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夏济安.致读者[J].文学杂志:第6卷,1959(1):88. [2] 覃子豪.现代中国新诗的特质[J].文学杂志:第7卷,1959. [3] 夏济安.致读者[J].文学杂志:第1卷,1959(1):70. [4] 林以亮.论散文诗[J].文学杂志:第1卷,1956(1). [5] 梁文星.现在的新诗[J].文学杂志:第1卷,1956(4). [6] 夏志清.文学·思想·智慧[J].文学杂志:第4卷,1958(1):10-13. [7] 劳干.对于白话文与新诗的一个预想[J].文学杂志:第2卷,1947(2):16. [8] 柯庆明.台湾现代文学的视野[M].台北:麦田出版社,2006. [9] 邝文德.谈黎尔克的诗[J].文学杂志:第1卷,1956(2):14. [10]周弃子.谈诗骜语[J].文学杂志:第1卷,1957(6):6. [11]张志国.随诗歌一起流转——叶维廉访谈录[J].新诗评论.2006:第2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2]黄佑.德国抒情诗选[J].文学杂志:第7卷,1959(1):55. [13]张松建.新传统的奠基石——吴兴华、新诗、另类现代性[J].新诗评论:第1辑(2007).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4]解志熙.现代与传统的接续——吴兴华及燕园诗人的创作取向评议[J].新诗评论:第1辑(2007).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