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崔卫平.正义之前[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90. [2] 汉娜·阿伦特.黑暗时代的人们[M]. 王凌云,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17. [3] 柏拉图.理想国[M]. 郭斌和, 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4] Stephen Halliwell.The Aesthetics of Mimesis:Ancient Texts And Modern Problems[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2:38. [5] 徐岱.侠士道[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文化转向[M].胡亚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7. [7] 徐岱.批评美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 [8] 徐岱.基础诗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9] 雅克·马利坦.艺术与诗中的创造性直觉[M].刘有元,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61. [10]伊格尔顿.理论之后[M].商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53. [11]崔卫平.知识分子二十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86. [12]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65. [13]莫里茨·盖格尔.艺术的意味[M].艾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46. [14]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81. [15]慈继伟.正义的两面[M].北京:三联书店,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