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学术 ›› 2019, Vol. 38 ›› Issue (1): 86-92.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9.01.011

• 艺术学专栏_艺术史论新视野 • 上一篇    下一篇

人工智能艺术的美学限度及其可能的未来

张登峰   

  1. 南开大学 文学院,天津 300110
  • 收稿日期:2019-03-27 修回日期:2019-03-27 出版日期:2019-02-15 发布日期:2019-01-29
  • 作者简介:张登峰,男,湖北黄冈人,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生。

AI Art’s Esthetic Limit and Its Possible Future

ZHANG Dengfeng   

  • Received:2019-03-27 Revised:2019-03-27 Online:2019-02-15 Published:2019-01-29

摘要: 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如诗歌、绘画、音乐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是这几个艺术门类本身叙事性较弱、可编码性较强,而人工智能尚无法在叙事性较强的艺术门类中大有所为,这体现出人工智能在统一布局、组织结构、编排次序方面的弱点和缺陷。人工智能通过对这几类艺术的深度“学习”和计算,以数值的方式量化各门艺术质的要素,这本身又得益于艺术理论的高度发展和艺术风格的成熟。人工智能创作需要艺术家和科学工作者强大的智力支持,并且它的创作始终无法向创造转化,而仅仅是脱离了社会语境、丧失了历史文化蕴藉的“制作”行为。人工智能在未来不论如何发展都难以取代以“人”作为主体的艺术创造活动,它反而会引发艺术领域的革命,驱使艺术家不断革新艺术样式。在未来的某个时期,人工智能的高度发展,其主体意识的生成,也许会创造出类似“艺术”的事物,但并不同于人类的艺术,更无法将其取代。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创造性, 主体性意识, 智能艺术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