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郑容坤.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理论要义、实践经验与路径选择[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3): 43-53. |
[2] |
覃鑫渊. “枫桥经验”:思想政治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时代意蕴[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1): 51-59. |
[3] |
刘斌志,赵 茜,欧梦玲. 社会工作服务中的仪式疗法:学理追问与运用框架[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38(4): 59-69. |
[4] |
杨 平,王馨曼. 新时代“枫桥经验”向社会治理效能的转化[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38(2): 26-36. |
[5] |
张楠楠,徐晓军. 新冠疫情下的城市社区之治[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37(4): 53-62. |
[6] |
赵怀娟,刘 瑶. 我国社会工作标准化:现状、争议与思考[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36(5): 42-49. |
[7] |
张爱华. 医患关系的谱系学分析及社工介入的可为空间[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36(3): 36-44. |
[8] |
徐晓军,孙 权. 从“技术环境”到“制度环境”:城市摊贩治理策略的选择与流变——以武汉市J区为例[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36(1): 43-53. |
[9] |
黄骏. 论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创新[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5(4): 48-56. |
[10] |
杨平. 十八大以来社会治理的发展趋势[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4(1): 5-12. |
[11] |
张大维,王苏苏. 非正式制度与中间人嵌入:社会治理中的中介角色扮演意愿研究[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3(5): 47-53. |
[12] |
祝平燕,黄珍伲. 社会工作视角下非营利组织行动策略探索——以免费午餐组织为个案[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2(5): 5-11. |
[13] |
梁晓宇. 民主党派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2(5): 28-32. |
[14] |
万仁德,李先艳. 青少年边缘人格障碍的社会工作介入路径[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2(2): 51-57. |
[15] |
沈新坤. 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适应性调查——以深圳、东莞为例[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2(2): 65-71. |