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建设

  •  
      

    打造学术名栏寻求质的突破
     ——《江汉学术》“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创设回顾
     
    朱现平,刘洁岷
     
    •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研究课题《中国文情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系列中,连续6年以较大篇幅对《江汉学术》“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进行重点介绍和评述,被认为“对学术研究的拓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 “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在国内学术期刊界新诗诗学研究领域创办时间最长、发文量最大,开栏十一年来从未间断。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权威报刊转载(摘)百余篇次。

    • 因栏目的“研究特色和独到的研究领域是使用者的关注点”,所在期刊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8版)确定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推荐期刊”。

    • 栏目论文精粹的结集为《群峰之上:“现当代诗学研究”专题论集》(2011)出版,该书获得陈超、唐晓渡、王泽龙三位教授联袂推荐。专家们在该书的首发式上认为,该书是新时期三十余年中国新诗诗学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其续编《群岛之辨:“现当代诗学研究”专题论集》(2014)已经出版。

    • “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的特色业绩被载入1949年至2009年新中国期刊发展为主题的大型“传记”图书——《共和国期刊60年》。该书对推动中国期刊历史研究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 河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新诗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陈超教授评价:“这个栏目的重要性和贡献,早已超出了提升普通院校学报质量的意义,对中国现代诗学界来说,今天它所在刊物已经是不可忽视的三两家必读刊物之一。”中坤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海南大学特聘教授、中国诗歌协会理事唐晓渡教授评价:“说《江汉学术》是中国现当代诗学研究的重镇,却不是在表述一个良好的愿望,而是在指陈一个众口皆碑的事实。”

    • 栏目策划并首创的学理化命名的“关于‘中生代’诗人研究”专题,得到《文学评论》《诗刊》《文艺争鸣》《西南大学学报》等刊响应,先后发表对此命名的针对性论文;促成“两岸中生代诗学高层论坛暨研讨会”召开和《两岸四地中生代诗选》出版;《诗探索》杂志因之开设“中生代诗人研究”专栏至今。

    • 作为第二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栏建设的专项工程之一,首创颁发首届“教育部名栏· 现当代诗学研究奖”(2012)。第二届“教育部名栏· 现当代诗学研究奖”拟于2015年11月在京颁奖。

    • 2013年9月,由江汉大学、荆州市文联主办,湖北关帝文化集团、《江汉学术》编辑部承办的“橘颂·首届两岸现当代诗学研讨峰会”在荆州古城召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三十多位两岸专家学者、诗人来此共同探讨新诗诗学研究的走向和前景。

    • 经过名刊联合体与中国知网(CNKI)合作的网刊专家组的论证,《江汉学术》2015年第1期起,“现当代诗学研究”纳入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文学学报》。还可在指标范围内提供其他研究领域论文。

    • 栏目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工程。栏目基本建设目标是成为国内学术期刊中现当代诗歌理论研究领域的第一品牌栏目,为繁荣人文社会科学作出更大的贡献! 

     

           《江汉学术》(原《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依托江汉大学现当代诗学研究中心,2004年起创设“现当代诗学研究”特色栏目,栏目主要以选题为单元,每期集中研究一个诗学课题,已刊发专辑五十多个,共发表来自英、美、日、新加坡、中国大陆和台港澳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的论文二百多篇。所发表论文均符合《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

    一、栏目宗旨

           “现当代诗学研究”特色栏目旨在对20世纪以来汉语新诗理论、思潮、流派、现象和新诗文本进行诗学意义上的专题研究,栏目长年不间断地集成当下具有创造力和深邃视野的诗界学人研究成果,呈现多层、多维、多元的诗歌观念和艺术方法的学理演化,以全力实质性推动中国新诗诗学的深入研究和立志描绘我国的新诗文化发展图景。

     相较于相当成熟的中国古典诗学,新诗诗学理论是芜杂和整体无序的,这既为人们评价、分析和研究新诗提出了难题,也为我们的学术探讨提供了选题的机遇。从更深的层面上来说,相关问题的探讨关涉新诗乃至新文学在当代社会的位置、新诗作为一种文体的“合法性”。一直以来,我们注意到学术期刊界对新诗诗学的研究缺乏有规划的、长远的专题探讨,该领域研究的不成熟与难度构成了其研究场域的宽度与深度,且具有持续学术研究的价值,而《江汉学术》编辑部、江汉大学现当代诗学研究中心在多年从事新诗诗学研究的同时,与国内、海外的百余名最具实力的诗歌理论家、批评家、学者以及著名诗人有着长年的学术和诗艺交流互动关系,对该研究领域前沿动态的高度把握能力与拥有核心作者群的优势也是一般学术期刊难以企及的。

    二、历史沿革

           该栏目自创设起,除不定期刊发有价值的新诗诗学单篇论文外,主要以选题为单元,每一期集中研究一个诗学课题,这些课题有些是新诗历史上多次出现的老问题,有的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课题的选择是规划性与即时性并重,与该领域的整体研究状态形成互动与引领的关系。

           栏目设置之前,除了向国内一百多位该领域专家问卷调查外,我们还专程前往北京、上海、广东、四川、江苏等地进行广泛的调研摸底,多次联系出版界、诗学研究界的专家学人,或登门拜访,或组织小型座谈活动,就该栏目的相关核心问题进行咨询、论证,作出了详尽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在学校校长主持、分管校领导出席的校长办公会会议中,专题讨论了“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的现状、发展目标与强化栏目建设的措施,以新增人员、资金与规划的配套落实。之后,特别是栏目纳入教育部名栏建设序列后,在每年度的编委会上,诗学栏目的名栏建设情况更是重点议题,相应的资金与人员配备越来越得到加强。在大的选题下,涉及一系列的整体规划、微观把握、操作原则,该栏目的主持编辑团队靠的不仅是拍脑门灵机一动的点子,而是靠持续的专业策划力与严格到位的执行力。

    三、办栏经验

           “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既不是依托地方、地域性的人文资源、传统特色——“人无我有”,也不可能拥有现存的在全国意义上的科研强项——“人有我优”,当然更不可能是两者兼而有之。我们选取的是一个看似传统、每刊都可涉入的彼时被相对冷落的“萧条”领域,但其持久的学术生命力和巨大的学术前景仍具有高层次的学术性与品牌、精品意识,加上我们多年的努力,在该研究领域已形成具有广泛的号召力与公信力——“人有我全、人优我精”。

           (一)专题性的组稿策略

           专题性、单元性研究的专辑组稿难度大、获得稿件时间周期长,但我们绝大部分专辑采取了这种专题性论文的集束推出,而且这种专题选题的选择是对该研究领域进行了纵横两个向度的考量与探究后有规划地确定的。

           (二)宽进严出的择稿原则

           广泛、多渠道邀约新诗诗学稿件,同时,坚持严格执行“低平台高门槛”的原则不动摇,注重问题意识与第一手的择材释材,讲究论文文体之美,选稿眼光和尺度经得起业界苛刻的检验,使选题和论文的学术含金量高。

           (三)顶尖作者的扎堆效应

           在该栏目刊发过论文的作者,几乎囊括了所有该专业领域最有能力和最具声望的学者,同时,致力于挖掘推出有才华与爆发力的新锐学人,致力于挖掘推出受过专业学术训练的著名诗人的诗学论文。栏目从未被业内有话语权与影响力的杂音左右,已形成较高美誉度与品牌效应。

           (四)栏目主持人的号召力

           栏目除由编辑部相关资深编辑任责编与主持外,还外聘了专家主持人张桃洲教授以及专题特约主持人臧棣、钱文亮、王家新、荣光启、林克等,他们在诗学界地位颇高、人脉广泛,对整体研究的现状把握到位,明察学术前沿动态,对平庸稿件回避与谢绝,对新锐作者的发掘敏锐而有效。

           (五)转载期刊机构的认可

           栏目主持人、编辑已经与《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权威转载期刊的主要负责人和责编建立了一定程度上的互动关系。与相关的学术评价机构也逐渐建立了学术交流的关系,并取得其尊重和高度认可。

           (六)主办单位的一贯支持

           江汉大学历任校长都非常支持刊物的发展,无论是在日常工作,还是编委会议程上,都积极为刊物的建设和发展出思路、作指示,学校始终在诗学栏目和江汉大学现当代诗学中心的建设上给予人力、财力、物力上的支持。

    四、社会反响

           (一)栏目的学术影响与评价

           1. 国内外学术会议与权威报告的评介

           “20世纪中国:妇女,现代性与机遇’国际学术研讨会”(悉尼)、“新诗10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和《中国诗歌研究动态》《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诗歌年选》《诗选刊》《读书》《扬子江诗刊》《中国新诗年鉴》等书刊都对本栏内容及时进行了大力推荐和评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项目(白烨主持)《中国文情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系列中,连续6年以较大篇幅对“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的系列文章进行了介绍和评述,该栏目选题策划和有关论文内容均被认为“对学术研究的拓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2. 突破性选题的栏目策划及影响

           (1)“关于中生代诗人研究”、“关于学院派诗歌”研究专题

           2005年第5期“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经过精心策划,并尝试学理化命名的“关于‘中生代’诗人研究”专题,其编者按及论文引起诗歌理论和创作界的广泛关注,诗歌理论家批评家吴思敬等在《文学评论》、《诗刊》、《诗探索》、《文艺争鸣》、《西南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对此命名的针对性论文。此后,2007年3月,“两岸中生代诗学高层论坛暨简政珍作品研讨会”在珠海召开。2009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两岸四地中生代诗选》。2008年开始《诗探索》连续开辟“中生代诗人研究”专栏。凡此种种现象表明,此命名已经被诗歌理论界纳入实体性研究范畴,在向其学术的纵深开掘。另外,由该栏目首创命名的“学院派诗歌研究研究”专辑已出两期,反响较大,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多篇。

           (2)“关于当代长诗”、“关于当代诗歌的研读与反思”研究专题辑

            2013年10月在江汉学术编辑部策划组织的首届两岸诗学峰会上确立的对当代长(组)诗的研究选题,历时一年多,于2015年第2期、2015年第5期以专题专辑的形式刊出,目前已经获得诗学界诗歌界的赞誉,如著名诗人和批评家钟鸣、宋琳、赵野、朱朱、蓝蓝、子张等已经以各种方式对该辑论文的水准和价值表达了高度认同。专题论文已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摘),其中,颜炼军博士的论文《“大国写作”或向往大是大非——以四个文本为例谈当代汉语长诗的写作困境》被四家刊物转载(摘),打破栏目优秀论文单篇被转载次数的记录。

           (二)开栏以来二次文摘情况

           该栏目论文在《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北京大学学报·学报概览》《中国教育报·学刊萃华》《社会科学报·学术看台》等报刊转载百余篇次。其中,被《新华文摘》转载十几篇,被三家权威刊物同时转载的论文有多篇。

    1 “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2012年以来被转载(摘)部分篇目  

    序号

    文章题目及作者

    刊登时间

    转载情况

    1

    去国诗人的中国经验与政治书写——以北岛、多多为例(张桃洲)

    2011(6)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2(3)

    2

    论张枣“言志合一”的诗歌写作向度(赵飞)

    2011(6)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2(4)

    3

    去国诗人的中国经验与政治书写(张桃洲)

    2011(6)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1)

    4

    选本运作与“第三代诗”的文学史建构(罗执廷)

    2012(1)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2)

    5

    在瓦雷里影响下卞之琳诗歌的变构(张逸飏)

    2012(2)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2(7)

    6

    轮回与上升:陈东东诗歌的声音抒情传统(翟月琴)

    2012(3)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2(10)

    7

    肖像·游移·风湿病──西渡诗歌论(张光昕)

    2012(3)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2(10)

    8

    远方”的祖国景观──论当代汉语诗歌中的少数民族文化元素(颜炼军)

    2012(5)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6)

    9

    “通向现实的新途径”:在历史与语言的交汇之中──以特朗斯特罗姆的中文译本个案为中心(桑克)

    2012(4)

    《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12(12)

    10

    “通向现实的新途径”:在历史与语言的交汇之中──以特朗斯特罗姆的中文译本个案为中心(桑克)

    2012(4)

    《人大复印资料(文学研究文摘)》2013(1)

    11

    1980年代以降台湾现代诗的现实书写(郑慧如)

    2012(4)

    《新华文摘》2012(20)

    12

    远方”的祖国景观──论当代汉语诗歌中的少数民族文化元素(颜炼军)

    2012(5)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3(1)

    13

    屈原与惠特曼:<女神>抒情的方式、动力及其限度(吴向廷)

    2012(6)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3(4)

    14

    迎向诗意“空白”的世界——论现代汉语新诗咏物形态的创建(颜炼军)

    2013(3)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3(10)

    15

    台湾当代诗的后现代理论轮廓(郑慧如)

    2013(2)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3(3)

    16

    与新诗合法性有关:论新诗的技艺发明(雷武铃)

    2013(5)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4(1)

    17

    20世纪新诗大众化运动反思论(许霆)

    2013(6)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4(6)

    18

    论顾城的自我及其诗歌的语言(岛由子)

    2014(2)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4(7)

    19

    江河“现代神话史诗”的英雄转化与叙事思维(陈大为)

    2014(2)

    《新华文摘》2014(15)

    19

    台湾当代诗的命名效力与诠释样态——以“超现实”在台湾诗歌中的流变为例(郑慧如)

    2014(3)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4(5)

    20

    台湾当代诗的命名效力与诠释样态——以“超现实”在台湾诗歌中的流变为例(郑慧如)

    2014(3)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4(10)

    21

    心灵的纹理——骆一禾、海子情爱主题和孤独主题比较研究(西渡)

    2014(4)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4(11)

    22

    比喻的进化:中国新诗的技艺(王凌云)

    2014(1)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4(3)

    23

    论顾城的“自我”及其诗歌的语言(岛由子)

    2014(2)

    《文摘报》2014(6)

    24

    “大国写作”或向往大是大非——以四个文本为例谈当代汉语长诗的写作困境(颜炼军)

    2015(2)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5(3)

    25

    “大国写作”或向往大是大非——以四个文本为例谈当代汉语长诗的写作困境(颜炼军)

    2015(2)

    《新华文摘》2015(13)

    26

    白昼燃明灯,大河尽枯流——论当下作为症候的知名诗人长诗写作(李海英)

    2015(2)

    《新华文摘》2015(13)

    27

    “大国写作”或向往大是大非——以四个文本为例谈当代汉语长诗的写作困境(颜炼军)

    2015(2)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5(7)

    28

    “大国写作”或向往大是大非——以四个文本为例谈当代汉语长诗的写作困境(颜炼军)

    2015(2)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5(8)

    29

    叶芝诗歌:民族的吊诡与东方的悖论——论其文化民族主义、身份、主体与东方传统(龚浩敏)

    2015(3)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5(9)

           (三)知名专家与学者的评价

           河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陈超、中坤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唐晓渡编审、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李怡、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贺仲明、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光明、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桃洲、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泽龙、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周晓风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敬文东、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罗振亚、北京大学副教授臧棣博士、武汉大学副教授荣光启博士、中山大学教授陈希、西南交通大学段从学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钱文亮教授、黑龙江大学教授张曙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周瓒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张洁宇博士等纷纷撰文对本期刊所在诗学栏目予以高度赞誉,被认为是“引领新诗潮流,为我国民族诗学发展提供富有重大指导意义”的诗学重镇。

           (四)栏目在期刊界的影响

           1. 载入《共和国期刊60年》史册

           “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的业绩情况被载入1949年至2009年新中国期刊发展为主题的大型“传记”图书——《共和国期刊60年》,该书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它以独特的图文书形式书写新中国期刊历史,以期刊发展史折射共和国的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对推动中国期刊历史研究有重要的资料价值,对认识期刊与国运、社会及文化发展的息息相关性有实证意义。该书对推动中国期刊历史研究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2. 学术期刊文学研究类领域排名靠前

           据中国知网2010年的统计数据,该栏目所在学报在学术期刊文学类的影响力近年排名为第21位,这是包含了二千余种社科类学术期刊的统计结果。这种非常靠前的研究领域排名,无疑也与该诗学栏目密切相关。

           (五)栏目论文精粹的结集与全国研讨会

           1. 《群峰之上:现当代诗学研究专题论集》出版和诗学栏目研讨会

           2011年夏,由江汉大学现当代诗学研究中心主编、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群峰之上:“现当代诗学研究”专题论集》首发式暨“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全国研讨会在江汉大学举行。该书获得现当代诗学研究领域颇具代表性与权威性的专家陈超、唐晓渡、王泽龙三位教授联袂郑重推荐。与会专家认为,该书是新时期三十余年中国新诗诗学研究的标志性成果。《文艺报》、《中华读书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光明网”、“人民网”、“中国日报网”、“搜狐网”等海内外媒体对该书的首发式暨研讨会及时进行了报道并刊发了书评。

           2013年9月14日上午,由江汉大学、荆州市文联主办,湖北关帝文化集团、《江汉学术》编辑部承办的“橘颂·首届两岸现当代诗学研讨峰会”在荆州市博物馆开幕。来自台湾亚洲大学、台湾大学、台湾逢甲大学、台北科技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厦门大学、西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云南大学、河北大学、长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江汉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三十多位两岸专家学者、诗人来此共同探讨新诗诗学研究的走向和前景。此次诗学峰会的成果已陆续在《江汉学术》“现当代诗学研究”教育部名栏上推出。

           2.《群岛之辨:现当代诗学研究专题论集》出版

           完成了《群峰之上:现当代诗学研究专题论集》的续编《群岛之辨:现当代诗学研究专题论集》的编辑校对并于2014年12月正式出版。该文集为2011—2014年”现当代诗学研究”论文的精粹选本,具有与上一个选本的衔接与延续性,两部专题论集在手,可以较为充分地掌握诗学栏目创办十年来的核心成果,另外,也有传播形式和传播渠道的变化带来的加深延长科研成果的功效。

           (六)颁发教育部名栏·现当代诗学研究奖奖项

           2012年10月,作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栏建设的专项工程之一,由江汉大学现当代诗学研究中心主办的首届“教育部名栏· 现当代诗学研究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

           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作家出版社、中国计划出版社、诗刊社、北京文学杂志社、北京海淀区教科所的专家、学者和诗人以及主办方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参加了仪式。颁奖嘉宾臧棣、朱现平、邵红、潘国琪、洪子诚分别将奖杯、证书和奖金颁发给了赖彧煌、姜涛、西渡、钱文亮、唐晓渡5位首届“教育部名栏· 现当代诗学研究奖”得主。

           北京大学中文系洪子诚教授在颁奖仪式上感言:“诗歌理论批评是一个独立于诗人的行当,理应获得自己的荣耀。设立一项诗歌批评大奖是我多年的一个心愿,很高兴今天圆了我的这个梦!”第二届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会长潘国琪主编感言:“《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现《江汉学术》)‵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创设8年来以200篇优质论文和近50个诗学专题将现当代诗学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学术高度。此次颁奖会非常成功,是名栏建设首创之举,值得向其他正在建设中的教育部名栏推广。”

           (七)洛夫诗歌品读会和特聘荣誉驻校诗人仪式

           在学校和期刊社的领导组织下,《江汉学术》编辑部暨江汉大学现当代诗学研究中心策划了“江汉大学特聘洛夫先生为荣誉驻校诗人仪式暨中国武汉2014洛夫诗歌品读会”。洛夫携同夫人陈琼芳与来自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省作家协会、荆州市文联、湖北日报、长江文艺出版社、《中国诗歌》杂志等高校、文艺团体和出版机构的学者、诗人、作家、画家以及江汉大学师生齐聚一堂,共同品读享誉海内外的我国台湾诗人洛夫的经典诗篇。品读会由江汉大学武汉研究院副院长周建民教授主持。校长杨卫东教授为品读会致辞。教育部名栏《江汉学术》“现当代诗学研究”主持人刘洁岷介绍了诗学栏目开栏十年来的业绩及该栏目对洛夫诗歌的研究情况。杨卫东校长为洛夫先生颁发了聘书,聘请其为江汉大学荣誉驻校诗人。洛夫先生在江汉大学图书馆和美术学院现场挥毫,题写书法作品“酒是黄昏时归乡的小路”、“雪落无声”赠予了江汉大学和《江汉学术》“现当代诗学研究”名栏。在《长江日报》《武汉晚报》“诗生活网”、“教师人才网”、“海峡咨询网”发有此次活动的新闻。

           (八)名栏纳入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网刊,名栏辐射功能增强

           目前,名刊联合体与中国知网(CNKI)合作的网刊势头很好,其刊载论文的下载率、引用率等数据较以往有了显著提高,其平台的学术影响力越来越大。经过本刊的努力和名刊专家组比较论证,《江汉学术》2015年第1期起,诗学名栏论文已经纳入相应的网刊,即每期以栏目的形式加入对口的网刊,“现当代诗学研究”纳入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文学学报》。分配给本刊每期可以纳入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的指标为4篇,如本诗学栏目提供的论文不足4篇,则可提供其他论文,不限制研究领域——目前《江汉学术》刊发的优秀论文除《文学学报》外,还被《经济学报》《法学学报》《社会学报》《马克思主义学报》收录。这样,由名栏影响力构成的对刊物其他栏目的辐射带动力得到增强。

    2   《江汉学术》2015年初迄今在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网刊刊文统计

    序号

    文章题目

    作者

    来源

    录用情况

    1

    命运“故事”里的“江南共和国”

    ——论朱朱的近期诗歌

    陈培浩

    1期

    文学学报

    2

    当代诗中的“历史对位法”问题

    ——以萧开愚、欧阳江河和张枣的诗歌为例

    张伟栋

    1期

    文学学报

    3

    中国自由诗体的特征、韵律规范及百年流变

    许霆

    1期

    文学学报

    4

    “大国写作”或向往大是大非

    ——以四个文本为例谈当代汉语长诗的写作困境

    颜炼军

    2期

    文学学报

    5

    白昼燃明灯,大河尽枯流

    ——论当下作为“症候”的知名诗人长诗写作

    李海英

    2期

    文学学报

    6

    科学立法的内涵与诉求

    ——基于“法治建设新十六字方针”

    易有禄

    武杨琦

    2期

    法学学报

    7

    民间社会组织参与政府预算绩效监督

    ——国际经验及启示

    辛兵海

    殷金朋

    2期

    经济学报

    8

    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与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基于社会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严存生

    3期

    法学学报

    9

    司法改革需要让裁判者负论证之责

    陈金钊

    3期

    法学学报

    10

    叶芝诗歌:民族的吊诡与东方的悖论

    ——论其文化民族主义、身份、主体与东方传统

    龚浩敏

    3期

    文学学报

    11

    为什么——悼念一棵枫树?

    ——细读《悼念一棵枫树》,并纪念牛汉

    段从学

    3期

    文学学报

    12

    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五化”反思

    沈江平

    4期

    马克思主义学报

    13

    资本的培育:我国农村社区多维贫困治理路径

    姚云云

    邱心凯

     隽

    4期

    社会学报

    14

    当代诗歌的“南北之辨”与戈麦的“南方”书写

     昊

    4期

    文学学报

    15

    论晚清至“五四”诗歌的“言说方式”

    ——兼及诗学与诗歌史的辩证

    赖彧煌

    4期

    文学学报

    16

    影响无焦虑釜底且游鱼

    ——以《忧伤的黑麋鹿》为例谈当代诗写与评价的失衡

    李海英

    5期

    文学学报

    17

    “客观化”诗歌中的自我展示

    ——析读马永波的诗

     伟

     蕊

    5期

    文学学报

    18

    黄昏里的行走与歌唱

    ——从骆一禾的《大黄昏》看其诗学理想

     琳

    5期

    文学学报

    19

    “村改居”群体市民化的目标定位与策略分析

    何建宁

    5期

    三农问题研究

            (七)所获荣誉称号与奖项

           2006年该栏目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2008年因该栏目的“研究特色和独到的研究领域是使用者的关注点”,所在期刊《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8版)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推荐期刊”。2010年和2014年均被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特色栏目”。2010年该栏目被全国地方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授予“全国地方高校学报名栏”称号。2011年该栏目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工程。

    栏目所在的《江汉学术》为“RCCSE中国核心期刊”、“全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学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推荐期刊”、“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收录期刊”。

           栏目建设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现当代诗学研究”是一个有待深入和完善的覆盖海内外的广阔的研究领域。在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的组织领导下,我们将密切关注学界动态,深入把握学术焦点,加大栏目所在学报平台拓展与内质转型的改革,不断调整办刊与办栏思路,力争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保持目前《江汉学术》“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的学术地位,保证栏目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在主办单位和业界专家、社会的支持下加大对栏目的有效投入,不断探索,寻找突破,做精做深栏目,加强、完善如江汉大学现当代诗学中心等旨在葆有诗学栏目学术生命力与影响力的多种园地、杠杆。我们有志于在此诸多方面竭尽绵薄之力,与学界同仁携手继续打造、守护这座汉语新诗的诗学重镇,不辱使命地完成教育部主持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品牌建设。

     

     

     

     

    二〇一五年十月二十日

  • 发布日期:2015-10-30 浏览: 1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