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吕忠梅.环境法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2] 胡仪元.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再探——生态效应的外部性视角[J].理论探讨, 2010(1). [3] 谷国锋, 黄亮, 李洪波.基于公共物品理论的生态补偿模式研究[J].商业研究, 2010(3). [4] 董燕燕.关于生态补偿与生态正义[J].改革与开放, 2010(7). [5] 李团民.基于生态资本权益的生态补偿几本内涵研究[J].林业经济, 2010(4). [6] 胡仪元.生态补偿的劳动价值论基础[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0(1). [7] 何沙, 邓璨.国外生态补偿机制对我国的启发[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4). [8] 万晓红, 钱伟.德国农业生态补偿实践的启示[J].环球瞭望, 2010(3). [9] 刘强, 彭晓春, 周丽璇.巴西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实践及启示[J].地方财政研究, 2010(8). [10]赵彦泰.美国传统生态补偿理论与超级基金制度研究[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 2010(3). [11]王宁军, 田义文.借鉴无因管理制度完善生态补偿制度[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2). [12]罗志红, 朱青.构建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财税政策探析[J].华东经济管理, 2010(3). [13]吕忠梅.超越与保守——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环境法创新[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355-356. [14]保罗·萨缪尔森, 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M].18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320-324. [15]丹尼尔·F·史普博.管制与市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56. [16]涛慕思·博格.康德、罗尔斯与全球正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154. [17]亚当·斯密.国富论[M].2版.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6:8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