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吴经熊.法律哲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57. [2] 孙科.抗日救国纲领草案[N].时事新报,1932-04-24. [3] 宪法初稿的讨论(二)[N].益世报,1933-06-10. [4] 立法院孙院长在国府报告《宪草》的精神[N].中央日报,1933-07-11(3). [5] 孙科报告制宪问题 解释三民主义[N].申报,1933-07-11. [6] 允恭.读了宪法草案之后[J].东方杂志,1934(8):1. [7] 陆振玉.对于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之我见[J].东方杂志,1934(8):25. [8] 宪草第一条[N].益世报,1936-05-15(1). [9] 金鸣盛.国民政府宣布中华民国宪法草案释义[M]//张研,孙燕京.民国史料丛刊:第2卷.郑州:大象出版社,2009:71. [10]讨论宪草时应有的基本认识[N].申报,1946-01-24. [11]宪草审委会连日会议 制宪工作进展迅速 青年民社两党发言踊跃[N].申报,1946-12-11. [12]宪草总纲第一条经第一审委会多数通过[N].申报,1946-12-12. [13]主席指示制宪原则 顾念大局不可多加更动[N].申报,1946-12-17. [14]萧公权.宪政与民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36. [15]吴玉章同志关于宪法原则问题的意见[N].新华日报,1946-01-20. [16]延安通宵开会同意修正案[N].申报,1946-01-30. [17]陈先初.张君劢宪政思想评议[J].船山学刊,2002(2). [18]罗敦伟.宪法草案初稿评论[J].东方杂志,1933,30(14). [19]施复亮.要克服经济危机必须实行民主政治[N].新华日报,1946-0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