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欧梵.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
[2] |
陈晓兰.文学中的巴黎与上海——以左拉和茅盾为例[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41.
|
[3] |
刘呐鸥.都市风景线[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4:15.
|
[4] |
康正果.女权主义与文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142.
|
[5] |
姚玳玫.想象女性——海派小说(1892-1949)的叙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77.
|
[6] |
李娜.亲和与悖离——论当代女性文学中女性与城市的关系[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2).
|
[7] |
西蒙娜·德·波伏瓦.第二性[M].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
|
[8] |
吴福辉.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说[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45-46.
|
[9] |
张凌江.物化:消费文化语境中女性写作的新症候[J].文艺研究,2006(5):19.
|
[10] |
米卡·娜娃,罗钢,王中忱. 消费文化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81.
|
[11] |
贺桂梅.人文学的想象力——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与文学问题[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169.
|
[12] |
王德威.海派作家又见传人[J].读书,1996(6):41.
|
[13] |
史书美.性别、种族和半殖民主义:刘呐鸥的上海都会景观[J].亚洲研究,1996,5(4):9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