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学术 ›› 2017, Vol. 36 ›› Issue (3): 106-111.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7.03.012

• 哲 学 • 上一篇    下一篇

对德性伦理的重新反思——论森舸澜《论语》阐释中的“无为”思想

刘亚迪   

  1.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文学院,北京 100089
  • 收稿日期:2017-06-14 修回日期:2017-06-14 出版日期:2017-06-15 发布日期:2017-05-09
  • 作者简介:刘亚迪,女,湖北潜江人,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博士生。

Reconsideration on Virtue Ethics—— On the“Inaction”Thought in Edward Slingerland’s Interpretation of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LIU Yadi   

  • Received:2017-06-14 Revised:2017-06-14 Online:2017-06-15 Published:2017-05-09

摘要: 西方学者森舸澜在翻译《论语》时,充分考虑到了普通英语读者的接受能力,对照原文进行逐字翻译,并采用“厚重”的翻译方法,即在译文中为读者提供大量注释方便读者理解背景信息,语言表达尽量采取符合英语读者阅读习惯的表达方式,使《论语》能够为更多的普通读者所理解。他认为“无为”是贯穿于先秦的主要思想,也是《论语》的核心思想。一方面,他在政治层面接受了传统儒学研究的“无为”思想——不费力而为却能轻而易举地达到理想的效果;另一方面,森舸澜创造性地构建了自己的阐释体系,他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无为”与认知科学和德性伦理联系起来。他认为《论语》中这种“不费力行动”是将德行、规范等内化后产生的,因此是较少受理性认知控制的行为,这正是一种德性伦理的理想模式;并将之视为对抗西方伦理学界的义务论、功利主义的有利武器。

关键词: 论语, 森舸澜, 无为思想, 无为, 德性伦理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