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4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1-10-28
    目录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第5期目录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2021, 49(5):  2-4. 
    摘要 ( 207 )   PDF (1055KB) ( 1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豆类植物研究
    豌豆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郭瑞,刘光荣,陈禅友
    2021, 49(5):  5-10.  doi:10.16389/j.cnki.cn42-1737/n.2021.05.001
    摘要 ( 378 )   PDF (1175KB) ( 1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10 个豌豆品种在露地和大棚两种栽培方式的双因素种植试验,观察比较了豌豆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与露地栽培方式比较,大棚栽培方式可使豌豆品种始荚期(始收期)提早了3 ~ 10 d,全生育期缩短了16 ~ 25 d;大棚栽培方式还使得豌豆品种植株节间长度极显著增长,始荚节位显著提高,植株高度和叶片长度有所增加;方差分析表明,豌豆品种以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单荚质量和单株结荚数的提高均具有极显著作用。因此,早熟促成高效栽培豌豆时,除选用优良品种外,豌豆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影响值得重视。通过良种良法匹配,本研究认为WD-012、WD-008、WD-009 和WD-023 可作为改进栽培模式的候选品种。
    豇豆品种资源的InDel 分子标记分析
    康研,陈珍珠,赵媛,何思晓,马雪洁,刘青青,陈禅友,潘磊
    2021, 49(5):  11-17.  doi:10.16389/j.cnki.cn42-1737/n.2021.05.002
    摘要 ( 395 )   PDF (1354KB) ( 1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豇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差异,采用3 个多态性InDel 分子标记,检测了24 份豇豆品种资源的遗传变异。UPGMA 聚类分析反映了24 个豇豆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可将24 个豇豆品种分为3 个亚群;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豇豆品种中存在8 种类型的InDel 分子指纹图谱,可区分不同豇豆基因型。本研究结果可为豇豆的分子评价、鉴定、保存和新品种选育等提供分子生物学证据。
    数学
    Hilbert 空间上无穷时滞中立型随机偏泛函微分方程适度解的存在唯一性
    余国胜
    2021, 49(5):  18-23.  doi:10.16389/j.cnki.cn42-1737/n.2021.05.003
    摘要 ( 363 )   PDF (1214KB) ( 1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首先给出了Hilbert 空间上无穷时滞中立型随机偏泛函微分方程适度解的定义,然后利用解析半群的性质,Burkholder-Davis-Gundy 不等式和Banach 不动点定理证明了该Hilbert 空间上无穷时滞中立型随机偏泛函微分方程适度解的存在唯一性,最后举出一个实例说明了所得结果的有效性。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省区物流效率测度研究
    康铁良,王向前
    2021, 49(5):  24-34.  doi:10.16389/j.cnki.cn42-1737/n.2021.05.004
    摘要 ( 343 )   PDF (1473KB) ( 1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不同省区之间物流效率的差异,基于不同省区生产技术的异质性考虑,构建物流效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共同前沿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 模型,对中国2006-2017 年资源环境约束下的物流效率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按照东部、中部、西部进行物流利用无效率分解和空间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共同前沿下,资源环境约束下东、中、西部的物流效率值分别为0. 801、0. 474 和0. 352,各区域之间有很大改善潜力。中部和西部的技术落差率偏低,相关省区的物流效率被低估。东、中、西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管理无效率,其中影响中、西部物流无效率主要是技术无效率。两种不同前沿下的群组都呈现“ 强集聚性”向“ 弱集聚性”转变的趋势,这与我国当前打造高集聚度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方向相违背。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改善管理水平以减少物流效率的损失;提高物流技术水平以减少物流行业的能源消耗;推进区域交通枢纽的建设以完善物流行业的发展基础;创新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以加快物流行业的转型升级。
    医学
    人体组织中的光声成像模拟研究
    兰慧,邹然,胡锦欣
    2021, 49(5):  35-40.  doi:10.16389/j.cnki.cn42-1737/n.2021.05.005
    摘要 ( 418 )   PDF (2086KB) ( 1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更好地理解激光在生物组织的分布情况,采用蒙特卡罗模型,设定激光波长分别为532、800、1 064 nm,对人体组织进行光声成像模拟。研究了不同激光波长和不同入射光斑大小情况下,人体组织中穿透光强的分布情况和影响激光能量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得出激光在组织中穿透深度与光强的关系曲线。研究了激光对生物组织初始声压的影响,并给出了3 种波长激光下最佳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表明,在激光入射方向上,穿透深度对激光能量分布区域的大小有重要影响。波长为1 064 nm的激光具有较高的最大允许曝光量,更适用于深层组织成像。
    浮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马思云,高锋
    2021, 49(5):  41-46.  doi:10.16389/j.cnki.cn42-1737/n.2021.05.006
    摘要 ( 575 )   PDF (1204KB) ( 1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 的 观察浮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 法 将64 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浮针)和对照组(常规针刺)各32 例,共治疗3 个疗程;对比各疗程两组的愈显率、起效时间、治疗前后VAS 评分和肩关节ROM 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疗效评价。结 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 05);治疗组各疗程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 05);治疗组显效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 < 0. 05);治疗后,治疗组肩关节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 01);治疗组ROM 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 01)。结 论 浮针治疗肩周炎比常规针刺显效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1 例并文献复习
    陈颖洁,王子鸣,刘敏,李承红
    2021, 49(5):  47-52.  doi:10.16389/j.cnki.cn42-1737/n.2021.05.007
    摘要 ( 372 )   PDF (2203KB) ( 1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 的 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tracheobronchopathia steochondroplastiesa,TO)是临床少见疾病,本研究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TO 的认识。方 法 对收治的1 例TO 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TO 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及相关治疗。结 果 TO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胸部CT 表现为气管壁不规则增厚或钙化结节突向管腔。支气管镜下可见气管前壁和侧壁多发的孤立性或融合的结节,不累及气管膜部。病理学检查可见气管、支气管黏膜下软骨和骨性结节形成。结 论 CT 是TO 重要的非侵入性诊断方法,支气管镜检查具有特征性,组织病理学检查对TO 具有进一步确诊的作用。
    伴结直肠癌的MPC 患者的临床特征及MSI 状态分析
    项灵云,方静,李敏,陈辉,邓子祥,冯觉平
    2021, 49(5):  53-58.  doi:10.16389/j.cnki.cn42-1737/n.2021.05.008
    摘要 ( 442 )   PDF (1187KB) ( 1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 的 分析伴结直肠癌的MPC 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结直肠癌MSI 状态与MPC 之间的相关性。方 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第四医院古田院区2015 年01 月01 日-2018 年12 月31 日224 例经病检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每一位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MSI 状态。结 果 伴结直肠癌的MPC 患者占224 例结直肠癌患者的18. 3%(41/224)。伴结直肠癌的MPC 患者性别、年龄、结直肠癌发病部位、TNM 分期等构成比与单发结直肠癌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伴结直肠癌的MPC 患者与同期单发结直肠癌患者发病年龄均以50 岁以上居多,分别为87. 8%(36/41)和87. 9%(161/183)。两者结直肠癌发病部位均以直肠多见,分别为46. 3%(19/41)和42. 6%(78/183)。伴结直肠癌的MPC 患者的结直肠癌以I ~ II 期多见,占65. 9%(27/41)。伴结直肠癌的MPC 患者MSI-H 比例明显高于单发结直肠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41 例伴结直肠癌的MPC 患者中,男女之比约为1∶1,年龄28 ~ 86 岁,平均年龄为61 岁。结直肠癌外的肿瘤以消化道肿瘤最常见,占29. 3%(12/41),最常见器官为胃,占22. 0%(9/41)。同时性多原发癌8 例,异时性多原发癌33 例,同时性多原发癌以右半结肠居多,异时性多原发癌以直肠癌居多。结 论 单发结直肠癌患者以直肠发病率高,伴结直肠癌的MPC 患者结直肠外发病器官以胃最为常见,MSI-H 的结直肠癌患者具有更容易发展成为MPC 患者的风险。
    MPO-ANCA 阳性相关性肥厚性硬脑膜炎伴肺动脉广泛血栓形成1 例并文献复习
    熊泽辉,陈晓露
    2021, 49(5):  59-64.  doi:10.16389/j.cnki.cn42-1737/n.2021.05.009
    摘要 ( 589 )   PDF (1780KB) ( 1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 的 探讨MPO-ANCA 阳性相关性肥厚性硬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方 法 报道1 例MPO-ANCA 阳性的肥厚性硬脑膜炎伴肺动脉血栓的患者,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 果 患者就诊时表现为视力下降,伴有头痛,入院后查血D- 二聚体7. 09 mg/L FEU( < 0. 5),红细胞沉降率33 mm/h( < 15),抗MPO 抗体137. 3 CU( < 20. 0),抗蛋白酶3 抗体22. 7 CU( < 20. 0),肺纵膈三维CT 平扫+ 增强示双侧肺动脉广泛血栓形成,肺动脉CTA 示肺动脉多发栓塞,颅脑磁共振示双侧额颞部脑膜增厚强化,海绵窦、眶尖、咽旁间隙(右侧为著)及右侧岩上/下窦条片状强化影,所及双侧视神经局部显示较纤细(右侧为著),颅底脑膜增厚局部稍明显/疑稍显厚,诊断为MPO-ANCA 阳性的肥厚性硬脑膜炎,经免疫、抗凝治疗后症状好转。结 论 MPO-ANCA 阳性相关性肥厚性硬脑膜炎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大多数患者出现慢性头痛,伴或不伴颅脑神经麻痹、小脑共济失调、癫痫发作、脊髓病、视力障碍等神经学表现。在临床中,发现头痛、多颅神经受累,并且伴鼻窦炎、中耳炎患者,需考虑MPO-ANCA 阳性的肥厚性硬脑膜炎的可能。
    油气工程
    一种耐盐速溶海水基压裂液体系的研发及评价
    田跃儒,张双双,宋爱莉
    2021, 49(5):  65-72.  doi:10.16389/j.cnki.cn42-1737/n.2021.05.010
    摘要 ( 399 )   PDF (2913KB) ( 1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开发适合海上油气藏的海水基压裂液体系是降低海上压裂施工成本、提高压裂施工效率和压裂规模的关键技术,通过平板聚合工艺合成了高分子速溶海水基稠化剂,建立了耐高温140 ℃的海水基压裂液体系。在140 ℃ 、170 s-1 下剪切2 h 后压裂液黏度为78 mPa·s,破胶后黏度变为3. 5 mPa·s,表面张力为25. 38 mN/m,破胶液与煤油界面张力1. 7 mN/m,平均残渣含量为70. 75 mg/L,海水基压裂液各项指标满足现场应用的要求。
    连续油管喷砂射孔环空压裂工艺技术在临兴致密气区块的应用
    安琦,马伟云
    2021, 49(5):  73-78.  doi:10.16389/j.cnki.cn42-1737/n.2021.05.011
    摘要 ( 419 )   PDF (2833KB) ( 1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目前水平井采用的裸眼封隔器投球滑套分段的压裂方式进行了分析,认为该种作业方式限制了水平井后期措施的作业。为此,提出了使用连续油管喷砂射孔环空压裂的作业方式,通过压裂管柱设计、裂缝参数优化、排量优化等实现了管柱定位坐封、射孔、压裂的操作,大大提高了现场作业的效率。该技术在临兴致密气区块6 口水平井的现场作业证明了连续油管喷砂射孔环空压裂技术在该区块的可行性,为该区块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人工智能
    基于YOLOv3 的手势识别技术
    凌利,陶俊,吴瑰
    2021, 49(5):  79-87.  doi:10.16389/j.cnki.cn42-1737/n.2021.05.012
    摘要 ( 672 )   PDF (1801KB) ( 2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YOLOv3 的手势识别检测系统使用darknet53.conv.74 模型进行训练与学习,通过对输入图像进行平滑以及二值化处理分离不必要图像信息,提高识别准确率,实现视频实时手势识别模型,然后利用Python Tkinter 模块开发出图形交互界面。结果表明,模型在识别精确度上能达到76. 76%,有着目前主流深度学习目标检测算法相当的精确度,在识别速度上优于其他目前主流深度学习目标检测算法,在处理自然交互信息方面具有优势,为人机交互提供有效手段。
    基于智能集成控制理论的智慧办公系统设计
    龙家豪,叶曦,钱同惠
    2021, 49(5):  88-96.  doi:10.16389/j.cnki.cn42-1737/n.2021.05.013
    摘要 ( 356 )   PDF (2541KB) ( 1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智能家居应用场景单一、安防性能薄弱等问题,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以及各控制模块的兼容性,基于物联网设计了一套智能集成控制系统。该系统将智能灯控、会议投屏、智能遮光、智慧环保、智慧安防系统进行集成,通过智能云平台实时监控;成功应用于江汉大学智慧办公场景里,实现了应用场景的多元化,并且进一步解决了安防问题;为办公人员提供了人性化、智能化、安全化的办公环境。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与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