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学术 ›› 2013, Vol. 32 ›› Issue (5): 92-98.

• 文艺 语言 • 上一篇    下一篇

隐藏的视点:中西“张力”范畴再辨

杨果   

  1.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北京 100871
  • 收稿日期:2013-07-31 修回日期:2013-07-31 出版日期:2013-10-01 发布日期:2013-11-15
  • 作者简介:杨 果,男,湖南汨罗人,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

Hidden Perspective:Difference of "Tension"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YANG Guo   

  • Received:2013-07-31 Revised:2013-07-31 Online:2013-10-01 Published:2013-11-15

摘要: 从“张力(Tension)”在中西诗学史上的演变来看,中西方学者都习惯于使用“对立统一”对这一概念进行描述,然而表面相同的论述背后实际上隐藏着诗学视点的差异:西方学者多从“对立”出发看待“张力”范畴,始终强调异质因素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与冲突;而中国学者对“张力”的理解则大致建基于“统一”视点,即更多关注 构成张力的异质因素间的辩证统一所生发的文学作品的“整体感”。这一隐藏着的诗学视点的对立,一方面解释了“张力”范畴在中西方的不同发展取向,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张力”在当今中西学界判然有别的理论关注度:西方学者大多认同“张力”的理论阐释已由“新批评派”完成,从而将其作为一个习以为常的概念大量运用于文艺批评的 实践之中;而中国学者则在“张力”理论的广度与深度方面继续做出新的探讨。综观其在中西诗学史上的具体演变及当代运用,张力范畴应当存在以下必要规限:首先,概念的不可分割性;其次,张力具有其适用范围并与文本紧张、主体心理紧张密切相连;最后,张力的理论探讨需落实到具体的文艺批评实践之中。

关键词: 张力, 诗学视点, “紧张”, 新批评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