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学术 ›› 2018, Vol. 37 ›› Issue (2): 35-40.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8.02.005

• 艺术专栏_艺术史论新视野 • 上一篇    下一篇

论艺术的四重“微妙”与“曲折艺术学”构建

王 新   

  1. 云南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昆明 650091
  • 收稿日期:2018-02-25 修回日期:2018-02-25 出版日期:2018-04-15 发布日期:2018-03-19
  • 作者简介:王 新,男,湖南宁乡人,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博士。

On Art’s“Subtleness”and the Science of Art’s“Intricacy”

WANG Xin   

  • Received:2018-02-25 Revised:2018-02-25 Online:2018-04-15 Published:2018-03-19

摘要: 人文科学一切有生发力与阐释力的理论,皆需要随“物”婉转,与“心”徘徊,往往都极富“曲折性”;而艺术无疑体现了最微妙、最丰富、最复杂的“心”—“物”关系,所以更需要“曲折艺术学”来体贴触摸。艺术中最为微妙处在四个方面:一,艺术作品的分寸,从微观形式,到中观结构,到宏观风格,皆有很多相反相成的微妙“分寸”,中国古典艺术学创建了相应的“度”的理论,予以把握;二,艺术创造状态的“入韵”,艺术创造是一个不断生发、不断逸出、不断入韵的过程,为阐释其微妙肯綮,借镜知觉现象学理论,提出“以手为先的场域化艺术创造论”;三,艺术接受的“入神”,阐释学已经认定审美接受就是“二度创造”,审美接受过程,如同艺术创造过程,同样是一个不断生发、不断逸出、渐入佳境的过程,在艺术接受的巅峰体验中,同样有一种“入神”状态,因此艺术审美接受研究,就需要建立于具体而坚实的作品接受史、趣味史,借助神经科学、宗教神学理论,予以重建;四,艺术史的“艺术意志”,艺术史演进一与多、内与外的两大张力,决定艺术史气脉流转的复杂精微,尝试提出一个中国艺术史哲学的思想构架,即推动中国艺术史内在演进的“艺术意志”,为“儒道互补,与古为新”的三元动力结构,并由此提出“曲折艺术学”体系性构建的四大要旨。

关键词: 微妙, 曲折, 艺术学, 入韵, 入神, 艺术意志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