) (
3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内地英语教学体系通常将非谓语动词分为现在分词、过去分词、不定式。可是,名词、形容词、介词短语及少量表状态的副词也有类似非谓语动词的功能。这一发现弥补了传统上对非谓语动词进行界定时,非谓语动词与谓语游离的不足。从发生学角度看,非谓语动词是经济原则观照下的英语句法简化手段。从语言经济原则视角分析英语非谓语动词的功用,对丰富大学英语教学理论、提高大学生始于理解而终于表达的英语能力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传播学研究
对互联网条件下流言传播动力机制的实证研究
刘艳,刘荣
2012, 31(2): 107-111.
摘要
(
219
)
PDF
(1741KB) (
1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用控制实验和观察的实证方法检验网络条件下流言传播的群体动力效应,表明网络流言传播在一定的群体压力的作用下,会出现明显的群体极化和“沉默的螺旋”效应,这不仅会使流言在强度和广度上扩大,而且证实了网络流言与人际传播一样,其传播也受到群体效应的影响。在对实验和观察结果的总结和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网络流言传播的群体动力模式。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