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葛一虹.中国话剧通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277. [2] 杨晦.曹禺论[M]//王兴平,刘思久,陆文碧.曹禺研究专集:上.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 [3] 曹明.风风雨雨话《原野》——纪念曹禺九十诞辰[J].文教资料,2000(5):147. [4] 凌子.《原野》随想[J].文汇,1982(7):84. [5] 钱理群.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 [6] 胡承伟.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原野》——访赴港前夕的导演张奇虹[N].深圳特区报,1986-02-01(1). [7] 陈钰.访曹禺[N].文汇报,1984-03-15(14). [8] 张奇虹.时间与时间的审视——写在《原野》演出两周年[J].戏剧报,1986(8):41. [9] 田本相,胡叔和.曹禺研究资料[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1:894. [10]田本相.曹禺传[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464. [11]胡应明.解读·摄神·重构——浅谈荆州花鼓戏《原野情仇》的改编[J].中国戏剧,1997(4):54. [12]丁素华.名著与花鼓戏——《原野情仇》导演构思[J].中国戏剧,1997(11):29. [13]郦子柏.从话剧《原野》到川剧《金子》——在排演中的探求与创新[J].戏曲艺术,2002(2):36. [14]田本相.也谈新版《原野》和《日出》[J].中国戏剧,2000(11):14. [15]陈自强.野金菊[J].南国红豆,2001(2). [16]廖奔.名著的阐释话语及其自由度——在人艺《日出》《原野》座谈会上的发言[J].戏剧文学,2000(12). [17]卢燕.我的柔情你也许不懂——李六乙拆解《原野》[N].北京青年报,2000-09-20. [18]田本相.津版《原野的价值和意义》[J].中国戏剧,2006(5):18. [19]黄欣.《原野》争议三题[J].阅读与写作,1994(2):28-29. [20]苏关鑫,郑纳新.超越的艰难——对《原野》失误的文本审视[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69. [21]李树凯.曹禺与斯格里勃和奥尼尔——再论《原野》是一部佳构剧[J].甘肃社会科学,1995(4):78,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