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学术 ›› 2023, Vol. 42 ›› Issue (4): 65-74.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23.04.007

• 教育部名栏_现当代诗学研究 • 上一篇    

现代汉语的口语属性与中国新诗的肉身化品格

向天渊1,2,周梦瑜2   

  1. 1西南大学 中国诗学研究中心,重庆 400715;2西南大学 中国新诗研究所,重庆 400715
  • 收稿日期:2022-12-10 出版日期:2023-08-15 发布日期:2023-08-01
  • 作者简介:向天渊,男,重庆人,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1063605302@qq.com;周梦瑜,女,重庆人,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博士生,E-mail:2366661@qq.com。
  • 基金资助:
    西南大学2035先导计划项目“现代汉语诗学话语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关系研究”(SWUPilotPlan016)

The Oral Attributes of Modern Chinese Language and the Corporeal Property of Chinese New Poetry

XIANG Tianyuan ,ZHOU Mengyu   

  • Received:2022-12-10 Online:2023-08-15 Published:2023-08-01

摘要: 作为现代汉语书面语,“白话”是加工过的口语,甚至有欧化倾向,但由于新文学家“言文合一”的强烈意愿及创作实践,使得白话仍具有鲜明的口语特征。而“语音”与肉身及心智有直接、内在的关联性,比“文字”更切近艺术本质。语言口语化,除了生动、形象之外,还能增强现场感、亲在性。从胡适“放脚鞋样”到戴望舒的“语吻美”,从非非主义“打开肉体之门”到于坚的“诗言体”,再到“下半身写作”,新诗在白话、口语的道路上,与“肉身”产生隐秘纠葛。现代汉语的口语属性,容易发展成自由体新诗,格律体新诗的发展注定更加艰难。诗语口语化,看似与诗学之道反向而行,实则体现破旧立新的艺术规律,颇具“反者道之动”的辩证精神。

关键词: 现代汉语, 中国新诗, 口语性, 口语诗, 下半身诗歌, 身体写作, 肉身化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