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胡适.谈新诗[M]//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上海: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308. [2] 穆木天.谭诗[J].创造月刊,1926,1(1). [3] 梁宗岱.诗与真·诗与真二集[M].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4:30. [4] 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27. [5] 朱恒,何锡章.欧化对诗形的冲击及对策[J].理论与创作,2007(12). [6] 鲁迅.关于翻译的通信[M]//鲁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391. [7] 王力.王力文集:第11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480-486. [8] 申小龙.中国文化语言学[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 [9] 朱自清.论白话[M]//朱自清选集:第1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355. [10]张卫中.20世纪初汉语的欧化与文学变革[M]//朱竞.汉语的危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119. [11]余光中.余光中谈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12]朱湘.中书集[M].上海:上海生活书店,1934:2. [13]海德格尔.荷尔德林与诗的本质[M]// 伍蠡甫,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下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167. [14]叶维廉.中国诗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15]徐通锵.语言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52. [16]魏志成.英汉语比较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3:249. [17]潘文国.英汉语对比纲要[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204. [18]郭绍虞.汉语语法修辞新探: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742. [19]康白情.新诗底我见[J].少年中国,1920,1(9). [20]简·穆卡洛夫斯基.标准语言与诗的语言[M]//伍蠡甫,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4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