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1:802. [2] 蒋大椿.孙中山民生史观析论[J].中国社会科学, 2000(2). [3] 王利明.保护百姓财产是最大的民生[J].瞭望, 2007(15). [4] 郑磊.民生问题的宪法权利之维[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6). [5] 弗兰茨·冯·李斯特, 埃贝哈德·施密特.德国刑法教科书[M].徐久生, 译.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8. [6] 冯春琴.法官解读《刑法修正案(七)》六大亮点[N].阳江日报, 2009-03-17. [7] 梁根林.论犯罪化及其限制[J].中外法学, 1998(3). [8] 郎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语境下谈我国刑法立法的积极与谨慎[J].法学家, 2007(5). [9] 梅因.古代法[M].沈景一,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59:208. [10]毛晓刚.刑法修改呼应时代和现实要求[N].北京日报, 2010-08-27. [11]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邓正来, 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345. [12]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M].黄风, 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3:42. [13]齐林.犯罪学及刑法学[M].查良鉴, 译.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1977:“译序”2. [14]储槐植.美国刑法[M].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10. [15]陈兴良.刑法的价值构造[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353. [16]李念祖.从释字五〇九号解释论“陈述不实”是否为“诽谤罪”之构成要件——兼论社会变迁中言论自由宪法解释对刑法及其解释之影响[M]//汤德宗.宪法解释之理论与实务.北京:新学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5:2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