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凯成. “河流”语象与1980年代中后期诗歌语言的源起焦虑[J]. 江汉学术, 2021, 40(4): 73-81. |
[2] |
商世民. 地理标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差异性分析[J]. 江汉学术, 2020, 39(1): 17-23. |
[3] |
王东东. 闻一多民主理念下的文学史研究和文学批评[J]. 江汉学术, 2019, 38(4): 107-113. |
[4] |
王波. 作为文学史分支的文学批评史——中国文学批评史发生聚焦[J]. 江汉学术, 2016, 35(4): 78-84. |
[5] |
许霆. 20世纪新诗大众化运动反思论[J]. 江汉学术, 2013, 32(6): 25-33. |
[6] |
赵炎才. 中国传统“义利”说基本特征新探[J]. 江汉学术, 2013, 32(3): 106-112. |
[7] |
邱春英. 拜厄特的小说《占有》中的身份冲突[J]. 江汉学术, 2012, 31(5): 91-95. |
[8] |
刘川鄂. 批评在多元时代的积极应对和价值坚守[J]. 江汉学术, 2012, 31(4): 46-48. |
[9] |
胡德才. 主体精神丧失是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平庸化的根源[J]. 江汉学术, 2012, 31(4): 49-50. |
[10] |
邹建军. 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审美批评[J]. 江汉学术, 2012, 31(4): 55-57. |
[11] |
朱恒. 略论语言的欧化对中国传统诗歌韵味的消解[J]. 江汉学术, 2012, 31(4): 62-66. |
[12] |
翟月琴. 轮回与上升:陈东东诗歌的声音抒情传统[J]. 江汉学术, 2012, 31(3): 12-17. |
[13] |
李里. 传统区划与民初地方秩序的变迁——以湖北咸丰县为个案[J]. 江汉学术, 2012, 31(3): 97-102. |
[14] |
吴艳. 在新的思路下重建当代文学批评——以《武汉作家作品研究资料汇编》①为例[J]. 江汉学术, 2011, 30(5): 68-71. |
[15] |
余丽蓉. 大媒体产业背景下的传统媒体生存之道[J]. 江汉学术, 2011, 30(5): 109-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