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学术 ›› 2022, Vol. 41 ›› Issue (2): 72-80.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22.02.008

• 教育部名栏_现当代诗学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1950年代卞之琳新诗格律理论探析

李章斌,陈敬言   

  1. 南京大学 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南京 210023
  • 收稿日期:2021-08-26 出版日期:2022-04-15 发布日期:2022-01-24
  • 作者简介:李章斌,男,广东乐昌人,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lizhangbin728@163.com;陈敬言,女,江苏泰州人,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硕士生,E-mail:allisoncjy@163.com。
  • 基金资助: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百年新诗学案”(17JJD750002)

Bian Zhilin’s Theory on the Metrical Pattern of New Poetry in the 1950s

LI Zhangbin,CHEN Jingyan   

  • Received:2021-08-26 Online:2022-04-15 Published:2022-01-24

摘要: 在1950年代几次新诗形式大讨论的背景之下,卞之琳于1953年中国作协组织的讨论会上首次系统提出他的新诗格律理论,后以《哼唱型节奏(吟调)和说话型节奏(诵调)》为题发表于《作家通讯》。尽管卞之琳的新诗理论直至1980年代才渐臻成熟,但此次发言已然搭建起卞之琳新诗格律理论的主要框架。他以“顿”为核心,区分了新格律诗的两种节奏类型“吟调”和“诵调”,并对押韵、平仄等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卞之琳的“新格律体”理论是1950年代新诗格律体建设的重要内容,在 “民歌写作”的热潮中坚持了诗艺的独立性,并给予新诗写作更大的自由空间。对卞之琳在1950年代提出的诗学观念进行学案式梳理,将卞之琳的新诗格律理论放入时代背景中进行阐述,可探讨其在当时文学场域中的互动。同时,结合卞之琳前后的诗学主张以及卞之琳的诗歌创作,可深入分析卞之琳1950年代新诗格律理论的特点及其对新诗音乐性探索的意义。

关键词: 卞之琳, 诗论, 新格律体, 新诗格律, 新诗形式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