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大学现当代诗学研究中心

  •  

    打造学术名栏 寻求质的突破

     ——《江汉学术》“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创设回顾

    朱现平,刘洁岷

     

    l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研究课题《中国文情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系列中,连续6年以较大篇幅对《江汉学术》(原《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进行重点介绍和评述,被认为“对学术研究的拓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l   “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在国内学术期刊界新诗诗学研究领域创办时间最长、发文量最大,开栏十年来从未间断。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权威报刊转载(摘)百余篇次。

    l   因栏目的“研究特色和独到的研究领域是使用者的关注点”,所在期刊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8版)确定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推荐期刊”。

    l   “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的特色业绩被载入1949年至2009年新中国期刊发展为主题的大型“传记”图书——《共和国期刊60年》(在“名刊建设”单元)。

    l   河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新诗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鲁迅文学奖之理论奖获得者陈超教授评价:“这个栏目的重要性和贡献,早已超出了提升普通院校学报质量的意义,对中国现代诗学界来说,今天它所在刊物已经是不可忽视的三两家必读刊物之一。”中坤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海南大学特聘教授、中国诗歌协会理事唐晓渡教授评价:“说《江汉学术》是中国现当代诗学研究的重镇,却不是在表述一个良好的愿望,而是在指陈一个众口皆碑的事实。”

    l   栏目策划并首创的学理化命名的“关于‘中生代’诗人研究”专题,得到《文学评论》《诗刊》《文艺争鸣》《西南大学学报》等刊响应,先后发表对此命名的针对性论文;促成“两岸中生代诗学高层论坛暨研讨会”召开和《两岸四地中生代诗选》出版;《诗探索》杂志因之开设“中生代诗人研究”专栏至今。

    l   栏目论文精粹的结集为《群峰之上:“现当代诗学研究”专题论集》(2011)、《群岛之辨:“现当代诗学研究”专题论集》(2014)出版。

    l   作为第二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栏建设的专项工程之一,首创颁发首届“教育部名栏· 现当代诗学研究奖”(2012)。

    l   栏目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工程。栏目基本建设目标是成为国内学术期刊中现当代诗歌理论研究领域的第一品牌栏目,为繁荣人文社会科学作出更大的贡献! 

        《江汉学术》(原《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依托武汉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汉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江汉大学现当代诗学研究中心,2004年起创设“现当代诗学研究”特色栏目,栏目主要以选题为单元,每期集中研究一个诗学课题,已刊发专辑五十多个,共发表来自英、美、日、新加坡、中国大陆和台港澳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的论文近二百多篇。所发表论文均符合《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

    一、栏目宗旨

        “现当代诗学研究”特色栏目旨在对20世纪以来汉语新诗理论、思潮、流派、现象和新诗文本进行诗学意义上的专题研究,栏目长年不间断地集成当下具有创造力和深邃视野的诗界学人研究成果,呈现多层、多维、多元的诗歌观念和艺术方法的学理演化,以全力实质性推动中国新诗诗学的深入研究和立志描绘我国的新诗文化发展图景。

        相较于相当成熟的中国古典诗学,新诗诗学理论是芜杂和整体无序的,这既为人们评价、分析和研究新诗提出了难题,也为我们的学术探讨提供了选题的机遇。从更深的层面上来说,相关问题的探讨关涉新诗乃至新文学在当代社会的位置、新诗作为一种文体的“合法性”。一直以来,我们注意到学术期刊界对新诗诗学的研究缺乏有规划的、长远的专题探讨,该领域研究的不成熟与难度构成了该研究场域的宽度与深度,具有持续进行学术投入的价值,而江汉学术编辑部、江汉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和江汉大学现当代诗学研究中心在多年从事新诗诗学研究的同时,与国内、海外的百余名最具实力的诗歌理论家、批评家、学者以及著名诗人有着长年的学术、诗艺交流互动关系,这种对该研究领域前沿动态的高度把握能力与拥有核心作者群的优势也是一般学术期刊难以在数年之内形成的。以上即是我们刊物创设该特色栏目并进行长年、卓有成效建设的根据与缘由。

    二、历史沿革

          该栏目自创设起,除不定期刊发有价值的新诗诗学单篇论文外,主要以选题为单元,每一期集中研究一个诗学课题,这些课题有些是新诗历史上多次出现的老问题,有的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课题的选择是规划性与即时性并重,与该领域的整体研究状态形成互动与引领的关系。

          栏目设置之前,除了向国内一百多位该领域专家问卷调查外,我们还专程前往北京、上海、广东、四川、江苏等地进行广泛的调研摸底,多次联系出版界、诗学研究界的专家学人,或登门拜访,或组织小型座谈活动,就该栏目的相关核心问题进行咨询、论证,作出了详尽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在学校校长主持、分管校领导出席的校长办公会会议中,专题讨论了“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的现状、发展目标与强化栏目建设的措施,以新增人员、资金与规划的配套落实。之后,特别是栏目纳入教育部名栏建设序列后,在每年度的编委会上,诗学栏目的名栏建设情况更是重点议题,相应的资金与人员配备越来越得到加强。在大的选题下,涉及一系列的整体规划、微观把握、操作原则,该栏目的主持编辑团队靠的不仅是拍脑门灵机一动的点子,而是靠持续的专业策划力与严格到位的执行力。

    三、办栏经验

          “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既不是依托地方、地域性的人文资源、传统特色——“人无我有”,也不可能拥有现成的在全国意义上的科研强项——“人有我优”,当然更不可能是两者兼而有之。我们选取的是一个看似传统、刊刊都可涉入的彼时被相对冷落的“萧条”领域,但其持久的学术生命力和巨大的学术前景在召唤着我们——高层次的学术性与品牌、精品意识与在该研究领域广泛的号召力与公信力是我们的经验乃至法宝——“人有我全、人优我精”。

    (一)专题性的组稿策略

          专题性、单元性研究的专辑组稿难度大、获得稿件时间周期长,但我们绝大部分专辑采取了这种专题性论文的集束推出,而且这种专题选题的选择是对该研究领域进行了纵横两个向度的考量与探究后有规划地确定的。

    (二)宽进严出的择稿原则

          广泛、多渠道邀约新诗诗学稿件,同时,坚持严格执行“低平台高门槛”的原则不动摇,注重问题意识与第一手的择材释材,讲究论文文体之美,选稿眼光和尺度经得起业界苛刻的检验,使选题和论文的学术含金量高。

    (三)顶尖作者的扎堆效应

          在该栏目刊发过论文的作者,几乎囊括了所有该专业领域最有能力和最具声望的学者,同时,致力于挖掘推出有才华与爆发力的新锐学人,致力于挖掘推出受过专业学术训练的著名诗人的诗学论文。栏目从未被业内有话语权与影响力的杂音左右,已形成较高美誉度与品牌效应。

    (四)栏目主持人的号召力

          栏目除由编辑部相关资深编辑任责编与主持外,还外聘了专家主持人,以及专题特约主持人等,他们在诗学界地位颇高、人脉广泛,对整体研究的现状把握到位,明察学术前沿动态,对平庸稿件回避与谢绝,对新锐作者的发掘敏锐而有效。

    (五)转载期刊机构的认可

          栏目主持人、编辑已经与《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权威转载期刊的主要负责人和责编建立了一定程度上的互动关系。与相关的学术评价机构也逐渐建立了学术交流的关系,并取得其尊重、认可。

    (六)主办单位的一贯支持

          江汉大学历任校长都亲任刊物编委会主任和刊物主编,无论是在日常工作,还是编委会议程上,都积极为刊物的建设和发展出思路、作指示,学校始终在刊物的诗学栏目和江汉大学现当代诗学中心的建设上给予人力、财力、物力上的支持。

    四、社会反响

    (一)栏目的学术影响与评价

    1. 国内外学术会议与权威报告的评介

          “‘20世纪中国:妇女,现代性与机遇’国际学术研讨会”(悉尼)、“新诗10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和《中国诗歌研究动态》《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诗歌年选》《诗选刊》《读书》《扬子江诗刊》《中国新诗年鉴》等书刊都对本栏内容及时进行了大力推荐和评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项目(白烨主持)《中国文情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系列中,连续6年以较大篇幅对“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的系列文章进行了介绍和评述,该栏目选题策划和有关论文内容均被认为“对学术研究的拓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2. 突破性选题的栏目策划及影响

          2005年第5期“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经过精心策划,并尝试学理化命名的“关于‘中生代’诗人研究”专题,其编者按及论文引起诗歌理论和创作界的广泛关注,诗歌理论家批评家吴思敬等在《文学评论》《诗刊》《诗探索》《文艺争鸣》《西南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对此命名的针对性论文。此后,2007年3月,“两岸中生代诗学高层论坛暨简政珍作品研讨会”在珠海召开。2009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两岸四地中生代诗选》。2008年开始《诗探索》连续开辟“中生代诗人研究”专栏。凡此种种现象表明,此命名已经被诗歌理论界纳入实体性研究范畴,在向其学术的纵深开掘。另外,由该栏目首创命名的“学院派诗歌”研究专辑已出两期,反响较大,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多篇。

          2013年10月在江汉学术编辑部策划组织的首届两岸诗学峰会上确立的对当代长诗的研究选题,历时一年多,于2015年第2期以专题专辑的形式刊出,目前已经获得诗学界诗歌界的赞誉,如著名诗人和批评家钟鸣、宋琳、赵野、臧棣、蓝蓝、子张等已经以各种方式对该辑论文的水准和价值表达了高度认同。

    (二)开栏以来二次文摘情况

          该栏目论文在《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北京大学学报·学报概览》《中国教育报·学刊萃华》《社会科学报·学术看台》等报刊转载百余篇次。其中,被《新华文摘》转载十几篇,被三家权威刊物同时转载的论文有多篇。

    (三)知名专家与学者的评价

          河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陈超、中坤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唐晓渡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李怡、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贺仲明、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光明、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桃洲、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泽龙、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周晓风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敬文东、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罗振亚、北京大学副教授臧棣博士、武汉大学副教授荣光启博士、中山大学教授陈希、西南交通大学段从学教授、黑龙江大学教授张曙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周瓒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张洁宇博士等纷纷撰文对本期刊所在诗学栏目予以高度赞誉,被认为是“引领新诗潮流,为我国民族诗学发展提供富有重大指导意义”的诗学重镇。

    (四)栏目在期刊界的影响

    1. 载入《共和国期刊60年》史册

         “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的业绩情况被载入1949年至2009年新中国期刊发展为主题的大型“传记”图书——《共和国期刊60年》,该书对推动中国期刊历史研究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2. 学术期刊文学研究类领域排名靠前

          据中国知网2010年的统计数据,该栏目所在学报在学术期刊文学类的影响力近年排名为第21位,这是包含了二千余种社科类学术期刊的统计结果。这种非常靠前的研究领域排名,无疑也与该诗学栏目密切相关

    (五)栏目论文精粹的结集与全国研讨会

           2011年夏,由江汉大学现当代诗学研究中心主编、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群峰之上:“现当代诗学研究”专题论集》首发式暨“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全国研讨会在江汉大学举行。该书获得现当代诗学研究领域颇具代表性与权威性的专家陈超、唐晓渡、王泽龙三位教授联袂郑重推荐。与会专家认为,该书是新时期三十余年中国新诗诗学研究的标志性成果。《文艺报》、《中华读书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光明网”、“人民网”、“中国日报网”、“搜狐网”等海内外媒体对该书的首发式暨研讨会及时进行了报道并刊发了书评。

           2013年9月14上午,由江汉大学、荆州市文联主办,湖北关帝文化集团、《江汉学术》编辑部承办的“橘颂·首届两岸现当代诗学研讨峰会”在荆州市博物馆开幕。来自台湾亚洲大学、台湾大学、台湾逢甲大学、台北科技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厦门大学、西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云南大学、河北大学、长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江汉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三十多位两岸专家学者、诗人来此共同探讨新诗诗学研究的走向和前景。

           此次诗学峰会的成果陆续在《江汉学术》“现当代诗学研究”教育部名栏上推出,并已择优收入江汉大学现当代诗学研究中心/江汉学术编辑部主编的《群岛之辨:现当代诗学研究论集》(2014年12月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六)颁发“教育部名栏·现当代诗学研究奖”奖项

          2012年10月,作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栏建设的专项工程之一,由江汉大学现当代诗学研究中心主办的首届“教育部名栏· 现当代诗学研究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

          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作家出版社、中国计划出版社、诗刊社、北京文学杂志社、北京海淀区教科所的专家、学者和诗人以及主办方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参加了仪式。

          颁奖嘉宾臧棣、朱现平、邵红、潘国琪、洪子诚分别将奖杯、证书和奖金颁发给了赖彧煌、姜涛、西渡、钱文亮、唐晓渡5位首届“教育部名栏· 现当代诗学研究奖”得主。

          北京大学中文系洪子诚教授在颁奖仪式上感言:“诗歌理论批评是一个独立于诗人的行当,理应获得自己的荣耀。设立一项诗歌批评大奖是我多年的一个心愿,很高兴今天圆了我的这个梦!”第二届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会长潘国琪主编感言:“《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现《江汉学术》)‵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创设8年来以200篇优质论文和近50个诗学专题将现当代诗学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学术高度。此次颁奖会非常成功,是名栏建设首创之举,值得向其他正在建设中的教育部名栏推广。”

     (七)所获荣誉称号与奖项

          2006年该栏目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2008年因该栏目的“研究特色和独到的研究领域是使用者的关注点”,所在期刊《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8版)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推荐期刊”。2010年和2014年均被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特色栏目”。2010年该栏目被全国地方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授予“全国地方高校学报名栏”称号。2011年该栏目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工程。 栏目所在的《江汉学术》为“RCCSE中国核心期刊”、“全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学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期刊”。

     

          栏目建设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现当代诗学研究”是一个有待深入和完善的研究领域。我们试图通过密切关注学界动态,深入把握学术焦点,不断调整办刊与办栏思路,力争保持目前《江汉学术》“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的学术地位,保证栏目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在主办单位和业界专家、社会的支持下加大对栏目的有效投入,不断探索,寻找突破,做精做深栏目,加强、完善如江汉大学现当代诗学中心等旨在葆有诗学栏目学术生命力与影响力的多种园地、杠杆。我们有志于在此诸多方面竭尽绵薄之力,与学界同仁携手继续打造、守护这座新诗诗学重镇。

      

     

     

  • 发布日期:2015-04-30 浏览: 2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