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大学现当代诗学研究中心



  •   

    第二届“教育部名栏• 现当代诗学研究奖”在京揭晓【图】
       
           2015年11月2日,作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栏建设的专项工程之一,由江汉大学现当代诗学研究中心、《江汉学术》编辑部主办的第二届“教育部名栏• 现当代诗学研究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
           来自北京大学、台湾逢甲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云南大学、浙江工业大学、韩山师范学院、《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心、中国计划出版社、中国诗歌网的专家、学者以及主办方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以及在京媒体记者,潘国琪、龙协涛、王光明、王泽龙、钱蓉、陈汉萍、 臧棣、西渡、敬文东、钱文亮、姜涛、雷武铃、冷霜、赖彧煌、张光昕、朱玲、叶琼琼、吴昊、李实、邓正兵、朱现平、王继鸽、夏莹、应妮、李苑、路艳霞、田超等参加了仪式。
          颁奖仪式由江汉大学副校长涂文学主持;主管单位江汉大学校长李强致辞,表达了江汉大学对诗学名栏一如既往的重视和支持,并热忱祝贺4位获奖者,由衷感谢所有支持过栏目建设的作者与学界专家。刘洁岷作为诗学栏目主持人发言,青年学者陈培浩博士作为作者代表发言。
    颁奖嘉宾分别将奖杯、证书和奖金颁发给了浙江工业大学颜炼军博士、云南大学李海英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张桃洲教授、台湾逢甲大学郑慧如教授等4位第二届“教育部名栏• 现当代诗学研究奖”得主。郑慧如教授为首位获得该项大奖的台湾诗学学者。
           《江汉学术》“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是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栏建设工程的三批数十家学术期刊中唯一的诗学研究类栏目,“教育部名栏• 现当代诗学研究奖”也是海内外首创的汉语新诗诗学研究类专项大奖,其学术性、开放性和公益性得到了与会嘉宾的高度赞誉。
           中新社、《光明日报》、《京华时报》、中国新闻网、人民网、新华网、中国台湾网、《中国日报》中文网、凤凰资讯、新浪网新闻中心、搜狐滚动频道、网易新闻、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高校社科网、中国诗歌网、诗生活网、中国作家网、中国网、东方网、北京晨报网、新民网、千龙网等媒体报道了此届颁奖盛事。

            

                               


                                                     
     
     
     
    附:第二届“教育部名栏• 现当代诗学研究奖”授奖词
     
     
    颜炼军:
           颜炼军的诗学研究近年来在多个向度发力迅猛,对于在现代汉语、现代经验中盘根错节的当代诗歌,他不甘束身就缚或拾陈蹈故,而是拓开视野,重置论述框架,在自我与他者、古典与现代、意识形态与诗意诉求的接榫处,深入辨析芜杂语境之下新诗申张自身使命的可能性,他对一些重要诗学命题的勘察与探讨因之葆有建设性品质。

      
     
    李海英:
           敏感于当代诗歌驳杂多元的追求,李海英把多重经验的呈现与捕捉,与何为诗、何为汉语诗歌的新质,进行缜密、独立的考量。这使得她在探析诗人的具体作为时,能够贴切地体会并洞悉诗意展露的肌理和路径,进而切入当代诗歌写作的内里,揭示诗歌理念与诗歌书写之间的摩擦、疑难和困境,有效地敞开诸多复合、有意味的话题。

      
     
    张桃洲:
           张桃洲以扎实的历史纾解、自觉的理论贯注和灵动的微观分析,始终把百年新诗的历程置于有机勾连的维度,相关命题与问题的探讨均在清理、纠正和展望之间保持着充分的张力。他既不让历史的返观锁闭在“自得”的时间,也不让现实的关切解散在“自负”的空间,而是在互参互察中确立起对当代诗学具有重要启示的研究范式。无疑,这是对诗歌本心与诗学理想的逼近和深入。

      
     
    郑慧如:
           集强力的文本内视与可贵的诗学创新于一身,郑慧如以生动的在场意识、翔实的材料爬梳、精当的形式把握、深刻的理论辨诘,对当代诗歌展开了系列论述与批评,得出的重要判断都具有命名与再命名的启发性,体现了触及当代诗歌研究高度的诗学敏觉。在世界诗歌背景下的汉语诗歌以及两岸诗歌交融互渗的格局中,她作出的是迫近时代之广阔而切中肯綮的发掘。

      
     
     
     
     
  • 发布日期:2015-11-05 浏览: 2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