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征稿简则
公法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社会治理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期刊订阅
English
期刊社主页
在线办公
作者在线投稿
作者在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全年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服务
作者服务中心
作者服务中心
更多...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2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7-09-30
上一期
下一期
社区研究
《社区研究》开栏引言
徐勇,李金红
2007, 24(3): 5-5.
摘要
(
166
)
PDF
(274KB) (
1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最新的执政理念.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构建和谐社会,关键是要构建和谐社区.于是,作为社会基本细胞的社区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活跃社区文化:建设城市和谐社区的基础和关键
张艳国,陈新川
2007, 24(3): 6-10.
摘要
(
181
)
PDF
(741KB) (
2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社区文化建设是构建城市和谐社区的灵魂.活跃社区文化,促进社区文化建设,对于和谐社区的建构,具有基础性作用.如何促进它们的良性互动,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紧迫的实践课题.活跃的、健康向上的、文明进步的社区文化是城市和谐的基础和关键,体现在实践的紧迫性上是如此,反映在理论的深刻性上也是如此.因此,全面推动社区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区,必须有时代的眼光和与时俱进的方法,有思路,有对策,有措施,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工夫:要有正确的社区文化理念;要有健全和完善的文化运行机制;要有广泛和自觉的社区居民参与;要有充足的资金投入;要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和谐文化: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基础——百步亭花园社区和谐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与创新
李光,易晓波,黄涛等
2007, 24(3): 11-15.
摘要
(
160
)
PDF
(791KB) (
1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百步亭花园社区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提出并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魂、以文为美、以和为贵"的社区核心价值理念.在实践中,百步亭花园社区以景观文化和人文文化为支点,对社区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价值取向、活动载体、社区精神等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彰显了和谐文化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和重要功能.百步亭花园和谐社区建设的实践表明,作为和谐社区建设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和谐文化主导着和谐社区发展乃至和谐社会建设的方向.
论公共物品的供给与和谐社区的构建
赵兴
2007, 24(3): 16-21.
摘要
(
168
)
PDF
(830KB) (
1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公共物品的充分供给和有效利用对于构建和谐社区具有重要意义,而公共物品供给的严重不足是当前我国社区建设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必须得到有效解决.社区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主要有政府供给、市场供给和社区自主供给,现阶段应该大力培育社区自主供给公共物品的能力,实现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由政府供给的主导地位逐步向社区自主供给的主导地位转变.
政治学
清政府对日交涉关于宗藩态度差别的原因探析——以琉球、朝鲜为中心
左世元
2007, 24(3): 22-27.
摘要
(
203
)
PDF
(1119KB) (
2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琉球和朝鲜都是中国传统的藩属国,在对其遭受日本的侵略这一问题上,清政府本应同等看待,但是清政府在实际对日交涉中却采取了轻视琉球、重视朝鲜的态度.究其原因,主要是受两者的战略地位、清朝的海军力量及其清政府大国虚荣心等因素影响和决定的.
论如何正确借鉴西方社会民主党的治党治国经验
舒新
2007, 24(3): 28-32.
摘要
(
202
)
PDF
(757KB) (
1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西方社会民主党是世界政坛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借鉴西方社会民主党丰富的执政经验是十分必要的.中国共产党必须以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态度和胸怀,实事求是地分析影响共产党与社会民主党关系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分岐问题,扫除思想障碍;必须把握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的意识形态差异,旗帜鲜明地坚持自己的意识形态,同时也允许社会民主党坚持他们的意识形态.这样才能正确借鉴西方社会民主党经过实践检验了的先进的治党治国之策.
社会和谐呼唤消费正义
李雨燕,黄波
2007, 24(3): 33-35.
摘要
(
172
)
PDF
(615KB) (
2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消费主义本质上在于追求无止境的欲望,是一种重占有的生存方式,其理论本身以及带来的一系列后果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是背道而驰的.从消费主义走向消费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必需.实现消费正义一是要限制人类对自然的掠夺性消费,坚持可持续消费;二是要实现公平合理的消费,重建人与人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三是要实现精神消费与物质消费的平衡,恢复对人的终极关怀,最终使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达到真正的和谐.
民主: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
赵玉言
2007, 24(3): 36-40.
摘要
(
228
)
PDF
(679KB) (
1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民主是贯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本内容,它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是实现诚信友爱的重要条件,也是实现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基础,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使社会充满活力,没有民主就不会有社会的安定有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每个目标、每项内容、每个环节无不渗透着民主因素,离开了民主这个基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厦就不可能建立起来.
农村"一事一议"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刘祖华
2007, 24(3): 41-45.
摘要
(
202
)
PDF
(855KB) (
2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农村"一事一议"制度的实践困局及其存在的制度缺陷进行了分析.由于"一事一议"制度设计中存在二元目标冲突、多元权力结构制约、利益集团操纵、激励机制缺失等问题,使"一事一议"制度在实践中陷入了"有事难议"、"议事难决"、"决议难行"的困局.因此,要走出实践困境,必须从目标矫正、权力规范、选择性激励机制提供等方面进行制度改进和重构.
质疑农村基层"一肩挑"和交叉任职改革
陈桂枝,王颖
2007, 24(3): 46-50.
摘要
(
210
)
PDF
(902KB) (
1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政府的职能日益扩张,传统的政治-行政两分法受到了挑战.西方各国根据各自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政治与行政的调整,来实现行政绩效的提高和民主政治责任的完善双重目的.我国也一直在进行政治与行政的调整,近年来在农村基层表现为"一肩挑"和交叉任职的改革.然而,这些改革受到质疑:改革的实质是希望以集权和党政高度一体化方式,来实现解决农村"两委"冲突和乡镇机构、人员的精简,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而这些改革因方式选择的错误,既不能实现其目的,也不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胡锦涛"和谐世界"理念的内涵及其意义
涂志明
2007, 24(3): 51-55.
摘要
(
313
)
PDF
(852KB) (
1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崛起之后的中国将走向何方?胡锦涛"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是对这一问题的最佳阐释."和谐世界"理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对未来世界发展走向的思考结晶,有着深刻丰富的内涵,反映了新一代领导集体的外交思想.它要解决的是人类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国际意义.
经济学
巴西悖论:有利于穷人经济状况的改善而中产阶级未有受益
张宝宇
2007, 24(3): 56-59.
摘要
(
211
)
PDF
(603KB) (
1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巴西目前所存在这一社会现象,即穷人经济地位在改善,而中产阶级经济地位在下滑,从理论上说不应存在互为因果关系,二者亦不是一种互为伴生现象,它的出现是政府政策缺位所致.这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应当汲取的教训.
拉美收入分配极化及其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王萍
2007, 24(3): 60-65.
摘要
(
201
)
PDF
(926KB) (
1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社会贫富两极分化是当今人类社会健康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拉美国家的收入分配格局从殖民时期遗留至今已经达到了极端化程度,收入分配的极化给拉美国家带来了日益严重的贫困问题,而且影响了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导致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导致拉美国家收入分配极度不公的原因,既包括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历史因素,也有拉美现代化进程中一系列的制度因素.拉美国家的经验教训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三点有益的启示:要把民本思想作为执政党执政理念的原则;要加强政府的社会功能;3. 要在效率和公平间寻求平衡点.
和谐社会下的地方公共财政管理
汪攀
2007, 24(3): 66-69.
摘要
(
183
)
PDF
(671KB) (
1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优化公共财政管理框架体系的构建,并通过良好的制度创新来解决地方政府财政低效问题和降低财政风险.加快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泉州家族企业成长的文化动因分析
吴静
2007, 24(3): 70-73.
摘要
(
187
)
PDF
(736KB) (
1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家族企业是泉州经济的支柱,对家族企业的研究可以选取多个视角,而从文化学的视野分析和审视家族企业成长的动因,发掘家族企业创设和发展的文化资源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维度.唯此,我们不仅能探究泉州家族企业迅速崛起的深层原因,而且能发现家族企业在持续发展中所呈现的"问题"的真正根由,从而推动泉州家族企业的更好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和现实指导.
关于三国文化旅游若干问题的思考
陈新剑
2007, 24(3): 74-76.
摘要
(
198
)
PDF
(636KB) (
2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于三国文化的魅力,三国文化旅游开发在我国逐渐升温.然而作为旅游产业的三国文化旅游发展缓慢,不温不火,甚至不少景点经营惨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在旅游业向纵深发展的今天,重新审视三国文化资源,对三国文化旅游进行理性思考,是十分必要的.
法学
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居民自治的宪法学思考
刘嗣元
2007, 24(3): 77-81.
摘要
(
191
)
PDF
(794KB) (
2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被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取代,聚居区可以由不同的单位,不同的组织个人来构成,改变了以前的与所属单位、机关、组织甚至基层政权的依附关系,由传统的"单位制"向"社区制"转型.居民自治在这种转型时期面临着各种新的宪法问题,在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应当对居民自治理论作出新的认识,首先,居民自治应当强调个人自由主义的宪政观,其次,居民自治功能应作出应对新的形式的更新,等等.
论私有财产权的私权属性及公、私法保护
石佑启
2007, 24(3): 82-86.
摘要
(
190
)
PDF
(746KB) (
2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私有财产权到底是私权还是公权是颇有争议的问题,产生争议的原因在于分类标准的不同.如采用实质上的划分标准,可将私有财产权定位为私权.但这并不意味着私有财产权只是私法上的概念,只应受到私法的保护,因对私有财产权的侵害既可能来自私权利主体,也可能来自公权力主体.而对公权力主体滥用公权力侵害私有财产权的行为必须靠公法来预防、纠正与制裁.公法以将公权力纳入法治轨道为使命,确立对公权力的制约与激励机制,以此保障私有财产权的实现.对私有财产权的私法保护和公法保护并非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配合且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
罗马法人格制度与现代民事主体制度重建
张作华
2007, 24(3): 87-90.
摘要
(
174
)
PDF
(614KB) (
2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罗马法的法律人格概念是对自然人法律地位和法律关系主体资格进行的高度概括和抽象,它是法律技术的产物.现代民事主体制度的重建需要吸取罗马法中人格概念的合理成分,人格概念的伦理价值判断功能应该让位于它的法律技术功能.
教育学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全球化比较研究
黄焕山
2007, 24(3): 91-94.
摘要
(
196
)
PDF
(599KB) (
2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高等教育全球化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两者的时间序列不同,空间主体不同,内在规定不同,量化指标不同.高等教育国际化与高等教育全球化以高等教育服务提供方式的开放度90%;以留学生比率12.5%(留学研究生比率25%),以全球性高等教育组织、教育质量标准、科学研究规范机构的形成与认同度为分水岭.
拉美国家的教育改革与社会和谐
曾昭耀
2007, 24(3): 95-102.
摘要
(
279
)
PDF
(1189KB) (
2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拉美的教育改革本意是想通过改革建立起一种合理、稳定而又有活力的教育秩序,但结果却适得其反,不但没有带来社会的和谐,反而激化了矛盾,引起了整个社会的不安.拉美的教育改革在教育发展道路的选择、教育平等与社会公平、经济全球化与教育现代化,以及国家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上,给我们带来了深思与启迪.
英国过渡时期大学社会构成变化的原因
刘贵华
2007, 24(3): 103-106.
摘要
(
170
)
PDF
(668KB) (
1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英国过渡时期大学社会构成主体出现了多元化、世俗化趋势.大学社会构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过渡时期英国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国民的经济实力,为各阶层子弟入学提供了物质保障;二是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不仅满足了贵族的教育需求,也为平民实现向上流社会流动、获得职业晋升奠定了思想基础;三是宗教改革运动不仅改善了牧师的生存状况,也对他们提出了新的文化要求,成为大学社会构成发生变化的直接推动力.英国过渡时期大学社会构成的变化既是社会变迁的结果,也是社会变迁的一种反映.
美国赠地学院发展的典型性和影响力
戚文静,朱现平
2007, 24(3): 107-112.
摘要
(
177
)
PDF
(1163KB) (
2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赠地学院是美国联邦政府政策引导和社会需求的产物,其典型性表现为:以提高大众文化和实用教育为目的的办学特色和多样性的办学模式;其影响力:一是开创了联邦政府运用财政和法律手段调控高等教育发展的先河,二是奠定了美国高等学校多样性发展模式的基础,三是体现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民主化和大众化,四是强化了高等学校发挥教育、科研和技术推广三位一体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