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凌之.影响因子在我国科技期刊评价中的作用分析[J].编辑学报,2003,15(2)126-127. [2]任胜利,李家林,金碧辉,等.我国部分科技期刊参考文献和被引用情况统计分析[J].编辑学报,2001,13(5)261-263. [3]常志卫,郑霄阳.《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编委在提高期刊质量的重要作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5)798-799. [4]肖唐华,吴克力,王丽芳,等.科技期刊编辑的社会责任及其实现[J].编辑学报,2010,22(4)110-112. [5]张春强,王尚勇,赵峰,等.精品学术期刊培育策略探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6)830-834. [6]王应宽.中国科技期刊的品牌化发展与经营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3)285-290. [7]肖唐华,吴克力,王丽芳,等.提高科技期刊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6)947-949. [8]肖唐华,王丽芳,吴克力.论文的被引频次与学术期刊选题[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18(1)52-55. [9]毕欣.科技期刊贴图字的两种解决方法[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4)110-111. [10]吴克力.用PhotoShop加工CorelDRAW转换图形的方法及实例[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4)104-105. [11]杨小平.中国精品发展之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18(4)567-571. [12]夏登武.新媒体时代科技学术期刊信息传播的路径拓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1)129-132. [13]柳晓丽.提高科技期刊影响因子的途径探讨[J].编辑学报,2006,18(4)285-286. [14]昌炎新.《湖北农业科学》创办名牌期刊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4)527-5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