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玉龙. 新时代中国价值对外网络传播的双重逻辑[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37(4): 115-124. |
[2] |
赵振辉. 习近平总书记人民情怀观及其理论意义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生逻辑视角[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36(2): 84-92. |
[3] |
周银珍. 习近平总书记文化自信及其当代意义研——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4(6): 82-87. |
[4] |
陈小娟. 微电影语境下武汉城市形象传播研究——以中国武汉微电影大赛作品为例[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4(4): 105-109. |
[5] |
马娟,刘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隐性传播及其在高校隐性传播的路径研究[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4(3): 100-105. |
[6] |
殷航. 解构与重构:主题公园的文化迷失与数字传播[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4(2): 104-108. |
[7] |
朱晓林,双传学. “网红”视角下“红色资源”网络传播模式探究[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4(2): 109-111. |
[8] |
刘泉宏,邱羽. 基于消费者参与数字内容创建的网络口碑传播意愿研究[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3(6): 30-34. |
[9] |
王强. 视觉转向与当代诗人的自我塑形[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2(5): 81-86. |
[10] |
周银珍. 意识形态视域下中国国际话语权顶层设计[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2(3): 49-56. |
[11] |
崔庆五. 传播学视阈下民族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独特优势[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5): 10-12. |
[12] |
王冬.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佛教共通的生态哲学意蕴解析[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4): 18-21. |
[13] |
孙世明,曲美彩. 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综合体现[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3): 13-18. |
[14] |
孔许友. 关于古代中印精神文化传播逆差的反思[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2): 69-73. |
[15] |
崔志胜. 网络文化传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实现[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1): 15-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