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邓 锐,储著斌. 推拉理论视域下“十四五”时期武汉实施
人才强市战略路径探索[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0(1): 93-104. |
[2] |
杜春丽,杜子杰. 国家中心城市文化产业集聚特征及空间分异格局研究— —以武汉市为例[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38(2): 73-82. |
[3] |
张 健,胡 沫. 长江文化带武汉段区位特征分析及城市主题文化建设论要[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38(1): 65-74. |
[4] |
刘岩岩. 城市发展比较优势——以民国时期武汉工业中心的嬗变为视角[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37(5): 86-93. |
[5] |
李 永,陈卓映. 铸造自由学术之魂——王星拱与抗战时期国立武汉大学的发展(1933—1945 年)[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37(5): 94-104. |
[6] |
龙珍华,黄芙蓉. 论唐代祈雨诗的民俗文化内涵[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36(3): 81-90. |
[7] |
牛忠光. 在华外国留学生眼中的武汉形象——基于在鄂高校留学生的样本研究[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36(2): 112-123. |
[8] |
薛 毅. 抗战时期中福联合处在武汉经济活动述论[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36(1): 82-91. |
[9] |
陈晖. 张之洞与清末武汉地区的职业教育[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5(3): 95-99. |
[10] |
涂文学. 市制建立与中国城市现代化的开启——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武汉(汉口)建市的历史考察[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4(4): 46-63. |
[11] |
陈晖. 张之洞的“商战论”与武汉商业近代化[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4(4): 64-69. |
[12] |
邓正兵. 武汉抗战研究辨误三题[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4(4): 98-104. |
[13] |
陈小娟. 微电影语境下武汉城市形象传播研究——以中国武汉微电影大赛作品为例[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4(4): 105-109. |
[14] |
黄晓华. 武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研究——以汉秀剧场和武汉万达电影乐园的文化消费为基础的考察[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3(5): 66-70. |
[15] |
熊莉. 武汉城市区域间教育经费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3(3): 99-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