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学术 ›› 2022, Vol. 41 ›› Issue (4): 24-33.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22.04.003

• 社会学 • 上一篇    下一篇

性别视角:国际女性社会救助实践及其思考

曾 静1,杨成虎2   

  1. 1北京师范大学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北京 100091;2宜宾市委党校,四川 宜宾 644603
  • 收稿日期:2022-02-28 出版日期:2022-08-15 发布日期:2022-06-20
  • 作者简介:曾 静,女,四川宜宾人,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博士生,E-mail:635485780@qq.com;杨成虎,男,甘肃陇西人,宜宾市委党校教师,E-mail:2871242462@qq.com。
  • 基金资助: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前我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研究”(20ZDA068)

Gender Perspective:Practice and Thinking of International Women’s Social Assistance

ZENG Jing,YANG Chenghu   

  • Received:2022-02-28 Online:2022-08-15 Published:2022-06-20

摘要: 工业化、城市化以来,随着国际女性主义运动的兴起,女性独立意识增强,性别与贫困的关联性特征得以发现和重视,贫困女性化概念得到广泛讨论。随着我国反贫困战略从反绝对贫困向反相对贫困转变,女性的相对贫困问题更为突出。贫困形势的复杂化,困难群体多元异质化的救助需求,都迫切地要求我国社会救助体系对女性贫困现象予以重视和回应。因此,基于国际女性社会救助实践,从性别视角探究女性贫困的文化因素与结构因素,进而明晰女性贫困的表征。在此基础上,梳理国际贫困女性社会救助政策实践,从中提炼出全生命周期救助、注重家庭—工作平衡、从家庭内部资源分配到参与赋权三条救助理念。结合我国实践,在借鉴国际救助理念基础上,构建性别视角下的社会救助实践框架,最终提出需按照参量改革和系统改革的并行逻辑解决我国女性贫困问题。

关键词: 性别视角, 社会救助, 女性贫困, 相对贫困, 社会养老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